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姓氏]

慕容[姓氏]

慕容姓《三國志·鮮卑傳》中提到,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而從《通志·氏族略》的記載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部族首領高辛氏的後裔,建立鮮卑國,自言慕二儀(天地)之道,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稱為慕容氏。歷史上的鮮卑族在今內蒙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源地和老家便在這裡。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慕容[姓氏] 慕容[姓氏]

慕容[慕容,讀音作mù róng(ㄇㄨˋㄖㄨㄥˊ)]

姓氏淵源

第一個

源於鮮卑族,出自漢朝時期鮮卑中部大人慕容,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傳說,在東漢桓帝執政時期,鮮卑民族分為中、東、西三部,其中部首領大人叫柯最闕,居慕容寺,後因以為姓氏,稱慕容氏。

第二個

慕容 慕容

源於高辛氏,出自秦漢時期鮮卑族慕容,屬於以部落首領名號稱謂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世代居於東北地區,秦、漢之際被稱作“東北夷”,自稱是帝嚳(姬夋)高辛氏的後代。這個“東北夷”是古代東胡民族中的一個分支,在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擊散,之後該支族人遷徙棲息於以鮮卑山為核心的一帶地區,即今內蒙自治區的西拉木倫河與吉林省的洮兒河之間,該部族首領在東漢時期建立了一個“鮮卑國”,因此號稱鮮卑族。傳說,這位鮮卑國主自稱是“慕二儀之道,繼三光之容”,因此以“慕容”為稱號,稱慕容單于,意在遠離中原之地發揚光大王族傳統,其鮮卑國在後來被稱作鮮卑慕容部,部族人等因稱慕容氏,此後世代相傳。

慕容氏的發源地就在斯地,故慕容氏族人皆尊奉慕容單于為得姓始祖。

第三個

源於鮮卑族,出自三國時期鮮卑慕容,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在三國時期,鮮卑慕容部的首領莫護跋率領族人遷居遼西地區,後來曾追隨司馬懿征討在遼東地區割據的公孫淵,立下戰功,被封為率義王。後莫護跋在荊城北部(今河北昌黎)建立起一個部落聯盟。據說,當時北方的漢族人流行戴步搖冠(一種帶有懸垂裝飾物的帽子),莫護跋見了很是喜歡,也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部落里的鮮卑族人見了他這種打扮,都稱他為“步搖”。因當地語言“步搖”同“慕容”讀音相近,所以傳到後來就成了“慕容”,之後莫護跋的族人們便乾脆以此稱謂作為部落的名稱,並以此為部落王族世家的姓氏。到了西晉時期,莫護跋的後代慕容廆占領了燕北、遼東一帶廣大地區,自稱鮮卑大單于。慕容廆的兒子叫慕容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創建了著名的前燕國,從此正式以慕容為姓氏,隋唐以後,慕容氏族人多有省文簡改為單性慕氏、容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慕容氏家族在北方地區先後建立了四大燕國,即前燕國、後燕國、西燕國、南燕國,持續輝煌了七十餘年的歷史。

始祖

慕容單于、莫護跋、慕容廆。據《三國志·鮮卑傳》中記載,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而從《通志·氏族略》的記載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部族首領自稱是高辛氏的後裔,建立鮮卑國,單于自稱“慕二儀(天地)之道,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稱為慕容氏。歷史上的鮮卑族發源於今內蒙自治區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源地也在那裡,故慕容氏後人奉單于為慕容姓的得姓始祖。

分布

慕容複姓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二十八位。

慕容本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名稱,據傳中古代部落首領高辛氏的後代居東北夷,三國時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至遼西建國,號鮮卑,在涉歸做單于時自云:“慕二儀(古指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

慕容家世系 慕容家世系

在漢桓帝時,鮮卑分而治之,分地中,東,西三區,中部由柯最闕統治,他居住在慕容寺,故更姓為慕容。相傳莫護跋在棘城北建國時,很喜歡北方漢人當時很流行的步搖冠(帶有墜飾的帽子),也叫人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因此戲稱之“步搖”。而由於語音與慕容相似,後即訛傳為慕容。他的後人就將錯就錯,將部 落改稱慕容。

西晉時期,慕容氏族人建立了燕國,正式以慕容為姓氏。在東晉到十六國時期,燕國曾鼎盛一時,在北方建有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國,慕容姓氏得到了很廣泛地流傳。

今江蘇省的蘇州市,河南省的焦作市溫縣、開封市、葉縣、許昌市、南陽市鎮平縣、平頂山市、中牟縣,廣東省的廣州市、高要市、新會市、台山市、中山市、珠海市、東莞市、高州市、吳川市、信宜市、化州市、電白市、陽江市、南海市、番禺市、順德市,遼寧省的瀋陽市、朝陽市、營口市、丹東市鳳城區,山東省的龍口市、煙臺市棲霞縣、榮成市、蓬萊市、莒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龍川縣,甘肅省的慶陽市,陝西省的西安市、吳堡縣、綏德縣,湖南省的邵陽市綏寧縣、瀏陽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鶴崗市,河北省的涿州市、邯鄲市,安徽省的蒙城市、利辛縣,雲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貴州省的六枝市,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烏海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湖南省邵陽市,吉林省的吉林市,重慶市的江津縣,北京市,上海市,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等地,均有慕容氏族人分布。

堂號

郡望

敦煌郡:西漢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將敦煌郡從酒泉郡分出來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其時下轄敦煌縣、龍勒縣、效谷縣、廣至縣、淵泉縣、冥安縣等六個縣,是為敦煌設治之始。敦煌郡據有陽關、玉門關,與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並稱河西四郡。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連結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敦煌成為商旅必經的絲路重鎮和通往西方的三條線路的交匯點,並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改為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末地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禎十五年(辛酉~壬午,公元1621~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堂號

敦煌堂:以望立堂。

雁門堂:以望立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慕容廆占領燕北、遼東一帶,自稱鮮卑大單于,歸屬於晉朝。晉朝太興初年封他為“遼東公”,慕容氏因以“遼東”為堂號。

家譜

山東龍城慕容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威海市人大主任馬世和處。

廣東高要慕容氏大宗族譜,(現代)慕容遇益始修,慕容瑞湖續修,白粗布手寫版。現被收藏在廣東省高要市白土鎮慕村村委會、三燕文化研究會的孟昭凱處。註:據說該支慕容氏為慕容紹奕嫡系後裔。

甘肅慶陽、西峰、鎮原慕容氏合譜,(現代)闔族編修,2005年計算機排印本。現被收藏在甘肅省圖書館。

字輩

山東龍城慕容氏字輩:“德善光家國恩榮慶世昌”。

山東莒縣慕容氏字輩:“成宏光振德慶禮堯春希”。

陝西吳堡慕容氏字輩:“天希文中錫汝生明建浩學海春雲問吉成”。

吉林梅河口慕容氏字輩:“明宏東有成本士常全宗德繼文嘉俊學海詠苑功。

宗祠通聯

四言通用聯

雙楠居士;三品中書: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慕容暉,曾與蘇軾有過交往,嗜酒而喜歡吟詩,他家有兩株楠木,被人稱為雙楠居士。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太原人慕容延釗,字化龍,後周時,官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與趙匡胤關係很好。趙建北宋,命他以重兵鎮守北方,後任殿前都檢點、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建隆年間出任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平定湖南周保權、荊南高繼沖等人的叛亂,加檢討太尉。

推命世器;授冠將軍:上聯典指前燕朝時期的慕容廆謁張華,華異之曰:“命世器也。”下聯典指後燕朝時期的慕容垂投奔苻堅,堅待以國土,授冠將軍,封賓都侯。

器堪名世;志在凌霄:上聯典指前燕朝時期的慕容廆。下聯典指後燕朝時期的慕容垂被苻堅重用,後苻堅敗於晉,慕容垂遂叛秦稱帝於中山,國號後燕。

名人

慕容恪

鮮卑族名將慕容恪 鮮卑族名將慕容恪

(公元?~366年),鮮卑族,字玄恭,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著名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政治家、軍事家。慕容恪是前燕王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幼而謹厚,沈深有大度”。因其母高氏不被寵愛,所以一直不為慕容皝所注意。

慕容隆

慕容恪 慕容恪

(公元?~397年),鮮卑族;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後燕將領。慕容隆是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之子,慕容垂一生後代很多,諸 子當中比較有名的有段後所生的慕容令、慕容寶,但段後在前燕時即被可足渾氏(前燕帝慕容俊皇后)害死。另一個皇后也姓段,為了區別二人,史書上將前者稱為先段後,將後者稱為後段後,後段後生子慕容朗、慕容鑒。慕容垂的一些愛姬生子有慕容麟、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柔、慕容熙等,慕容隆就是其中之一。

慕容三藏

(公元544~611年待考),燕人。著名隋朝大臣。慕容三藏的父親是慕容紹宗,《北史》第五十三卷中有傳。慕容紹宗承襲祖、父而任職於北魏,封索盧侯,任北魏後期權臣爾朱兆的長史,朱兆失敗後轉投北齊高氏。先後掌管府庫、圖籍諸事,任青州刺史、御史中丞、徐州刺史、尚書左僕射、東南道行台(為擊討侯景而設)、南道行台(為抗擊西魏王思政設)等職。慕容三藏的後人,史籍中只提到其孫慕容知廉,任唐雍州涇陽縣尉。慕容知廉之父是否就是上文中的慕容遐,不好斷言,因為慕容遐只是慕容三藏的兒子之一,慕容知廉與慕容遐的關係是父子還是叔侄,現有的材料還不能確定。

慕容延釗

(公元908~964年),字化龍;山西太原人。著名五代、宋初將領。慕容延釗出身將門,他的父親慕容章官至襄州馬步軍都校,領開州刺史。慕容延釗在少年時代就以勇敢幹練聞聲,後漢時他為樞密使郭威的部下。郭威代漢建周后,他被補為西頭供奉官,歷尚食副使、鐵騎都虞候,後周世宗繼位後,改任殿前散指揮使都校、領溪州刺史。慕容延釗戎馬一生,他善於攻伐,南征北戰,以軍事統帥的身份參加了後周和北宋幾次主要的統一戰爭,並立下顯赫戰功。

慕容彥超

(生卒年待考),五代時後周將軍,曾任兗州(今山東滋陽)節度使,後叛周兵敗自殺。

慕容農

(公元?~398年),鮮卑族;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後燕將領。慕容農是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之子,他與慕容隆一樣,是慕容垂的愛姬所生。

慕容翰

(公元?~344年),鮮卑族,字元邕;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前燕將領。慕容翰為鮮卑族領袖慕容廆的長子,慕容翰“性雄豪,多權略,猿臂工射,膂力過人。”慕容廆甚是驚奇,遂委以重任。

慕容楚強

慕容世家 慕容世家

生於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家中五兄弟排行老大,從小聰穎好學,能文善武,剛正 不阿,常為人打抱不平,伸張正義,被譽為“翻天印”。

慕容浩然

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初小畢業後在家務農。1930年在家鄉參加農民赤衛軍。後因鬥爭環境極其險惡,被組織送到湘鄉縣城一家織布廠學織布,並改姓羅。1938年,辭職回到家鄉瀏陽高田慕家沖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高田鄉黨支部書記。常利用自己的織布手藝,走鄉串村,秘密從事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工作。1945年在平江參加王震領導的南下支隊(後改名國民革命軍湖南抗日救國軍)。為擴大抗日力量,自告奮勇返回瀏陽動員青年參軍。途中,曾一度被國民黨軍隊扣留,遭受毒打,始終嚴守機密。被保釋回家後,仍積極設法完成任務,並順利返回部隊。不久,被安排到湖北夏陵軍政學校學習。後回原部隊任偵察員。曾多次深入敵占區偵察情況,參加搗毀偽軍駐點,襲擊日軍輜重車輛等戰鬥。同年9月,隨部北上途中在河南光山縣分別與兩股拒降的日軍展開激戰時,左手和右腿先後中彈負傷,遂被留在當地農民家養傷。不久,被國民黨軍隊搜查出逮捕,殺害於光山縣郊。

帝王

慕容廆

慕容廆(公元269年~333年),燕國實際締造者,西晉時,慕容廆被封為鮮卑都督,是晉國的一個軍官,他率本部人馬居遼東境,與段鮮卑和宇文鮮卑為鄰。慕容廆與段鮮卑結為婚姻,同時大破宇文鮮卑,聲勢曰益壯大。八王之亂時,自稱大單于,由於中原大亂,許多晉朝官民前去遼東,慕容廆設立郡縣,開辦學校,教以農桑,使世子慕容皝等入學讀書。孫慕容俊稱帝後,追尊慕容廆為武宣皇帝。

慕容皝

穆柔鮮卑 墓葬 穆柔鮮卑 墓葬

(公元297~348年),鮮卑族,字元真,小字萬年,鮮卑族領袖慕容炅第三子;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前燕開國皇帝,軍事統帥,前燕太祖文明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37~348年為期十二年,終年五十二歲。

慕容俊

(公元317~360年),鮮卑族,字宣英,慕容皝第二子;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前燕第二位皇帝,前燕烈祖景昭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48~360年為期十三年,終年四十三歲。

慕容暐

(公元317~371年),鮮卑族,慕容俊第三子;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前燕第二位皇帝,前燕烈幽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60~371年為期十一年,終年四十五歲。慕容俊立以為皇太子,後嗣位,公元370年11月苻堅攻入鄴城,慕容暐外逃被俘,後被苻堅所殺,前燕國滅亡。

慕容垂

慕容鮮卑族金步搖 慕容鮮卑族金步搖

(公元326~396年),鮮卑族,;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十六國時期後燕創建者,後燕世祖成武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84~396年為期十三年,終年七十一歲。慕容垂原為前秦大將,苻堅慘敗於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即圖恢復燕國,於公 元384年稱燕王,兩年後稱帝,定都於中山。

慕容熙

(公元385~408年),鮮卑族,字道文,一字長生,慕容垂少子;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十六國時期後燕創建者,後燕昭文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401~408年為期七年,終年二十三歲。

慕容德

(公元335~405年),鮮卑族,字名備德,字玄明,前燕皇帝慕容皝之少子,後燕皇帝慕容垂之弟;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十六國時期南燕創建者,南燕世宗獻武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98~405年為期八年,終年七十歲。

慕容超

(公元385~410年),鮮卑族,慕容德之兄,北海王慕容納之子;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十六國時期南燕末位皇帝,南燕末帝。在位時間從公元405~410年為期六年,終年二十六歲。慕容德立以為太子,慕容德逝世後嗣位,公元410年為東晉劉裕所敗,俘送於建康而殺之,南燕國滅亡。

慕容沖

慕容沖 慕容沖

公元359~386年),鮮卑族,小字鳳皇,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著名十六國時期西燕國皇帝,西燕威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85~386年為期一年,終年二十七歲。

慕容永

(公元?~394年待考),鮮卑族,字叔明,慕容部首領慕容廆其弟慕容運之孫(一說為其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堂侄。著名十六國時期西燕國末位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385~394年,終年歲數待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