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情感學的理論基礎

(一)情感研究的範疇和對象應該是全方位的,要求情感理論實現廣泛的統一化 (二)情感研究的理論前提與分析手段應該是客觀的,要求情感理論實現充分的自然科學化 由於情感的客觀本質就是價值,情感以價值為基礎並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人的情感強度在根本上取決於其價值關係的變化強度,人的情感動力特性可以大致地表現為價值關係的變化特性,情感規律可以大致地描述為價值關係的變化規律,因此神秘莫測的“情感計算”就迅速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價值計算”。

目前的情感理論長期停留在心理學層次,既沒有“走出去”,以突破心理學範疇的局限走向社會科學其它領域,也沒有“沉下去”,以基本公理為理論前提,與自然科學銜接起來。這種情感理論對於情感現象與情感規律的分析和描述都是零散的、定性的和模糊的,不能系統地、清晰地、定量地對情感進行分析和描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關係(或利益關係)及其變化規律日趨複雜,情感現象和情感規律也日趨複雜,如果只是片面地、模糊地和定性地把握情感現象和情感規律,就會產生越來越大的社會危害,這就對情感理論的系統地、清晰性和精確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社會需要。
(一)情感研究的範疇和對象應該是全方位的,要求情感理論實現廣泛的統一化
目前的情感理論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零散性和孤立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從研究的學科範疇來看,基本上只局限於心理學範疇,很少涉及社會科學其它領域,把情感現象與其它社會現象完全隔離開來,把情感規律與其它社會規律完全隔離開來;二是從研究的客體對象來看,主要只是孤立地研究人類機體自身的情感現象與情感規律,很少研究情感現象與它所反映的客觀存在(即價值現象)之間的邏輯關係,很少研究情感規律與它所反映的客觀存在之間的邏輯關係;三是從研究的主體對象來看,它所得出的情感規律往往只是個體的情感規律,很少研究人的集體情感規律和社會情感規律,以及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四是從研究的價值層次來看,它主要只是研究人的溫飽類情感、安全與健康類情感等低層次的情感,很少研究人的人尊與自尊類情感、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類情感等高層次的情感,幾乎沒有研究各層次情感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五是從研究的發生時序來看,主要只是研究現實的人類情感,很少研究情感的進化過程,很少認識和比較人類情感與動物情感的真實差異。
價值關係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價值關係,因此情感理論應該涉及社會科學所有領域;情感主體複雜多樣,因此情感理論應該涉及個人情感、集體情感和社會情感;價值內容包括四個基本層次,因此情感理論應該涉及各個情感層次之間的邏輯關係;人類價值是從生物化學能量進化而來,因此情感理論應該涉及情感進化的各個階段。總之,對於情感的理論研究應該從全方位、多層次、大系統、連續發展的角度來進行。
統一價值論認為,勞動價值是由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而來,它是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價值工程學的“價值”概念是一種沒有考慮時間因素的價值率,在基本概念上把目前的哲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價值工程等統一在一個全新的價值理論體系之中,從而實現了“概念體系的統一”;統一價值論從能量角度來定義價值(即廣義有序化能量),度量單位是焦耳,並以食物能量來度量所有價值,從而實現了“度量尺度的統一”;統一價值論認為,價值的根本作用在於提高主體的本質力量,價值判斷的客觀標準就是主體的本質力量(對於個人來說就是個體勞動能力,對於集體來說就是集體生產力,對於社會來說就是社會生產力),從而實現了“判斷標準的統一”;統一價值論認為,知、情、意分別是人腦對於事實關係、價值關係和行為關係的主觀反映,其中,價值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事實關係,行為關係又是一種特殊的價值關係,從而實現了“主客觀的統一”;統一價值論認為,“廣義價值規律”可由自然科學的“最大有序化法則”推導出來,並由此可以推導出所有社會規律,它是所有社會規律的“母規律”,因此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從而實現了“科學體系的統一”。總之,統一價值論實現了價值理論廣泛的統一化,從而為情感理論實現廣泛的統一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情感研究的理論前提與分析手段應該是客觀的,要求情感理論實現充分的自然科學化
目前的情感理論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情感理論的假設前提基本上都是一種主觀想像,情感現象的分析、解釋與歸納(如情感的層次劃分與形式分類等)沒有從其價值動因或價值根源上著手,情感規律的推理論證沒有遵循嚴格的邏輯程式來進行。
由於情感的哲學本質就是人類主體對於價值的主觀反映,因此對於情感的研究就可以轉化為對於價值的研究;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對於價值的研究可以採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自然科學的方法是最客觀公正的方法,它排除了一切主觀意志和思想動機的影響,避免了任何階級傾向和民族情緒的干擾,消除了任何先入為主的感情因素,因此要使情感理論實現高度的客觀化,就必須實現情感理論的自然科學化。
統一價值論整個體系只有一個假設前提,即“最大有序化法則”,而這一原理是物理學中的“耗散結構論”所提出來的,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基本公理,即實現了“理論前提的公理化”; 統一價值論以這一基本公理為基礎,經過嚴格的邏輯程式,推導出“廣義價值規律”,進而推導出經濟規律、人際交往規律和社會歷史規律等,即實現了“推理論證的程式化”;統一價值論認為,任何一種情感現象後面必然可以找到一種價值現象與之相對應,任何一種情感規律後面必然可以找到一種價值規律與之相對應,即實現了“主觀情感的朔源化”;情感的層次劃分取決於價值的層次劃分,情感的形式分類取決於價值變化的時態、方向及主體之間的利益相關性等,即實現了“客觀價值的主導化”。
(三)情感研究的分析手段應該是精確的,要求情感理論實現高度的數學化
目前的情感理論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主要體現在:對於情感的客觀本質和真實內涵不能精確定義,無法發現真正決定著情感強度的客觀動因;對於情感的所有動力特性(強度性、穩定性、細緻性、效能性等)的分析都是定性分析,幾乎沒有定量分析;對於情感規律的所有描述都是敘述性的,沒有任何計算公式和定理定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構想讓機器人或計算機也具有“情感”,能夠通過一定的感測器提取和感知人的某些情感動力特徵,並分析人的情感與各種感知信號之間的具體關聯,使機器人或計算機具有識別、理解和表達情感的能力,並能針對用戶的情感做出智慧型、靈敏、友好的反應,以縮短人機之間的距離,營造真正和諧的人機環境,這就是人工智慧領域日益興起的研究方向——“情感計算”。不難發現,“情感計算”系統主要包含三個基本系統:情感識別系統、情感表達系統和情感內部邏輯系統,目前,情感識別系統和情感表達系統已經開始建立,並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但是,情感內部邏輯系統還遠遠沒有涉及,這才是“情感計算”中真正最關鍵的技術難題。由於情感的客觀本質就是價值,情感以價值為基礎並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人的情感強度在根本上取決於其價值關係的變化強度,人的情感動力特性可以大致地表現為價值關係的變化特性,情感規律可以大致地描述為價值關係的變化規律,因此神秘莫測的“情感計算”就迅速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價值計算”。
統一價值論首先實現了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實現了勞動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然後以“最大有序化法則”為基礎,推導出“廣義價值規律”,由此順利完成了“價值計算”的重要使命。
數理情感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價值關係的主觀反映,具體而言,就是人對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值,根據“情感強度第一定律”(即情感的強度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成指數正比關係),確定出情感強度的數學定義,建立了情感和價值觀的數學分析模型,並且大致地掌握了情感內部邏輯系統與意志內部邏輯系統的基本結構,從而基本上完成了“情感計算”的重要使命。
總之,數理情感學的基本特徵是統一化、自然科學化和數學化,它必須建立在一個統一化的、自然科學化的和數學化價值理論(即統一價值論)基礎之上。顯然,沒有統一價值論,就沒有數理情感學,就不可能建立情感的數學模型,就不可能進行科學意義的“情感計算”,就不可能研製出真正意義的情感機器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