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愛痕湖》為張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絹本潑彩,寬76.2厘米,長264.2厘米,畫面描繪的是遠眺瑞士亞琛湖所見,為張大千《愛痕湖》系列中最精彩、尺寸最大的一幅。《愛痕湖》於20世紀60年代曾獲展於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畫廊,2003年又獲展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兩種文化之間》 (Between Two Cultures)大型中國現代藝術展,是藝術史界共認的張大千潑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作品賞析
畫面前景為青翠的山巒,後景則一泓湖水,掩映其間;湖的後岸,又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作品採用的手法,為張大千開一代畫風的“潑彩”:抽象的墨與彩“潑”出的山,如海浪般洶湧於畫面;清晰、謹飭的房舍,則靜處於“波濤”間。構思的宏闊,與細節的清晰,有機地融為一體。這是張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藝術與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現代的語言,對北宋雄偉山水的現代性翻譯,不僅是張大千的藝術臻於化境的象徵,也是中國傳統藝術最成功的“現代性突圍”。
創作背景
1965年秋,張大千與友人張目寒等游瑞士,奧地利諸國,在奧地利著名的風景勝地亞琛湖畔(Aachensee),有數日之勾留。關於此行的細節,張大千在翌年創作的另一本《愛痕湖》落款中,曾這樣寫道:“年前與藝奴漫遊歐洲,從瑞士入奧國,宿愛痕湖二日,曾做此詩以戲之。"藝奴不祥何人,聽名字似是一女子。文中提到的詩,也見於《愛痕湖》的題款:“湖水悠悠漾愛痕,岸花搖影狎波翻。只客天女來修供,不遣阿難著體溫。”
詩旖旎而側艷,似張大千經歷於亞琛湖畔的,不僅有悅目的美景,也有動心的情事。張大千將“亞琛湖”譯為“愛痕湖”,或取“留情之地”的意思。
作者介紹
張大千(1899 ~ 1983)四川內江人。原名正權,後改名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以號行。1908年他母親教其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耽於佛學,剃度為僧,法號大幹,後
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有“南張北齊”之譽。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棲身海外,其間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作品拍賣
2010年5月17日晚,在拍賣中的中國嘉德2010春拍近現代書畫 “借古開今—張大千、黃賓虹、吳湖帆及同時代畫家”專場上,張大千晚年巨幅絹畫《愛痕湖》中國嘉德春拍專場中。
作為第1125號拍品,此件作品於當晚11點半左右上拍,當拍賣師報出900萬起價後,即有數位場內和電話委託買家迅速加價,眾多場內藏家甚至都起立關注叫價情況,場內數次響起掌聲,加價至4000萬時,另一位買家直接出價5000萬,隨後加價至7100萬時,還有新買家進入,最終,經過20餘分鐘緊張爭奪,由一位電話委託買家以一億零八十萬元人民幣將此名件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