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牆

情人牆

上海外灘“情人牆”,承載著一代上海青年的浪漫記憶。為了迎接上海世博會,這個20世紀80、90年代揚名海內外的上海灘最浪漫的角落,將被全新包裝,有望成為再度受到滬上時尚情侶熱捧的浪漫“新貴”。

浦江漣漪弄輕柔

情人牆源於上海外灘。
情人牆
上海有條黃浦江,黃浦江邊有個大名鼎鼎的外灘。外灘的出名,不僅是因為外灘是上海開埠最早的地方,所謂的外灘源就在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也不僅是因為外灘有幾十幢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的歷史建築,更不僅是因為外國殖民者曾經在外灘公園門口掛過侮辱中國人的牌子。外灘的出名,還是因為外灘有堵聞名遐邇的情人牆。說它是情人牆,也不一定準確,因為情人在國語系統里是個貶義詞,而到外灘這樣的地方來的,還是以熱戀中的戀人占了絕對的多數。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戀人牆”。閒話不說,言歸正傳了。

外灘河堤風景秀

大概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時候,由於當時經濟物資匱乏、文化娛樂設施單調、住房特別緊張,一家七、八口人擠在10幾個平方米的斗室里四世同堂,已經司空見慣了。當時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沒有地方去互訴衷腸,卿卿我我,沒有咖啡店,晚上公園早早地關門了。一對對熱戀中的情人,就將外灘從外灘公園至金陵東路1500米的長堤塞了個水泄不通,男女整齊地排列著,耳鬢廝磨;這就是上海灘最早的情人陣地---外灘情人牆。
情人牆
當年有個《紐約時報》的記者記錄了當時外灘情人牆的情形:“沿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千米長堤,集中了一萬對上海情侶。他們優雅地倚堤耳語,一對與另一對之間,只差一厘米距離,但決不會串調。這是我所見到的世界上最壯觀的情人牆,曾為西方列強陶醉的外灘,在現代中國,仍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

春來楊柳絛絲絲

情人牆的產生,是有其原因的,一則上海人生存空間狹小、普遍住房條件窘迫,男女青年到了談戀愛的年齡,如果到對方家裡去,就必須在那些家人的目光關注下呢喃低語、眉目傳情,其尷尬程度可想而知。沒辦法,那就到戶外去,那時的公園,除了盛夏,晚上一般都不開門。那時是沒有什麼咖啡館、酒吧、茶坊、舞廳可泡,故而情侶們大量涉足的活動場所只有馬路,於是“盪馬路”、數電線桿子就成了談情說愛的代名詞。情侶們盪馬路當然要盪到人跡稀少、燈光昏暗的所在地,這樣又引出了第二個問題,當時社會治安情況較差。到冷僻角落容易遭到搶劫或流氓阿飛的侮辱。因此上海的情侶們不約而同地要找一個既隱蔽又安全的地方,於是眾志成牆了,外灘情人牆就自然而然慢慢地水到渠成地形成了。

秋去梧桐葉飄飄

情人牆真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戀愛場所,在這兒,沒有人打擾你,也不用擔心會碰見熟人,因為大家來這兒的目的都很明確,那就是談情說愛來了,旁若無人,一門心思,因此也不怕別人笑話你。即使陷入熱戀中的人們忍不住做出一些親昵的舉動,如握手、摟腰、親吻,別人也會熟視無睹。所以在這兒談戀愛,既安全又輕鬆,既浪漫又不用任何消費,而且面對的是可以見證神聖愛情的母親河黃浦江。試想,明月當空繁星點點,江波閃閃搖曳倒影,清風陣陣沁人心扉,身邊簇擁的是心愛的人兒,那小布爾喬亞的味道濃得不得了喔。1978年的某一天,有好事者在黃浦江外灘北京東路到南京東路一段200米長的江岸邊作過統計,有600對情侶在談戀愛,平均一米距離就有三對戀人6個青年男女。如果有朋友或許要問阿華頭,儂迭個上海土著,當年是否也去過外灘情人牆?呵呵,我一定笑著對你說,瞧你問的。
當然,在外灘情人牆大煞風景的事情雖然少,但是也是有的,那就是當時胳膊上帶著紅袖標的糾察隊,他們拿著裝有五節一號電池的強光手電筒到處亂照,在戀人們稍稍有一點親熱動作的時候,就大聲吆喝!但是,結果往往是煞風景者在千百雙不屑的眼神中落荒而逃。記得著名劇作家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沙葉新,他在成名之前,寫過一個獨幕話劇《約會》,就寫到了這樣煞風景的尷尬事:當一對大齡青年男女在街心花園幽暗的深處談戀愛,兩情相悅剛剛想親熱一番,那紅袖標出現了,而且還大聲呵斥:精神文明!精神文明!!

新景怡人情纏綿

如今,在外灘情人牆談戀愛,已經成為一代上海青年的甜蜜的往事,
情人牆
如今情人牆水泥做的防洪牆,已經被花崗岩、大理石與鑄鐵雕花欄桿所取代,但是青春記憶將永久存在。情人牆是一代上海青年在寸草不生的水泥地上,用浪漫的愛情創造出來的一片濃蔭如被的大森林,讓熱戀中的情侶得以圓仲夏夜之夢。90年代後,外灘情人牆的概念逐漸被各式咖啡館、舞廳、茶樓等新約會場所淡化。據調查統計,目前上海青年人前三位的戀人約會的地點分別是:新天地、人民廣場綠地與復興公園。不過上海情人牆依然灼熱。據了解,平均每天20萬外灘遊人中,情侶大概有兩萬對。不跳舞,不泡吧,來外灘吹吹風看風景已成為情侶們的新時尚。

舊影已逝慨無限

“情人牆”是上海人在寸草不生的水泥地上,用精神創造出來的一片濃蔭如被的大森林,讓熱戀中的情侶得以圓其仲夏夜之夢。 久而久之,外灘的情人牆,就形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線。上世紀九十年代,外灘結合防汛牆的改造,將防汛牆建成觀光式的平台,觀光台實在是建造在伸向浦江上的空箱式結構防汛牆上。空箱頂上建造觀光台,它的地面是用14萬塊彩色地磚和花崗石鋪成,觀光台臨江有32個半圓形花飾鐵欄的觀景陽台,64盞庭柱式方燈。觀光台上還有21個碗形花壇,柱形方亭和六角亭,供遊人休息的造型各異的人造大理石椅子。觀光台西側,有四季常青的綠化帶,成了觀光台綠色的欄牆,既保證了遊人的安全,又使遊人賞心悅目。現在,年輕人休閒娛樂的去處較之以前增加了不少,因此,情侶的數量也大為減少。

一生一世情最真

新外灘以何種形式體現當年“情人牆”的風情?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周偉區長透露目前方案正在向社會徵集。不過他表示按照中國人的接受習慣,外灘“情人牆”應該稱為“情侶牆”更加合理。 對於外灘情人牆的經典描述,周偉引用了當年《紐約時報》一位記者寫下的報導———“外灘千米長堤上,集中了一萬對上海情侶,一對與另一對之間只差一厘米的距離,這是我所見到的世界上最壯觀的情侶牆。”
外灘情人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逐漸興起來的。周偉說,“為什麼形成這樣一段情侶牆呢?因為當時上海老百姓談戀愛沒地方去,家裡住房條件也比較差,公園晚上關門了,也沒有像現在這么多的咖啡館、娛樂場所,談戀愛沒有地方去,都跑到風景最好的外灘來,所以集中了很多人,情侶與情侶之間相隔一個厘米也不到,講的一點不錯。”周偉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隨著上海的居住條件改善、娛樂場所的增加,談情說愛的地方多了,情人牆也漸漸冷清下來。
在此次外灘改造過程中,情人牆再次受到了市民的關注。周偉說:“我們收到了很多市民的來信,詢問怎么表達情人牆的主題。在很多年紀大一點市民的來信中,都提到希望在外灘的改造當中能夠通過一定的形式留住這一份記憶。”
據了解,原本打算在氣象台的廣場做一個表達情侶廣場的藝術設施,但是究竟怎么做有關部門還沒有想好。對此周偉坦言,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如果急於開建只會留下遺憾,他希望能更多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從而打造一個真正能體現“情侶”主題的項目。

情人牆下留美名

曾幾何時,外灘的“情人牆”是眾多情侶相依相偎、憑欄眺望夜上海迷人景致的最佳地點之一。這一“黃金堤段”是從黃浦公園至新開河的黃浦江邊的陳毅廣場,全長約1700米。但今日當年的“情人牆”在外灘似乎已經成為了歷史的餘響。然而,上海人對“情人牆”的記憶和感情卻絲毫沒有減弱過。情侶們不斷地尋找著能帶給他們同樣感受的地方。終於,申城的第二道“情人牆”出現了。
入夜,一對對情侶佇立在由鮮花、綠樹、廊亭、茶樓相伴的寶山長堤上遠眺,浩瀚無垠的吳淞口濱江之水洪波湧起、水天一色,江面上百舸爭流,群鳥飛弋,綺麗壯闊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長堤中間的地方,有一幢名為“美美望江樓”的茶樓。茶樓的老闆周忠明先生告訴筆者,當初之所以選擇在此開店,就是看好了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他相信天時地利人和一定會為他帶來良好的收益。事實證明,周先生果然獨具慧眼,他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都市人每每天聽厭了各種聲響,汽車喇叭聲、電話鈴響聲、捷運報站聲、電腦敲鍵聲……唯獨在這裡,能聽到濤聲、悠長的汽笛聲和呼嘯的風聲。最重要的是享受這一切美景是完全免費的。寶山長堤全長一千多米,每天晚上八點過後,長堤上就會站滿了一對對前來看江的情侶們。據周先生反映,最多的時候,每對情侶之間的間隔不到一米。到這裡來的情侶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當然,也有很多是特意駕車而來的。各對情侶的望江的姿態也各不相同:有的情侶兩兩依偎,有的,則是索性坐在江堤上,還有更誇張的是,整個身體躺在江堤上的,任憑江風吹拂他的臉龐。相信您一定不禁要問,這難道沒有一點危險嗎?請放心,寶山區政府特意安排了治安警車在江堤旁來回巡邏,以保證人們的安全。筆者來到這裡的時候,正直颱風“雲娜”造訪之日,原以為,江堤旁不會有什麼情侶了,沒想到,數了一數,發現還是有幾十對情侶分散地倚靠在整條江堤旁,還有些零散的人們也在饒有興趣地望江、閒聊。
趴在寶山長堤上,臉朝著黃黝黝的吳淞口濱江之水,迎著溫柔的,帶有鹹味的江風,竊竊私語……這種場景儼然是外灘“情人牆”的延續。寶山長堤可謂申城第二道“情人牆”。它又一次為申城的熱戀情侶們提供了一個既私密又安全、能得以圓其仲夏夜之夢的戀愛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