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計算的客觀本質
美國Picard教授最早提出“情感計算”一詞,並給出了定義,即情感計算是關於情感、情感產生以及影響情感方面的計算。一般的觀點認為,情感計算的目的是通過賦予計算機識別、理解、表達和適應人的情感的能力,來建立和諧人機環境,並使計算機具有更高的、全面的智慧型。事實上,情感屬於主觀意識的範疇,情感的表現形式具有高度的主觀隨意性、變化隨機性、特徵模糊性和個體差異性,僅僅從情感的表現形式上來分析情感在識別、理解、表達過程中的客觀規律性,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只有跳出主觀意識的範圍,到客觀存在的範圍去探索,才能真正找到情感在識別、理解、表達過程中的客觀規律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形式的主觀意識都是對某一客觀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人對於事物價值關係的一種主觀反映,即情感所對應的客觀存在就是事物的價值關係。顯然,價值屬於客觀存在的範疇,一般來說,事物的價值關係具有高度的客觀現實性、變化必然性、特徵確定性和個體共性。只有透過情感表現形式的神秘面紗,才能真正科學地、全面地、準確地和深刻地發現情感所代表的價值關係在識別、理解和表達過程中的客觀規律性。
總之,真正科學的、全面的、準確的和深刻的情感計算必須建立在價值計算的基礎之上,“情感計算”的客觀本質就是“價值計算”。
二、情感計算的邏輯程式
對於事物的價值計算可以分解為四個基本程式。1、將價值率“對數轉換”為情感強度。事物的價值率通常不能直接地被人腦來認識,一般情況下,人腦是通過情感形式來間接地認識事物的價值率的,這樣一來,對於情感的計算就轉化為對於價值率的計算。根據情感強度第一定律,情感的強度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的對數成正比,即
μ=Kmlog(1+ΔP)
=Kmlog(1+P-Po) (7—1)
其中,P為事物的價值率,Po為人的中值價值率
2、對事物的情感強度進行計算與修正。
3、將情感強度“指數還原”為價值率。情感強度並不能直接地反映事物的價值率,而必須對原來的情感強度進行“指數還原”。
P=exp(μ/Km)+Po-1 (7—2)
4、將價值率換算成價值量。事物的價值量Uo等於事物的價值率P、作用時間T以及所投入的價值量UI之乘積,U即
Uo=P×UI×T (7—3)
三、情感計算的邏輯程式
1、建立所有事物的情感矩陣。建立所有事物在大腦皮層的相應興奮灶與大腦網狀結構的神經聯繫,根據各自與網狀結構的聯繫密度來確立各個事物的情感強度;同時建立所有事物在大腦皮層的相應興奮灶與邊緣系統的神經聯繫,以確立各個事物的情感方向。2、建立所有事物的作用矩陣(或規模矩陣)。事物之間的聯繫主要有並集聯繫與交集聯繫兩種形式。如果一個母集是由若干個子集的並集,則各子集在大腦皮層中所對應的興奮灶群對於母集所對應的興奮灶產生“並型”聯繫,並形成不同的吸引力,吸引力越強的子集興奮灶,就越容易被母集興奮灶所利用、所接觸、所影響,該子集相對於其它子集就具有越大的作用規模;或者說,子集與母集的聯繫頻率越高,影響次數越多,作用規模越大,則它所對應的興奮灶與母集所對應的興奮灶的吸引力就越大。由各個子集的相對作用規模(或各子集的興奮灶與母集的興奮灶的相對吸引力)所組成的矢量,稱為母集的作用矢量。如果每一個子集是由更小範圍內的子集所組成,是更小範圍內的子集所組成的母集,則就構成了兩維或多維的作用矩陣。
3、確定情感計算的方式。如果一個母集是由若干個子集的並集,母集的情感強度等於各子集的情感強度以使用頻率(或作用規模較大)為權數的加權平均值;如果一個母集是由若干個子集的交集,則各子集在大腦皮層中所對應的興奮灶就直接與母集所對應的興奮灶產生“串型”聯繫,這時,母集的興奮灶的情感強度就直接取決於各子集興奮灶的情感強度的疊加(當然不是簡單的線性疊加)。
四、情感計算的調控
情感調控的客觀本質就是為了使情感的動力特性與主體所處的價值關係的變化特性相對應。由於事物的價值關係通常都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主體在識別、分析和判斷外界價值關係的變化特徵時,通常採用線性分析、數理統計和模糊判斷等手段,這就需要預先設定和不斷調整一些分析參數和識別參數,這些參數的設定與調整本身就包含著對價值關係變動特性的主觀預設,即包含著對於主體情感動力特性的設定與調控。情感的穩定性與強度性是情感最重要的兩個動力特性,因此情感的調控主要是調控這兩個動力特性。人的情感活動主要通過兩條途徑進行調控,一是神經調節,它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較差的穩定性;二是體液調節,它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較差的靈活性。通過物理的方法或化學的方法調控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相對比重,就可以調控人的情感穩定性與強度性。
情感的其餘幾個動力特性(如細緻性、層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時序性、差異性等)的調控,則可以通過改變大腦網狀結構、邊緣系統等神經組織的物理或化學狀態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