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詔諸貝勒指陳時政,薩哈璘言:“圖治在人。人主灼知邪正,則臣下爭尚名節,惟皇上慎簡庶僚,任以政事。遇大征伐,上親在行間,諸臣皆秉方略。若遣軍,宜選賢能者為帥,給符節,畀事權,仍限某官以下乾軍令,許軍法從事。”初設六部,掌禮部事。六年,略歸化城,俘蒙古千餘。指授蒙古諸貝勒牧地,申約法。
七年六月,詔問征明及察哈爾、朝鮮三者何先,薩哈璘言:“當寬朝鮮,拒察哈爾,而專征明。察哈爾雖不加兵,如蟲食穴中,勢且自盡。至於明,我少緩,則彼守益固。臣意視今歲秋成圖進取,乘彼禾稼方熟,因糧於敵,為再進計。量留兵防察哈爾。先以騎兵往來襲擊蹂躪,再簡精兵自一片石入山海關,則寧、錦為無用;或仍自寧、錦入,斷北京四路,度地形,據糧足之地。乘機伺便,二三年中,大勛集矣。”尋略山海關。八年,偕多爾袞迎降將尚可喜,招撫廣鹿、長山二島戶口三千八百有奇。從伐明,薩哈璘自喀喇鄂博攻克得勝堡。略代州,夜襲崞縣,拔之。王東、板鎮二堡民棄堡遁。復擊敗代州兵。會上大同,籍俘獲以聞。
九年,偕多爾袞、岳託、豪格等收察哈爾林丹汗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師次托里圖,收其全部。師還,岳託駐歸化城。薩哈璘偕多爾袞、豪格入明邊,略山西。事詳多爾袞傳。諸貝勒大臣屢請上尊號,不許。既收察哈爾,復請,上仍不許。薩哈璘令內院大臣希福等奏曰:“臣等屢請,未蒙鑒允,夙夜悚惶,罔知所措。伏思皇上不受尊號,咎在諸貝勒不能殫竭忠信,展布嘉猷,為久大計。今諸貝勒誓改行竭忠,輔開太平之基,皇上宜受尊號。”上曰:“善。薩哈璘為朕謀,開陳及此,實獲我心。諸貝勒應誓與否,爾掌禮部,可自主之。”翌日,薩哈璘集諸貝勒於朝,書誓詞以進。上命以眾議告朝鮮,薩哈璘因言:“諸貝勒亦當遣使,示以各國來附,兵力強盛。”上嘉納之。
崇德元年正月,薩哈璘有疾,上命希福諭曰:“群子弟中,整理治道,啟我所不及,助我所不能,惟爾之賴。爾其靜心調攝,以副朕望!”薩哈璘對曰:“蒙皇上溫旨眷顧,竊冀仰荷恩育,或可得生。即不幸先填溝壑,亦復何憾。但當大勛垂集,不能盡力國家,乃輾轉床蓐,為可恨耳!”希福還奏,上惻然曰:“國家豈有專事甲兵以為治理者?倘疆土日辟,克成大業,而明哲先萎,孰能助朕為理乎?”病革,屢臨視,見其羸瘠,淚下,薩哈璘亦悲痛不自勝。五月,卒。
上震悼,入哭者四,自辰至午乃還。仍於庭中設幄坐,不御飲食,輟朝三日。祭時,上親奠,痛哭。詔褒薩哈璘明達敏贍,通滿、漢、蒙古文義,多所贊助,追封穎親王。上御翔鳳樓,偶假寐,夢人請曰:“穎親王乞賜牛一。”故事,親王薨,初祭以牛。薩哈璘以追封,未用,上命致祭如禮。康熙十年,追謚。
相關詞條
-
薩哈璘
和碩穎毅親王薩哈磷,甲辰年五月二十三日卯時生,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天命十一年,以功封貝勒;崇德元年丙子五月初九日辰時薨,年三十三歲,追封和...
妻妾子嗣 兄弟姊妹 列傳 -
愛新覺羅·薩哈廉
愛新覺羅·薩哈廉(1604—1636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孫子,禮烈親王代善第三子。 多次隨軍作戰,頗有功勞。天命十一年(16...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軼事典故 -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655年6月11日),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努爾哈赤之侄。濟爾哈朗受封為和碩鄭親王,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
簡介 生平經歷 -
薩哈廉
愛新覺羅·薩哈廉(1604—1636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孫子,禮烈親王代善第三子。 多次隨軍作戰,頗有功勞。天命十一年(16...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軼事典故 -
愛新覺羅宗譜
《愛新覺羅宗譜》共8冊,即:星源吉慶、甲冊、乙冊、丙冊、丁冊、戊冊、己冊、庚冊。《星源集慶》冊為直系皇室冊,甲、乙、丙、丁冊為宗室冊,戊、己、庚冊為覺羅...
編纂歷史 分冊目錄 皇室成員 皇室輩分 旗籍分布 -
愛新覺羅代善
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
人物生平 軼聞典故 人物評價 家族成員 後世紀念 -
愛新覺羅·代善
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
人物生平 軼聞典故 人物評價 家族成員 後世紀念 -
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親屬成員 -
愛新覺羅·勒克德渾
第二年,勒克德渾被命為平南大將軍,接替了豫親王多鐸駐紮在江寧。 於此同時勒克德渾的主力進至石首,正巧明軍渡江進犯荊州。 順治七年,勒克德渾班師還朝,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