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軍團入侵不列顛戰役

而就在此時,愷撒獲得了挑起不列顛凱爾特人內訌的絕佳機會,成為了第二次不列顛尼亞遠征的決定性轉折點。 在整個不列顛尼亞,南部的卡圖維拉尼部落是最強大的,他們的首領卡西維拉努斯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領袖,但他本人在外交手腕上的能力和團結統一戰線方面的策略卻很欠佳,造成了各大部族的不和。 同時,愷撒履行了對特里諾文特部落的承諾,幫助門杜布拉修斯成為了新的部落首領,並命令卡西維拉努斯不得傷害這個部落,於是特里諾文特成為了第一個受到羅馬人保護的不列顛部落。

公元前55年8月25日,八十艘載滿了羅馬兩個軍團士兵的戰艦(合計一萬人)從高盧的莫里尼港(今法蘭西共和國濱海布洛涅)出發,趁著夜色全速駛向海峽對岸的不列顛島,而指揮這場戰役的總司令是當時的高盧總督,日後羅馬共和國的元首,尤里烏斯.愷撒。
這一年高盧的冬季來得特別早,剛剛結束了對日耳曼人戰爭的愷撒在權衡再三之後,還是決定在真正的嚴寒來臨前,冒險組織一場對不列顛島的戰役,征服所帶來的戰利品固然是一大誘惑,但對於高盧地區的軍事長官來說,切斷日耳曼地區從島上獲得援助的路線,杜絕不列顛凱爾特人對歐洲大陸上同族的支援才是最要緊的事情,面對來年對日耳曼人即將展開的攻勢,他不想再次腹背受敵。
而且對於羅馬來說,不列顛是個太神秘的地方,除了一些探險家和商人帶來的信息之外,大多數人對那兒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在愷撒這樣一個征服者看來,哪怕能夠了解一下當地的人口、資源、海岸和登入地點,都值得安排一次遠征。
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之前,他先安排了一位副官帶上一對人馬去不列顛偵查,偵查人員的任務是了解當地的地理狀況,適合排列騎兵和重型武器的陣地,以及最重要的巨型戰艦的拋錨地點。與此同時,愷撒選定了莫里尼港作為戰艦的生產基地和出海口,並命令高盧全省的作戰用船隻全部向莫里尼集結。此外,他還命令與不列顛有貿易關係的商人給島上的凱爾特族帶去信息,大意是羅馬將在近期組織對不列顛的進攻,希望各凱爾特部落在理智權衡雙方實力後選擇投降。
訊息散布出去後,有一些凱爾特的部落畏懼愷撒的威名向羅馬表示了求和的誠意。然而大部分的部落並不打算放棄世代生活的地方而讓不列顛淪為羅馬的殖民地,派去偵查的人員也沒有帶回什麼情報,因為他們懼怕蠻族的伏擊根本沒有敢登上島嶼,於是愷撒決定如期出征,八十艘載滿羅馬步兵戰團的艦隻從莫里尼出發,而騎兵部隊則在另一個港口啟程,計畫同期到達不列顛作戰。
26日清晨時分,羅馬戰艦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不列顛的海岸,島上的凱爾特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防禦準備,他們依靠海岸山崖的高度優勢向羅馬人投擲長矛,令愷撒的部隊無法登入,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羅馬軍隊的進攻毫無進展,後續的艦隊逐漸到達,由於前期偵查不力,羅馬人選擇的登入點深水區域離海岸太遠,大型艦隻無法靠近,加上海岸的密集火力防禦,使得大批的羅馬步兵沒有辦法迅速搶灘,戰況陷入膠著。眼看著所有的戰艦都已陸續抵達,愷撒下令船隊沿海岸線移動,尋找適合的登入點,無奈羅馬戰船過於龐大,行動緩慢且無法近海停泊,凱爾特部隊則沿著羅馬人的行動軌跡在陸地上做相應的調遣,每一次的登入均被他們以快速的騎兵和戰車擊退,使大部分羅馬人龜縮在戰艦內不敢下船。
作為總指揮的愷撒意識到必須為士兵清理出一片安全登入的區域,於是他命令調集有投石車和火箭的戰艦靠近海岸,用這些大型攻擊器械來掃清登入障礙,果然凱爾特騎兵對這些不曾見識過的武器相當驚懼,紛紛向後退卻。但羅馬的步兵隊依然害怕不敢離艦登入,眼看凱爾特人穩住了陣腳即將掉頭反撲,在這緊要關頭,第十軍團的一位旗手勇敢地跳下海去,號召士兵為了羅馬的榮譽勇敢前進,他的行為激勵了其他人也跟著下水並向陸地衝鋒。很快羅馬人就控制了灘頭,但依然無法排成軍團整列,所有人都處於混戰狀態,不能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於是愷撒命令後續的部隊在艦上做整體列隊,看到岸上哪裡有缺口就集體沖向哪裡,最終擊潰了敵群的前鋒並搶灘成功。
凱爾特人在丟掉了海岸之後無險可守,他們意識到以自身的軍隊素質和裝備根本不是羅馬的對手,於是紛紛向愷撒投誠,愷撒也因為得到騎兵部隊無法如期趕到不列顛而不敢深入腹地作戰,於是似乎瞬間就建立起來,羅馬人在不列顛島安營紮寨,而凱爾特人則為他們提供給養。
常年與蠻族作戰的經驗告訴愷撒,這些凱爾特人頭腦簡單但反覆無常,於是密令騎兵加快速度朝大部隊靠攏,一旦騎兵登岸就迅速發起總攻。然而無奈就在騎兵即將抵達不列顛的時候,突然起了風暴,一部分艦隻當場被摧毀,另一些則被迫折返回了歐洲大陸。
對羅馬人來說令形勢更加嚴峻的潮汐,愷撒沒有預料到他登入的這幾天正是大西洋潮汐變化最厲害的日子,半夜裡瞬間上漲的潮水灌入了很多船隻造成沉默,沿海的巨浪也對船的錨和槳造成了損壞,令船隻無法航行。這樣的情形引起了全軍的不安,因為羅馬人並沒有在不列顛過冬的計畫,糧食和冬衣都很缺乏,也沒有騎兵的支援,如果再加上沒有返程的船隻,後果將非常嚴重。
儘管對訊息進行了封鎖,但不列顛島上的各個凱爾特部落還是很快傳開了“羅馬人沒有騎兵且艦隻被毀”的訊息,很多部落的軍隊又在蠢蠢欲動,他們從高處窺探愷撒的營寨,發現駐紮的部隊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么多,而且增援據說也已經斷絕,如果在這裡消滅了愷撒,或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不列顛的安全問題,因為在當時世人的眼裡,再也沒有比愷撒更厲害的征服者了。
愷撒本人也從一些部落首領吞吞吐吐的態度中意識到了情況的變化,他一邊下令用破損的船隻中的木材和銅來修補其他戰艦,一邊下令加快收集糧食的工作,以備整支部隊不得不在不列顛過冬的最壞可能。
但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愷撒的第七軍團按例外出尋找給養,在一片未受割的麥地里,一隊早已設下埋伏的凱爾特士兵突然向他們發動了進攻,他們依靠馬拉戰車這種羅馬人尚未使用的作戰工具將第七軍團的人圍住。戰車快速的穿越令軍團無法保持陣型,在沖入了戰場之後,士兵跳下戰車就迅速轉成擁有靈活戰鬥能力的步兵,這種新穎的作戰方式令跟隨愷撒身經百戰的士兵們一籌莫展,幸虧此時愷撒得到情報迅速率大軍趕到,解了第七軍團的圍,並將他們安全帶離了戰場返回駐地。
接下來的幾天下起了傾盆大雨,雙方都無法展開軍事行動,但凱爾特人趁此機會四處聯絡,希望以消滅愷撒來獲得不列顛的永久和平,很快他們湊齊了一支軍隊,並將愷撒的營寨包圍。
大雨停了,凱爾特人瞬間發起了總攻,在這關鍵時刻,一支由愷撒在高盧組建的僱傭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作戰勇猛,以血肉之軀打開了敵群的缺口,後續的羅馬軍團抓住這個機會,依靠訓練有素的作戰技術和精良的裝備迅速撲入敵陣,儘管人數不占優勢,但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令羅馬人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凱爾特人無法抵擋這樣的攻勢,先頭部隊開始掉頭逃跑,並由此引發了多米諾骨牌式的整體崩潰。羅馬人獲得了戰役的勝利,凱爾特部族的首領在晚些時候重新派出使者前來求和,愷撒在要求了比之前高出一倍的戰利品和人質後同意了對方和平的請求。
但愷撒也深知不列顛已經不能多呆了,他的軍隊不夠多,船隻也不夠堅固,更嚴重的是寒冬已經快要降臨,他不能冒險率領這樣的部隊進行冬季航行,於是僅僅在島上呆了18天,他將人質和繳獲的戰利品帶上艦隊,選擇了一個晴朗的夜晚,全體渡海返回了高盧,從而結束了第一次對不列顛的遠征。
為了表彰愷撒的這一壯舉,元老院破天荒地舉行了長達20天的謝神祭,而巨大的榮譽,卻反過來激發了愷撒軍團的鬥志。愷撒所要征服的地方正是現在眾所周知的英國,當時的英國對於羅馬人來說僅僅代表了南部的英格蘭平原地區。希臘航海家皮西亞斯在通過對英國的實地探索後,決定採用當地土著人對自己的稱謂用“不列顛”來命名這個世界邊緣的島嶼,而羅馬人給它起了個更拉丁化的名字即“不列顛尼亞”。
倫敦並不是新特洛伊,愷撒所面對的也並非足以消滅巨人的神的後裔,他們只是很久以前從歐洲的腹地烏拉爾山長途遷徙到此的凱爾特人,他們趕走了原始島民伊比利亞人,平靜地在此生活了幾百年,直到愷撒的出現。
然而第一次的遠征僅僅取得了有限的勝利,對於自詡為戰神的愷撒來說,則幾乎可以算是一場災難。沒有新領土的占領,沒有巨額的戰利品和奴隸,相反卻損失了大量的艦隊和士兵。他不得不把這此行動僅僅定義為一次對不列顛地區的武力偵查,作為來年正式進攻的前奏曲。他在離開高盧冬季營地回義大利的時候,特意囑咐高盧軍團大量營造艦隻,並對式樣和大小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以備對不列顛的第二次征討。
高盧軍團準備的成果令愷撒非常滿意,當冬天結束他再次返回高盧的時候,發現已經可以調動600多艘戰艦組織進攻,並有近300艘馬上可以下水,於是他迅速處理完高盧的部分內務工作,開始著手第二次對不列顛的遠征計畫。
這一次的遠征目標被鎖定在對中南部地區的占領上,因為愷撒認為那是不列顛尼亞“最文明”的地區,這裡的“野蠻人”有著差不多與高盧地區相近的生活方式,比較容易同化。他本人也對這一地區的部落首領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而對於遠離英吉利海峽的其他地區他則知之甚少,而且那些以“奶肉為生,披著獸皮”的部落也不值得他去征服。
啟航時間被選在第二年的春季晴朗的傍晚,愷撒率領800艘戰艦和運輸船,五個軍團的步兵和兩千名騎兵(合計二萬五千人),乘著西南風向不列顛疾駛而去。此次的軍隊數量足以應付他之前所遭遇的威脅。不少非軍事單位的船隻也如影隨形般地跟著戰艦的船隊,他們包括很多私人船隻的商人和奴隸主,如同鯊魚聞到血腥一樣,他們都希望從愷撒的軍事勝利中分到一杯羹。
雖然設定了更為有利的登入地點,但由於風暴,羅馬的艦隊被迫仍在前一年的登入點再次登入。這一次他們沒有遭到敵人的阻擊,根據抓到的俘虜稱,島上的凱爾特人本來已經布防完畢,但看到海上駛來的艦隊數量,嚇得趕緊逃離了海岸,躲到地勢較高的地方組織防禦了。這使得羅馬人有充分的時間海灘上建起了堡壘以保護錨泊在岸邊的船隻,登入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
然而第二天清晨駐守海岸的騎兵部隊向已在陸地推進的愷撒報告了不好的訊息,一場突發的風暴再次將沿海停泊的艦隻打壞,船上的錨和纜繩都起不了作用,很多船被衝上海岸無法航行,艦隊遭到了幾近毀滅的打擊。
愷撒只得取消了第一次的軍事行動,迅速領一小隊騎兵趕到岸邊。在親自察看了受損情形之後命令乾脆將擱淺的船隻拖上海岸,利用剩餘的材料築成一道沿海的防線,此外,派出去的斥候發現凱爾特人組織起了比去年更大的隊伍,統領這支軍隊的是凱爾特卡圖維拉尼部落的首領卡西維拉努斯。凱爾特人在羅馬人登入前長期內戰,但外敵的入侵迫使他們團結起來,並把指揮權交給了卡西維拉努斯,由他統一組織了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軍隊與愷撒作戰,這對愷撒的營壘構成了直接的威脅。他們的一次進攻甚至衝到了羅馬軍團的軍旗處,但是在羅馬士兵的頑強反擊下還是潰退了。
在強攻未果之後,凱爾特人的戰略變更為利用他們熟悉的地形和戰車的機動性拖住羅馬軍隊,耐心等候冬天的到來,將羅馬人一舉擊潰。而愷撒的處境則不容許他長時間逗留,於是他在與卡西維拉努斯的軍隊打了幾個回合後,決定直接跨過泰晤士河,進攻凱爾特人的堡壘。
而就在此時,愷撒獲得了挑起不列顛凱爾特人內訌的絕佳機會,成為了第二次不列顛尼亞遠征的決定性轉折點。
在整個不列顛尼亞,南部的卡圖維拉尼部落是最強大的,他們的首領卡西維拉努斯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領袖,但他本人在外交手腕上的能力和團結統一戰線方面的策略卻很欠佳,造成了各大部族的不和。他本人性格暴躁,處理矛盾簡單殘忍。由於戰略意見上的不和,他將不列顛尼亞東部特里諾文特部落的首領處死。年輕王子門杜布拉修斯聽說他的父親被卡西維拉努斯殺害,便逃亡到了愷撒和羅馬人那兒,他的族人也向愷撒投降,以換取後者幫助他們對抗卡西維拉努斯,並回復門杜布拉修斯的王位。
愷撒當然慷慨地接受了他們的條件。不久,另一個較小的凱爾特人部落被擊敗,聯軍的陣線開始逐步瓦解,愷撒抓住這個時機發動總攻,期間,凱爾特人的叛徒又出賣了卡西維拉努斯最後據點的信息,以及渡過泰晤士河的口岸位置。於是愷撒命騎兵部隊開道,不惜代價一鼓作氣渡河進攻,河對岸本已嚴陣以待的凱爾特人顯然被羅馬人的氣勢鎮住了,在短暫的交手後便放棄河岸向後退卻。
一路上為了防止埋伏,羅馬軍隊焚燒了田野農場和房舍,軍勢之盛令沿途的部落望風而降,卡西維拉努斯曾經送信給肯特地區的四位首領,請他們進攻愷撒的灘頭陣地以解圍,但結果計畫失敗。卡圖維拉尼的堡壘雖然依靠天然屏障修得相當堅固,但還是經不住愷撒的攻擊,卡西維拉努斯率領殘部從堡壘的另一端逃走,大批的人口和牲畜成了羅馬人的戰利品。
最終,窮途末路的卡西維拉努斯不得不投降,愷撒令他交出一些人質,並答應每年向羅馬繳納一筆貢金。同時,愷撒履行了對特里諾文特部落的承諾,幫助門杜布拉修斯成為了新的部落首領,並命令卡西維拉努斯不得傷害這個部落,於是特里諾文特成為了第一個受到羅馬人保護的不列顛部落。
此時,愷撒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戰績,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產生繼續征服的念頭,恰恰相反,他意識到,在沒有充足的兵力和物資補充之前,這個小島只會是個無底洞,他們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占領。加之高盧發生反羅馬的起義,凱撒後院起火,不得不考慮匆匆撤回大陸。在抓住了反對羅馬的領導者之後的公元前54年的秋季,他帶著人質凱鏇而歸,暫時決定放棄了對這個小島的征服。隨後愷撒將軍隊分兩批撤回了高盧,第二次對不列顛尼亞的遠征宣告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