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是一名歷史學家,代表作品是《二十年危機》。

基本信息

簡介

英國歷史學家,專長國際關係史和蘇聯史,一生著述頗多,影響最大的是1950-1971年陸續出版的10卷本《蘇維埃俄國史》和史學理論方面的代表作《歷史是什麼?》。 他有兩本書被翻譯成中文,即《歷史是什麼?》和《巴枯寧傳》。其實,卡爾最被後人認可的是國際關係學。他被後人評價為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學之父,他在國際關係學上的開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機》,這是現今國際關係學專業學生必讀的書本。

生平

畢業於劍橋大學聖三學院。1916—1936年供職於英國外交和情報部門,1936—1947年任威爾斯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其間(1941 ̄1946)曾任倫敦《時代》雜誌副主編。1953—1955年在牛津大學巴利奧學院任政治指導教師。1955年以後一直在他畢業的劍橋聖三學院任高級研究員。1956年當選為英國學術院院士。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在1939年,發表了著名的《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係研究導論》,提出了國際政治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權力的觀點。他認為,權力永遠是一切政治活動的主要因素。一切政治都是權力政治,一切衝突都是權力衝突,沒有權力就沒有道德,由此奠定了國際關係理論學派之一的現實主義學派的基礎。

著作介紹

【《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本是卡爾1961年1—3月在劍橋大學“喬治·麥考利·特里維廉講座”(The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Lecture)所作的系列講演,1963年由紐約艾爾弗雷德·A.諾夫(New York·Alfred A. Knopf)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很快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各國。1981年北京商務印書館根據該英文版,出版了吳柱存翻譯的中文版。中文版共12萬字,前面有齊華甫(齊世榮)的《序言》[1],簡要介紹了卡爾的歷史觀,認為“卡爾畢竟是一位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其主張“往往流露出一些唯心主義的、甚至自相矛盾的觀點”。[2]但齊華甫在指出卡爾歷史觀階級屬性的同時,也充分肯定了“卡爾對於傑出人物與人民民眾在歷史中的作用,也有一些比較正確的看法”;並高度讚揚了“作者在本書中所表現出來的樂觀精神”。[3]
《歷史是什麼?》共分6章。第一章“歷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事實”,是本書的總綱,闡述“關於過去的事實”與“歷史事實”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以及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的關係,以回答“歷史是什麼”的問題;第二章“社會與個人”,考察史學實踐活動和“歷史事實”中的“社會與個人”之間關係,並重點闡述了“偉大人物”和人民民眾之間的關係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這一歷史理論問題;第三章“歷史,科學和道德”,從研究方法、研究任務、研究的根本目的等方面,討論歷史學的性質,認為歷史學和其他任何科學一樣也是一門科學;第四章“歷史中的因果關係”,提出了“研究歷史就是研究原因”、“研究原因是歷史學家的特殊任務”的觀點,並探討歷史運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問題;第五章“作為進步的歷史”,討論了歷史運動中的“進步”問題,以樂觀主義態度提出了“歷史就其本質而論就是變化、運動,……就是進步”[4]的科學論斷;最後一章“在擴展中的天地”,根據“歷史就是變化、運動、進步”的論斷,認為20世紀中葉,無論是客觀實在歷史還是歷史學都處在“進步”的迅速擴展時期,“這個世界比過去四百年中的任何時期,都在更快地和更激烈地改變著它的模樣”[5]。
這裡主要介紹歷史學理論與方法經常涉及的幾個重要問題:(1)歷史是什麼?(2)歷史學的性質是什麼?(3)如何理解“社會與個人”的關係?(4)如何看待歷史中的因果關係和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