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菲斯
位於愛琴海岸附近巴因德爾河口處。北緯37°55,東經27°19。古代為庫柏勒大神母(安納托利亞豐收女神)和阿爾忒彌斯的崇拜中心。阿爾忒彌斯神廟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羅馬時代以弗所是亞細亞省的首府和羅馬總督駐地。聖保羅曾到過此城。19-20世紀開始發掘遺址。愛琴海岸西南12公里有庫沙達瑟村遊覽地。塞爾丘克有圖書館,每年1月在此舉行斗駱駝節。距塞爾丘克7公里有梅雷曼那教堂,據說聖母瑪利亞在此度過她生命的最後日子。
阿爾忒彌斯神廟遺址許多人相信西臺文獻的記載,愛菲斯就是Arzawa王國的首都Apasa(Abasa)。在該遺址的挖掘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邁錫尼的陶器。根據保薩尼阿斯(4.31.8)和世界七大奇蹟之說,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築,阿爾忒彌斯神廟裡供奉著被希臘人稱作阿耳忒彌斯的“艾菲斯女神”。阿爾忒彌斯神廟現在只能找到很少的遺蹟。 當然這裡還有聖母瑪利亞故居,離Selcuk 7km,天主教說愛菲斯這裡是聖母瑪利亞最後的家,也是一個流行的朝聖地和土耳其著名的旅遊景點
愛菲斯學派
愛菲斯學派產生於伊奧尼亞的愛菲斯城邦,其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哲學的主要特徵是強調變化。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並認為事物的流轉變化遵循著一定的秩序或規律。由於他對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的理解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因而他被稱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
學派的主要學說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約公元前530~前470)是愛菲斯人,出身於貴族世家。他是一個性格孤傲的人,蔑視民眾,厭惡政治,既反對暴君的專制,也反對民主制。傳說他放棄了家族世襲的主祭祭司的職位,長期隱居山林,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後得水腫病去世。他曾寫過一本《論自然》的書,並且保留下一百多條殘篇。因其思想深邃,文字含蓄,故有“晦澀哲人”之稱。
火本原說
赫拉克利特繼承了米利都學派自然哲學的傳統,也是從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尋找萬物的本原。他認為,世界的本原不是水,也不是氣,而是火,是“永恆的活火”。他指出:“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赫拉克利特認為,火之所以是萬物的本原,是因為它比其他元素更活躍,更富於變化。他認為,世界萬物起源於火,又復歸於火,火與萬物之間的轉化生成關係是:“一切轉為火,火又轉為一切,有如黃金換成貨物,貨物又換成黃金。”
那么,世界是怎樣生成於火,又復歸於火的呢?赫拉克利特把火與萬物之間的轉化生成看成是火的燃燒和熄滅,並描述了這一運動過程。他認為,火熄滅變成氣,氣濃縮變成水,水凝固變成土,這是火的熄滅過程,他稱之為“下降的路”;反過來,土消融變成水,水蒸發變成氣,氣燃燒又變成火,這是火的燃燒過程,他稱之為“上升的路”在赫拉克利特看來,正是以火為基質的火、氣、水、土這四種元素的相互轉化生成了世界萬物。他還認為:“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在圓周上,起點和終點是重合的”。因此,整個世界就是一個以火為起點和終點的周而復始、以至無窮的運動變化過程。他甚至斷言,每隔一個“大年”(即10800年),世界就將在一場大火中焚毀,然後又從火中產生出一個新的世界,就像神話中的鳳凰涅槃。這就是赫拉克利特描述的以火的燃燒和熄滅為模式的,帶有循環論特色的宇宙變化過程。
從表面上看,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說和米利都學派一樣,也是把某種具體的物質性的東西當作萬物的基質,但是,與米利都學派不同的是,他同時還賦予火以秩序或規律的內涵。赫拉克利特認為,作為萬物本原的火不僅是“一團永恆的活火”,而且是“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的。所謂“分寸”當指秩序或規律,它體現了火的本性,是活火中的永恆不變的原則。這說明,在赫拉克利特哲學中,火作為萬物的本原,不僅是指一種運動著的物質性的基質,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時也是指變化著的東西中的不變的同一原則,即火與世界萬物運動變化所遵循的固定不變的秩序或規律。顯然,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觀較之米利都學派的思想更為複雜、更為深刻,因為它同時揭示了本原的基質和原則這兩層含義,並且是從一與多、永恆與變化的關係中理解和把握本原的。
邏各斯學說
赫拉克利特把事物運動變化所遵循的不變的秩序或規律稱之為“邏各斯”。邏各斯是希臘文的音譯,原義是“話”,後轉義為說出的“道理”、理性、規律。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學中,這個詞第一次被賦予本原的含義,特指事物運動變化的本性或內在原則。赫拉克利特認為,邏各斯是作為本原的火的本性,他說:“這個火是賦有思想的,並且是整個世界的原因。”火憑藉邏各斯而主宰一切,因此,萬物都根據邏各斯而產生,一切都遵循邏各斯。在他看來,邏各斯就是神、命運或必然性。據艾修斯記載:“赫拉克利特說神就是永恆的流轉著的火,命運就是那循著相反的途程創生萬物的邏各斯。”艾修斯還指出:“赫拉克利特斷言一切都遵照命運而來,命運就是必然性。——他宣稱命運的本質就是那貫穿宇宙實體的邏各斯。邏各斯是一種以太的物體,是創生世界的種子,也是確定了的周期的尺度。”所以,邏各斯和火實際上是相互聯繫的,是同一本原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就此而言,邏各斯指的是火及萬物運動變化的秩序或規律,它是客觀的、永恆的,是多中之一、變中的不變。另一方面,赫拉克利特又強調:“邏各斯是駕馭一切的思想”,是“靈魂所固有的”。他說:“思想是人人所共有的”,“人人都秉賦著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就此而論,邏各斯又可被理解為理性、思想,它既是駕馭一切的客觀理性,又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支配人的思維的主觀理性。
在赫拉克利特看來,既然邏各斯就是萬物的本原、本性,因此,智慧就在於認識邏各斯。他認為:“博學並不能使人智慧”,“智慧只在於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馭一切的思想”。不過,認識邏各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拉克利特指出,邏各斯“雖然是大家共有的,多數人卻自以為是的活著,好像有自己的見解似的”。“他們即便聽到了它,也不理解它,就像聾子似的。常言道,在場如不在,正是他們的寫照”。邏各斯之所以不容易認識,主要是因為“自然喜歡躲藏起來”。這裡的“自然”即“本性”、“邏各斯”,它是隱藏在可感事物背後支配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則。按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具體事物是可感的,而事物的內在本性卻是不可感的,只能靠思想、理性去認識。因為“思想是最大的優點;智慧就在於說出真理,並且按自然行事,聽自然的話”。雖然只有理性才能把握邏各斯,但赫拉克利特並不否認感性在認識中的作用。他說:“凡是能夠看到、聽到、學到的東西,都是我喜愛的”。“愛智慧的人必須熟悉很多東西”。這也說明,認識邏各斯的過程是艱難的,就像尋找金子的人一樣,只有在挖掘了許多土之後,才能找到一點金子。上述觀點表明,赫拉克利特的哲學已經初步涉及到了認識論問題。
“邏各斯”是赫拉克利特哲學中的重要概念。自從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提出邏各斯概念,並賦予它必然性和理性的含義後,這一概念或思想一直為西方眾多哲學派別所沿用,儘管各派哲學對其理解不盡一致。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邏各斯”是西方傳統哲學的核心範疇,它為西方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傳統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
辯證法思想
作為辯證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從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這一基本命題出發,第一次明確指出,一切事物都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赫拉克利特否認宇宙是靜止和常住不變的,因為這種狀態只包含著死亡。他認為萬物都在運動:永恆的事物永恆的運動著,暫時的事物暫時地運動著。所以,“一切皆流,無物常住”。他以川流不息的河流為喻,指出“我們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踏進同一條河的人,不斷遇到新的水流”。所以,“我們踏進又踏不進同一條河,我們存在又不存在”。他還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永遠不斷地更新。”肯定事物運動的普遍性和絕對性,斷言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這種觀點正是赫拉克利特辯證思維方式的體現。
赫拉克利特對辯證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的邏各斯學說所包含的對立統一思想中。如前所述,邏各斯是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而這一規律就是對立統一規律。正如列寧所說:“在赫拉克利特看來,世界的基本規律(邏各斯,有時是必然性)是向對立面轉化的規律。”赫拉克利特以格言的形式闡述了這一規律。其具體內容如下:
1.對立面的統一赫拉克利特認為,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的兩個方面,如一與多、冷與熱、日與夜、善與惡、生與死、主與奴等。對立的雙方是相反相成的。“疾病使健康成為愉快,壞事使好事成為愉快,餓使飽成為偷快,疲勞使安息成為愉快”。“如果沒有不義,人們也就不知道正義的名字”。對立面又是相互統一的,即統一物是由兩個對立的方面所組成。他說:“相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自然也追求對立的東西,它是用對立的東西製造出和諧,而不是用相同的東西。”例如,自然將雄與雌相配,繪畫是不同色彩的混合,語詞是元音和輔音的結合。
2.對立面的轉化。赫拉克利特認為,對立的雙方不僅是相反相成、相互聯繫、相互統一的,而且是相互轉化的。例如:“我們身上的生和死、醒和夢、少和老始終是同一的。前者轉化,就成為後者;後者轉化,就成為前者。”再如:“冷的變熱,熱的變冷,濕的變乾,乾的變濕。”在他看來,對立的雙方不是僵死的、凝固的,而是在不斷地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對立面的轉化正是以對立面的統一為前提的。
3.對立面的鬥爭。赫拉克利特認為,事物之所以會發生轉化,原因就在於對立面的鬥爭。他說:“應當知道,戰爭是普遍的。正義就是鬥爭,一切都是通過鬥爭和必然性而產生的。”“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人。”赫拉克利特認為,鬥爭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如果鬥爭從大地上消失,宇宙將不復存在。
此外,從對立統一的觀點出發,赫拉克利特還提出了認識的相對性思想。他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都是相對的,事物性質的差異取決於認識主體和評價標準的不同。例如:“海水最乾淨,又最髒:魚能喝,有營養;人不能喝,有毒。”“驢愛草料,不要黃金。”“最美的猴子同人類相比也是醜的。”“在神看來人是幼稚的,正如在成人看來兒童是幼稚的。”這是赫拉克利特認識論中的辯證法思想。
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思想無疑是正確的、豐富的,但畢竟還是原始的、樸素的。這不僅是因為時代的局限,而且還在於,這種用格言和比喻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思想本身就包含著模糊性和猜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