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範疇的流變

意象範疇的流變

《意象範疇的流變》,作者胡雪岡,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發行於2002年01月出版。本書以“意象”範疇為核心,以本體論為出發點,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範疇形成的歷史過程,觀照其源流正變和文化積澱,從而對審美意象的建構及其主要特徵作出系統的闡釋,對與其相鄰或相近的審美範疇,如“物象”、“興象”、“形象”及“意境”等,也進行了界定和辨析,以期能在橫向邏輯聯繫的層面上,探索相互融貫又各具形態的審美意識和感知方式,以辨其演變及深層的美學涵義。在對各種不同體式的審美意象特徵方面,力圖探尋其範疇的內在意蘊,追蹤其發展軌跡,闡發了一些前人所未發的意見。故本書對所涉及的各美學範疇,力求推原其本,以探究其原有的美學內涵和審美動因,可為文藝理論和文藝創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胡雪岡,(原名胡煥光)1925年生,浙江省溫州市人、原溫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有《孔尚任和桃花扇》、《高則誠集》(合作)、《溫州南戲考述》、《<紅樓夢>回評本注釋》,並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戲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

目錄

意象範疇的流變

上編 “意象”的濫觴和成熟

第一章 “意象”說的濫觴

第一節 從“鑄鼎象物”說起

第二節 老子的“象”說

第三節 莊子論“言”、“意”及“象罔”

第四節 《周易》“立象以盡意”

第二章 “意象”說的孕育

第一節 “賦”、“比”、“興”與《詩經》的審美意象

第二節 《淮南子》的“意”與“象”

第三節 《論衡》的“意象”說

第三章 “意象”說的形成

第一節 王弼的“意象”觀

第二節 劉勰論“意象”

第四章 “意象”說的發展

第一節 唐人的“意象”說

第二節 宋人的“意象”說

第五章 “意象”說的成熟

第一節 “意象”範疇的廣泛使用

第二節 “意象”說的演進和拓展

第六章 “意象”說的總結

第一節 王夫之的“意象”體系

第二節 葉燮的“默會意象之表”(附沈德潛)

第三節 章學誠的“人心營構”說(附紀昀等)

第四節 方東樹的“意象分大小高下”(附潘德輿)

中編 “意象"的建構和形態

第一章詩歌意象

第一節 詩歌意象的生成

第二節 詩歌意象的組合

第二章詞意象

第一節 詞意象與詩歌意象的區別

第二節 詞的審美意象的表現形態

第三章戲曲意象

第一節 戲曲的人物意象

第二節 戲曲的場景意象

第四章文章意象

第一節 文章意象的創造

第二節 文章意象的審美形態

第五章書法意象

第一節 書法意象的建構特點

第二節 書法意象的審美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