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基本信息
情感時序性,顧名思義,是指人類感情發展具有一定的時間順序性。
詳細解釋
根據生物學的“重演規律”,個體的生命過程將會重演整個人類的進化過程,同樣,個體情感的發展過程也會概要地重演人類情感的進化過程,特別是胎兒和嬰兒期,這種重演尤為明顯,它是整個人類情感進化史的縮影。
時間順序
個體情感的發展遵循以下的時間順序:
1、幼兒在剛出生時只能表現出未分化的興奮;到了6個月就可分化出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快樂與痛苦;之後逐漸分化出苦惱、憤怒、厭惡、恐懼等否定性情感;到了12個月,開始分化出得意、喜愛等肯定性情感。
2、兒童與少年時期,人的生理功能、語言能力、行為能力、感覺能力、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人的情感與意志也迅速發展:3歲時就具備了人類的一切基本情感如喜、怒、哀、樂,5歲時明顯表現出羞恥、憂慮、嫉妒、羨慕、失望、嫌惡、希望等情感,7歲以後出現了社會性情感如道德感和榮譽感,9歲以後的意志品質如自覺性、自制力明顯增強,12歲開始自覺地、獨立地為自己提出比較具體的行為動機與目的。整個兒童與少年時期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情感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極易受到他人的誘導,情緒的波動性大、穩定性差。
3、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過渡階段,由於性生理與性心理的快速而不平衡發展,人的情感出現嚴重的動盪性,他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極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和誘導而發生極端化的情感,如大喜大悲、大愛大恨,其情緒周期性也比較紊亂。
4、青年時期,人有高漲的熱情、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非凡的抱負、美麗的幻想和豐富的想像,這一切都在旺盛生命力的驅動下躍躍欲試,然而,理智的缺乏、知識的貧乏、經驗的缺少等局限性使得他極易造成阻礙和挫折,從而產生否定性的情感體驗。由於自我意識的覺醒,他感到自己的許多東西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在感情上陷於孤立,就把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轉向內心世界,尋找精神樂園,通常通過寫日記、心得來發泄自己的情感。
5、中年時期是人生的鼎盛時期,他的精力旺盛,充滿自信,遇事冷靜,辦事穩重妥善,其情感處於成熟穩定時期,情感的效能性也較高,但由於肩負著社會的各項重擔,工作任務和人際關係等都會使他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容易產生心理疲勞。他對地位的升遷、財富的變化、事業的成敗、社會榮譽和道德形象的變化很敏感,很容易因此而產生情感的傷害。
6、更年期是人生的另一個過渡時期,由於某些生理器官如內分泌系統、植物神經系統和大腦神經系統的功能出現紊亂,人在生理上會出現心悸、呼吸不暢、眩暈、失眠、多汗、食慾減退、便秘等反應,人的情感也會出現敏感、多疑、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7、老年人隨著生理器官的功能衰退,體力與腦力的下降,容易產生消極的情感:社交圈子的不斷縮小,容易產生失落感;一些願望的落空,容易產生遺憾感;退休後的清閒容易沉湎於往事的回憶,從而產生懷舊感;退休後,許多同事和朋友的相繼去世,常常產生淒涼悲切、憂鬱孤獨的情感;人際關係的退縮,增加了他對自己的注意力,容易沉湎於幻想及自我形象之中;對於子女支持能力的下降和依賴性的上升,極易敏感子女對於自己的態度。
價值根源
個體情感的發展時序起因於和取決於人的價值關係的發展時序,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否定性情感比肯定性情感出現得更早、更優先。這是因為嬰兒的生命非常脆弱,各種各樣的負向價值很容易對健康和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必須優先發展否定性情感來反映這些負向價值;
2、低層次情感比高層次情感優先發展。這是因為價值總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方向發展的,高層次價值必須建立在低層次價值的基礎之上;個體性情感比社會性情感優先發展,因為人只有成長到一定時期才能參與和開展社會活動,創造和獲取相應的社會性價值;
3、對他人的情感比對自己的情感優先發展。這是因為對自身價值的評價必須有一定的參照物,對自身的評價必須建立在對他人的評價基礎之上;
4、情感的穩定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這是因為人在成長過程中將會根據事物及環境條件的變化不斷調節自己的各種價值關係,使之儘可能地趨近於最佳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各種價值關係通過調節逐漸趨於穩定;
5、情感的效能性在衰老之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這是因為人的勞動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
6、在過渡時期(青春期與更年期),人的情感波動較大,容易出現極端情感和過敏情感。這是因為此時期人的各種生理功能、個體特性和社會角色處於劇烈變化之中,人的價值關係容易發生劇烈變動,並容易出現極端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