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表現
他們常抱怨面部暇疵,最多的如皺紋、斑點、疤痕、血管瘤、痤瘡、膚色黑或紅、局部腫脹、面形不對稱、頭髮稀薄而擔心禿頭等;其次是鼻子的形態、大小,還有眼睛、眉毛、耳朵、嘴唇、牙齒、下頜、下頦、臉頰及頭顱等,都可能成為“相貌偏見症’病人幻想醜陋的部位。
患者通常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反覆在鏡子中審視自己,是否自己的缺陷變得更引人注目了或是有了某種程度的改變。還有的就是不斷地把自己同雜誌或廣告牌上的人進行比較。還有一些人通過化妝、更換衣服,或是重做髮型以糾正或掩蓋缺陷,企圖讓自己看得更順眼一些。再有就是通過戴帽子、假髮或太陽眼鏡試圖偽裝或隱匿自己的缺陷。一些極端的病人則戴上面具或用頭巾把自己的頭裹得嚴嚴實實。
流行病學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刊登的一份報告顯示,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都飽受“想像醜陋(綜合徵)”錯覺的困擾,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有選擇地接受了整容手術。“想像醜陋”指對自己的全部或部分外表嚴重不滿意的狀態。
有一項在大學生中進行的調查表明,被調查的2298名大學生中有71.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對自己外表的不滿意,如個子太矮,臉上有斑點,以及肥胖、禿頂、多毛、乳房太大或太小等等“相貌偏見”。
病因
當前想醜綜合徵的病因未明。存在諸多假說,但是若要解釋症狀尚需要作更深入地研究。極有可能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多重作用導致BDD發生。有證據表明大腦5羥色胺失衡會促發這類症狀。也有可能心理因素比如童年遭受過多的譏諷嘲笑,或是家庭成員和同齡人過於注重外表,或是創傷,比如性虐待,會是症狀表現的風險因素。不恰當的媒體信息會加重原本就易受傷害的想醜綜合徵病人的病情。
治療
藥物治療
SSRIs作用機制是增強腦內的五羥色胺的整體活性,籍此而糾正化學失衡。藥物治療開始後需要耐性,12周后藥物治療起效,有時候還需要更換不同的藥物以更適合於個體。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想醜綜合徵的另一個有效療法。此種類型的治療通常是除藥物治療以外最常用的療法之一。行為療法包括暴露和效應預防法。暴露療法的意思就是讓病人暴露在通常會使他們產生迴避行為的情境下,效應預防法是幫助病人停止實施缺陷有關的強迫性行為。主要目的是減輕迴避性情境所引發的焦慮。
認知療法時定址患者強迫行為所伴發的插入性思維,或儀式行為,比如照鏡子的程度。主要是為了探查患者的信念與價值觀以幫助或增強病人對於軀體的感知覺。認知重建旨在幫助病人了解這些觀念是如何影響一個人對於軀體的感知的,逐步重建對於插入性思維的新思路,而不是單純探知照鏡子和尋求保證的行為的嚴重度。重建包括幫助病人改變認知,而不是反覆詢問病人對於軀體的錯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