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新芬黨

愛爾蘭新芬黨

(Sinn Fin Party) 愛爾蘭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新芬(Sinn Fin)原意為“我們自己”或“自助”。該黨成立於1905年,領導人是《愛爾蘭人聯合會報》主編A.格里菲思。建黨之初,黨員成分複雜,政見也較溫和。它反對與英國妥協,主張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獨立。鼓吹只需抵制英貨,斷絕與英國的來往,發展民族經濟,即可達到目的。

簡介

愛爾蘭新芬黨愛爾蘭新芬黨

1916年 4月,新芬黨參與反英的復活節起義,遭到英國的殘酷鎮壓,有15位領導人被處死。但是,在1917年2月選舉時,新芬黨在羅斯康芒郡選舉中,獲得勝利。復活節起義的參與者E.de瓦勒拉亦可稱德·瓦勒拉)出任主席,格里菲思為副主席。1918年12月,在英國議會選舉中,新芬黨取得空前勝利,在 103個議席中,取得73席。1919年1月,當選為英國議會議員的新芬黨人,拒絕前往英國,在都柏林組成愛爾蘭國民議會。接著宣布成立愛爾蘭共和國,建立各級政權,組建武裝“愛爾蘭共和軍”。英國拒絕承認愛爾蘭共和國。於是,爆發反英游擊戰爭(1919~1921)。在此期間,愛爾蘭出現兩個政權。一個是英國的殖民政權,一個是新芬黨領導的革命政權。前者日益癱瘓,後者威望日增。
1921年4月,英國自由黨人D.勞合·喬治組閣。6月被迫與新芬黨簽訂停戰協定。10月,雙方在倫敦舉行談判。12月 6日,新芬黨代表格里菲思和M.科林斯等與英國簽訂英愛條約,肢解了愛爾蘭。1922年1月7日,愛爾蘭國民議會審議這個條約,德·瓦勒拉拒絕接受,當議會以64票對57票通過該條約時,德·瓦勒拉宣布辭職。格里菲思接替出任自由邦行政委員會主席,科林斯為總理。新芬黨於是分裂,愛爾蘭內戰(1922~1923)開始。不久,格里菲思逝世,科林斯遇刺殞命,德·瓦勒拉另組自由黨。從此,新芬黨的領導作用日益降低,1961年大選中,新芬黨喪失在議會中的最後4個席位。 
1969年12月於都柏林舉行的“秘密”會議上,就尋求統一愛爾蘭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新芬黨再次分裂為“正式派”和“臨時派”。“正式派”主張用政治手段統一,於1977年另組新芬工人黨。“臨時派”主張用武力實現統一。1983年G.亞當斯當選主席。

主要活動

1968年,新芬黨支持過北愛爾蘭的武裝反英活動。1994年2月,該黨領導人亞當斯獲得訪美48小時特別簽證, 赴紐約參加關於北愛爾蘭問題的討論會。1995年3月,亞當斯應美國總統柯林頓之邀訪問美國,並從事籌款活動。在訪美期間,亞當斯宣布在華盛頓設立新芬黨總部。 1995年9月4日,英國北愛爾蘭事務大臣梅休與新芬黨領導人亞當斯就北愛爾蘭和平進程在貝爾法斯特舉行會談,會談未能取得進展。 1998年5月10日,新芬黨開會通過了北愛爾蘭和平協定,並表示願意參加根據協定即將成立的北愛議會。1998年6月26日,該黨領袖亞當斯當選為北愛爾蘭議會議員。

歷史

新芬黨是由19世紀愛爾蘭反英民族運動發展而成,於1905年由阿瑟.格里菲斯組織成立的政黨。“新芬”意為“我們自己”。該黨主張愛爾蘭脫離當時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而獨立。1916年參加都柏林復活節起義。1918年12月參加聯合王國議會選舉,在105個愛爾蘭議席中獲73席,在都柏林組成第一屆獨立的愛爾蘭議會。1922年自由邦成立,該黨以德瓦勒拉為首的一派,因不同意南部26郡成為自由邦而北部6郡仍留歸英國,與自由邦政府發生對抗,導致內戰。1922年選舉中一部分新芬黨人以共和派名義參加競選,
在128席中獲35席。同年選舉後該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在議會占58席。1923年贊成(1921年英愛)條約派組成統一聯盟,後併入統一黨。1926年共和派分裂,德瓦勒拉組成共和黨。此後該黨
力量大大削弱。1957年在議會選舉中獲4席。1961年以來該黨在全國議會中未獲得過議席。1970年又分裂成正式派和臨時派兩大派。正式派於1977年組成新芬工人黨,臨時派成員大多是主張武力
統一的民族主義分子。 該黨主張用武力結束英國對北部的占領和南北分治局面,建立“民主的、社會主義的、統一的”愛爾蘭共和國。 1982年其鬥爭策略有所改變,參加競選,但拒絕接受議席,當選的5人沒有出席議會會議。同年10月年會上,確定了“子彈加選票”雙管齊下的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