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檟

應檟,字子材,號警庵,遂昌應村鄉人。累官至兵部左侍郎、總督兩廣軍務。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應檟(1493—1553),字子材,號警庵,遂昌應村鄉人。明嘉靖五年(1526)進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兵部左侍郎、總督兩廣軍務。 精刑律,善決獄,兼長賦役、水利、養馬之政,尤以治軍果敢聞名。任職刑部時,審理惠安伯張某贓案,張使其下部客為之私謁,夜遺金七百,嚴詞拒絕,並依法懲處之;奉命赴吳清理獄囚,按律平反數百人,釋放囚犯千餘。知常州任內,適值定冊,究極利弊,詳定規劃,丁據黃冊,糧據實征,其所更賦役二法最精善。擔任苑馬卿管理遼陽馬政時,責令養馬吏按季詳報生死馬匹,並隨時實地查核,糾正了隱瞞吞沒之弊。後任山東參政,處理會黨起事,檟只懲首要,釋放從者數千,事息。累遷為山東布政使,擢都御史巡撫山東,旋又改巡撫山西兼督三關。嘉靖二十九年(1550)八月,北方部族俺答攻入長城古北口,進軍京郊,京城危急,檟率兵數千,參與各路勤王之師,京城解圍。復任都御史督理淮上大運河漕政,開鑿五里溝,引泗水入淮。嗣後調任兵部左侍郎總督兩廣軍務,綏靖地方。病卒於廣西蒼梧軍次。贈兵部尚書銜。 著作有《大明律釋義》30卷、《警庵書疏》6卷及《讞獄稿》、《蒼梧軍門志》、《慎獨錄》等。

人物生平

歐陽鐸、王儀的改革在江南地區影響強烈,許多地方紛紛效仿。嘉靖十六年,常州知府應檟徵得巡撫歐陽鐸同意,在全府推行改革。他首先將一縣夏稅二稅、各項雜征以及隨糧徵收之耗腳合併計數,得出其應徵的本色米和折色銀的總數,然後驗糧均攤,向全縣各項田土和稅糧攤派。不過應檟的均攤是各縣將官田平米總額均攤於一縣官田,民田平米總額均攤於一縣民田,各自通融均派,其實質就是官民各一則,這與蘇州府官民一則有很大區別。
三十二年,桂林、平樂瑤、僮據險肆亂,殺知縣張士毅,焚劫無虛月。總督應檟檄
總兵官顧寰督兵進剿,擒斬四百八十四,俘獲男女三百四十,牛馬器械甚眾。守臣以捷聞,並上僉事茅坤、參將王寵、都指揮鍾坤秀、參政張謙、百戶吳通等功狀,各升廕有差。
茅坤,字順甫,歸安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知青陽、丹徒二縣。母憂,服闋,遷禮部主事,移吏部稽勛司,坐累,謫廣平通判。屢遷廣西兵備僉事,轄府江道。坤雅好談兵。瑤賊據鬼子諸砦,殺陽朔令。朝議大征,總督應檟以問坤。坤曰:“大征非兵十萬不可,餉稱之,今猝不能集,而賊已據險為備。計莫若雕剿。條入殲其魁,他部必襲,謀自全,此便計也。”檟善之,悉以兵事委坤。連破十七砦,晉秩二等。民立祠祀之。
三里溝新河者,督漕都御史應檟以先年開清河口通黃河之水以濟運。今黃河入海,下流澗口、安東俱漲塞,河流壅而漸高,瀉入清河口,沙停易淤,屢浚屢塞。溝在淮水下流黃河未合之上,故閉清河口而開之,使船由通濟橋溯溝出淮,以達黃河者也。

應檟墓

應檟墓:位於 浙江省遂昌縣北界鎮坑裡潘村煙鋪坡地,按尚書墓制建築。墓主人應檟,字敬菴,明遂昌應村人。生於宏治癸丑六年,卒於嘉靖癸丑三十五年,由於節制有方,死後贈兵部尚書。墓旁有二位石卒,石馬一對,石羊一對,石獅一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