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法師[元末明初浙江省天台縣赤城人]

慧日法師[元末明初浙江省天台縣赤城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慧日法師,俗姓賈,號東溟,浙江省天台縣赤城人。元末明初時代人,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南宋丞相賈似道。

個人生平

宋丞相賈似道之孫,賈似道被貶至高州(今廣東陽江縣)時,慧日尚幼小,但他志慕空門,力求出家,依天台縣廣嚴寺平山和尚出家,受具足戒。二十二歲時,聽說柏子庭於赤城山演講台宗,即趨座下,而受其說,領其大義。子庭稱讚他說∶「投丸於峻岅(陡峭的山坡),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籍子其大昌乎?」

從此,慧日法師名聲大振。不久,遂至杭州上天竺觀音寺,拜謁竹屋淨為師,竹屋見說∶「此子不凡,異日當主持茲山。不可與一般少年同樣看待。」令其負責客堂,掌管僧籍。竹屋示寂後,由性澄繼席,慧日延居後堂,後出主吳山聖水寺,不久即被性澄招至杭州上天竺寺任首座。至元四年(一三三八年)命主薦福寺三載,至正四年(一三四一年)主下天竺寺,該寺因遭受火災,慧日法師來寺後,修普賢大殿、建大雄寶殿。雲間(上海松江)施主,捐錢十萬緡,購香楠木,雕佛菩薩、觀音、大阿羅漢諸佛像。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遷至上天竺寺,知緣在此。寺內諸凡事宜,從不懈怠,修大殿,建山門,鑄巨鍾,構危樓,營重閣、講堂、祖堂、法堂、白雲堂及諸寮。元順帝聽其名,賜金 袈裟衣及「慈光妙應普濟大師」稱號。至正十六年(一三五六年)退位會稽山水間,江浙行省丞相達識貼穆爾力請還山,為表示誠意,復至上天竺寺再主法席,前後兩次時間長達二十五年之久。

明太祖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詔赴蔣山(今南京)法會,命禮部接待。次日召見於奉天殿,百僚鹹集,觀眾僧魚貫而入。慧日法師年齡最高,朱顏白眉,走在前列。太祖對他十分崇敬,問「升濟沉冥之道」。慧日法師從容應付,甚合太祖心意。太祖對眾僧說∶「邇來學佛者惟飽餐優遊,沉霾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皆攝心之要與,何不研究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諸白眉法師。」從此,太祖每次召見都稱「白眉」,不呼姓名。一次,慧日法師與幾位高僧應太祖之召,賜食禁中。席間,他向太祖陳述天台義理,啟陳金陵瓦宮寺是智者大師釋《法華經》之所,現已廢圮,應當重建。太祖聽從,命在金陵選址建造,以存其跡。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年),於鐘山建水陸大齋,慧日奉旨說《毗尼戒》,太祖率百僚臨聽。事畢,慧日法師辭京回杭州上天竺寺,謝絕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淨業。洪武十二年(一三七九年)七月示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奉全身葬於寺之西峰妙應塔院。

慧日法師為什麼選擇杭州上天竺寺作道場?其中有歷史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因緣。南宋建炎四年(一一三○年),宋高宗下詔「易教為禪」,天台宗國清寺遂成為「江南十剎」之一,致使台宗不振。受此影響,天台宗教的弘揚重點轉移至杭州一帶地區繼續傳播。天台宗的許多祖師都是出自杭州的這一法嗣,東溟慧日便是其中的一位。

慧日法師的故事

當賈似道受命率軍與元軍作戰時,慧日還是個少年,卻執著一念,堅決要求出家。於是,就來到本縣的廣嚴寺,削髮剃度,跟隨平山和尚誦佛念經。

這樣過去了幾年,當他長大到二十二歲的時候,聽說柏子庭法師在赤城(在今浙江省天台縣北)設壇講授天台宗。於是,慧日和尚就爬山涉水,不辭辛勞,來到赤城,聽柏子庭法師說法。沒過多久,他就能憑藉自己的聰慧明曉了天台宗教義的要點,令其他僧眾自嘆弗如。柏子庭法師聽說後,不禁大為感慨,說:“即使是從陡峭的山坡上滾石頭,其速度之快,也不足以形容慧日機心的暢達。迅疾啊!看來,我的學說要靠他來繼承,並發揚光大了啊!”

經柏子庭法師這樣一稱讚,慧日和尚的血液抓的更緊了,而他的名聲,也日漸鵲起,漸漸地名重一時。

一天晚上,慧日和尚不知不覺中打了一個盹兒。迷夢之中恍惚看見幾根青青翠竹橫倒在地下,而在竹竿之上,卻又粘滿了白花花的米粥。於是,慧日和尚他就趴在地上,有滋有味地舔吃起這些白米粥來……

過了一會兒,慧日和尚從睡夢中醒了過來,夢中所見,歷歷在目。法師一聽,沉吟半晌,然後對他說:“竹與粥同音,你能夠吃到竹竿上的白米粥,是不是暗示著你的佛緣是在上、下天竺寺呢?你不妨到那兒去遊走一番,看看究竟。”

聽完柏子庭法師的釋楚,慧日和尚將信將疑。最終,他還是辭別了柏子庭法師,渡過錢塘江,來到上天竺寺拜謁竹屋淨法師。

慧日和尚來到上天竺之後,寺院裡給他安排的住處十分陰暗、低濕,於是,他就寫了一手詩,來諷喻自己的生活遭際和上天竺寺里的僧眾對他的態度。

竹屋淨法師看過他的諷喻詩之後,對別的僧人們說:“慧日的詩流露出來的氣概非同反響,日後他一定會成為你們所有人中的佼佼者。你們千萬不要因為他現在年紀小,為人還不老成而輕視了他。”

聽修為高邁的竹屋淨法師都這樣讚賞慧日和尚,大家便全不敢對他稍有懈怠,視他為貴賓,禮敬有加。沒過多久,竹屋淨法師就讓他執掌全寺上下的迎賓送客的重任;過後不久,又乾脆自己完全退居修習,而把住持全寺大小事務的職任一併全交給了慧日和尚。

不久,竹屋淨法師坐脫亡化,由湛堂澄法師繼承衣缽。慧日和尚就主動地遷居寺院後堂偏屋,而把寺院住持職任轉交湛堂澄法師擔任。

這樣過了一年多時間,慧日和尚出主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東南)聖水寺住持。到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又調任薦福寺住持。這樣又過去了三年,下天竺寺突然發生了一場罕見的大火災,雕樑畫棟,房舍屋宇,佛像神龕,幾乎全部化為一片灰燼。元朝大臣高納麟經過認真而仔細地挑選,最後決定勞請慧日大師前往負責修繕、重建工作。

經過慧日大師嘔心瀝血的艱苦奮鬥,幾年之後,下天竺寺終於重建完工,繼續閃耀出佛光靈寶,再現昔日繁榮景象。無論是僧侶,還是俗眾,見了無不歡欣鼓舞;名士王瑨特地為它的重建而寫下了一篇詳細的序記,藉以彰示慧日大師的功德、記錄寺院的輝煌。

這之後又過了幾年,慧日大師調任上天竺寺住持。因為以前柏子庭法師替他釋夢時說過,他的佛緣可能在上、下天竺寺。因此,當慧日大師來到上天竺寺之後,夙興夜寐,不敢稍有懈怠,凡是寺院中的律令制度,他都一一輯錄成冊,頒告大家嚴格遵守、執行。

後來,慧日大師這種種善行慧施,傳聞到元順帝的耳朵里去了,皇帝就特別恩賜他“慈光妙應普濟”的法號,昭示天下,表彰他的佛行;同時,皇帝又欽命賞賜他並金、襴衣等物,以示優寵。

元順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慧日大師來到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退隱山林,過著與世俗世界完全隔絕的生活,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即使有人偶然不期而遇見了大師,卻又不知道眼前這位布衣遮身、形如樵夫的黃髮老者,竟然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佛學大師慧日和尚!

後來,元朝丞相達斯帖穆爾四處派遣使臣,多方搜求、找尋,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在綿延千里、高聳入雲的會稽山的深山溝壑之中將他尋到。這樣,萬不得已,慧日大師又一次住持上天竺寺,前後歷時二十五年。

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皇帝欽命慧日大師前往蔣山(即鐘山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北),參加規模盛大的佛學大會;又命禮部負責供給慧日大師的飲食吃喝;緊接著,皇帝又在奉天殿里召見當時的佛學大師,朝廷里的權勢顯要,全都參加了召見。召見時,只聽黃門郎一聲長喝,眾多的僧侶便首尾相連,魚貫而入。就在這長長的參見皇帝的隊伍之中,慧日大師年歲最大,朱顏白眉,道貌風骨,高標風致,不同凡響,緊步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吸引了滿朝的文武大臣,無不為之側目;就是太祖自己,也不禁心有所動,對他青眼有加。

於是,太祖就垂躬下問慧日大師飛升度濟、魂沉冥界等等有關佛教的道理與學說,大師一一恭謹奏對,十分稱達皇帝的心意。於是龍顏大悅,回過頭來,對其他僧侶們說:“近來學佛的人,只知飽餐終日,優悠閒適,無所事事,荒蕪掉美好的時月。其實,像《金剛經》、《楞伽經》等,無不是佛教經典中的重要經籍,為什麼不用心去參研他們所包含著的微言大義?如果偶爾有些地方參悟不通,不是可以向眼前這位學識淵博、貫達古今的白眉法師請教嗎?”

打這之後,只要是太祖召見慧日大師,無不尊稱為“白眉法師”,白眉法師的大名由此遠揚,而他的法號,反而不被人提及了。

後來,白眉法師和其他幾位佛學大師,像別峰同法師、金碧峰禪師等等,一齊在皇宮大內享受到御賜華宴。在他們領賞服食的時候,趁機向明太祖提出說:“瓦棺寺是隋朝時代的著名佛學大師智者設壇講演《法華經》的佛門寶地,不應該輕易地使它廢棄,荒蕪了,而應改妥善、完好地將它保存才是啊!”

太祖聽他們說得在理,頻頻點頭稱是,並下令有司另擇佛光靈寶之地,重建寺廟,保存智者大師說法遺址,以使後代僧、俗人能夠瞻仰遺蹟。

就在新寺落成之後,太祖又詔令白眉法師開山說法。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初春,白眉法師奉旨在鐘山建設水路大齋,演說《毗尼戒》。不僅遠近各地的僧俗眾人前來聽講,而且太祖自己也率領文武百臣,御駕親至,聆聽法音。規模之宏大,聽法之人眾,為當時所少有,成為一時的盛事。

這之後,白眉法師便向皇帝請辭,回到了上天竺寺。此後,他又辭去了寺院裡的雜碎瑣事,退隱後堂,整日參修《彌陀懺》,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至境。

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秋天的一個晚上,白眉法師突然夢見方池之中憑空長出滿池子的青蓮花,芬芳襲人。醒來之後,白眉法師告訴大家說:“我佛國淨土的祥瑞已經呈現出來了,看來,我的凡塵生涯,不多久就該結束了!”

四天之後,白眉法師合掌跌坐,冥然仙逝。壽年八十九歲,而僧侶生涯則長達七十三年。

白眉法師圓寂之後,塵身被寶藏在上天竺寺的西峰妙應塔院之內。

白眉法師活著的時候,身軀修長,眉長寸許,雙眼炯炯有神。只要他一旦下山進城,凡有見者,無不親切而尊敬地問候他說:“白眉法師,您進城來了!”白眉法師則微微含笑,點頭應答。於是路上的人紛紛爭相往他頭上撒灑香花。人們對他的敬愛之情,由此可略見一斑。

白眉法師平日卻威嚴冷麵,從不輕易多說一句妄言,尤其是對王公貴戚,更是從不軟語求告,而是一身正氣,溢於言表。可是,當他設壇說法時,卻又和藹如春,讓人內心感到暖融融的,所以,大家都願意聽他說法。

白眉大師的門徒弟子們,多得難以數記。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思濟、行樞、允鑒、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等等若干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