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立於2008年9月,其前身為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是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民族文化。

歷史沿革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立於2008年9月,其前身為文化研究所。 文化研究所是2003年在原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79年2月)和民族文化研究所(成立於1996年11月)的基礎上整合成立的。
現有人員9人: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5人,館員1人。人員隊伍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4人,大學學歷4人,大專學歷1人。

學科建設

研究所定位:民族研究所以研究我省世居少數民族哲學社會思想、史學、文學、語言、文字、民俗、文化等問題為主,同時探索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規律,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承擔國家、省委和省政府,省、市、縣級相關部門委託的各種調研、諮詢、評估等課題及研究任務。
研究方向: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民族文化。具體研究方向:1、苗學研究。2、布依學研究。3、我省17個世居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開發研究。

研究成果

1.主要著作
《貴州明清作家論叢》、《布依族民間故事》、《布依族民歌選》、《布依族古歌敘事選》、《文藝探索與比較研究》、《布依族文學史》、《民族文學探索》、《水族民俗探幽》、《苗族文化研究》、《黃齊生傳》、《蹇先艾評傳》、《貴州少數民族作家筆耕錄》、《風雨征程:紅軍作家陳靖傳》、《貴州當代文學概觀》、《懸崖之舞:張居正》、《福泉往事》、《追魂:老紅軍陳靖重征訪談錄》、《樂黛雲傳》、《夜郎之謎》、《縱橫夜郎文化》、《西江苗族婦女口述史研究》、《走近拾荒人――�貴陽市拾荒群體研究》、《社會性別・民族・社區發展研究》、《六朝樂府民歌》、《江淹集注》、《西部大開發與黔西北山區》、《流經我故鄉的河也流經這個城市》、《畢節地區布依族》、《貴州書畫家簡論》、《中國古代繪畫美學問題》、《普希金抒情詩中的女性》、《達利的神奇世界》、《達利語錄》、《外國名花風俗傳說》、《外國珍寶傳說》、《野貓精》、《鄭珍評傳》、《莫友芝評傳》、《黎庶昌評傳》、《客籍文人與貴州文化》、《貴州古文學作品選》、《普通一兵――記“文化將軍”陳沂》、《貴州漢文學發展史》、《清詩》、《近現代詩》、《黔山靈秀鍾人傑――貴州歷代英才與貴州文化》、《沙灘文化志》、《貴陽府志校注》、《黎星使宴集合編》、《黎星使宴集合編補遺》、《黔南叢書點校本》第三、四、五輯、《水族文化研究》、《水族雙歌》、《中國新詩大辭典》、《詩藝探索》、《信仰生命藝術的交響――中國儺文化研究》、《苗族巫辭》、《苗族巫事-祀雷》、《貴州苗族建築文化活體解析》、《闡釋迷途――黔湘交界地苗族神性婦女研究》、《貴州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吊腳樓》、《羅吏實錄》、《從文學到文化》、《西南研究論》、《苗疆考察記》、《醉與醒――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國儺文化》、《神靈文化與高原民俗》、《中國古代銘文選》、《貴州神話傳說》、《彝族古代文藝理論叢書》、《彝族敘事詩》、《彝族古代文論》、《洪水紀―彝族史詩》、《彝族古歌》、《論彝族詩歌》、《達思美復仇記》、《漏臥魯溝的婚禮》、《貴州少數民族小說選讀》、《中國鄉土小說選》(上、下)。
2.完成及在研國家社科規劃課題
《夜郎文化史》(完成)、《彝族古代文論研究》(在研)、《西南民族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探索》(在研)、《建立中國西部陽戲文化帶相關問題研究》(在研)。

科研成果獲獎情況

《布依族文學史》獲首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鄭珍評傳》獲貴州省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四等獎。《貴州漢文學發展史》獲貴州省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水族民俗探幽》獲貴州省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莫友芝評傳》獲貴州省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西江苗族婦女口述史研究》分獲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一等獎和貴州省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苗族文化研究》獲貴州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水族文化研究》獲貴州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跨國苗族認同的依據和特點》獲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貴州苗族建築文化活體解析》獲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彝族古代文藝理論叢書》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洪水紀》獲第三屆全國民間文學作品整理二等獎,《布依族民間文學叢書》(含《布依族民歌選》、《布依族民間故事》、《布依族古歌敘事歌選》)1983年獲全國民間文學三等獎,《苗族巫辭》分別獲中國文聯頒發的“民間文學著作山花獎-優秀獎”和“第一屆貴州省政府文藝獎三等獎”,《苗族巫事-祀雷》獲第二屆貴州省政府文藝獎三等獎,《普通一兵――記“文化將軍”陳沂》2005年獲中國作家創作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