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目前,最新一項考古研究表明,巨型恐龍的腳印對於其他小恐龍而言是一場災難。在中國新疆挖掘的1.6億年前恐龍化石顯示20多隻小恐龍骨骸保留在神秘的“死亡坑”中,而這種死亡坑是大型恐龍腳印形成的。發現土坑
考古學家共發現3個恐龍"死亡坑",其中第一個是十年前發現的,在1-2米深的凹陷內保存著幾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雙足恐龍骨骸化石,這些小型恐龍與霸王龍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
這些恐龍骨骼中其中包括冠龍,一種長有類似印第安莫霍克人頭飾冠狀結構的霸王龍近親,最值得考古學家關注的是泥潭龍也在其中,這是一種食草性動物,長著類似手的前肢,許多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恐龍前肢過渡到鳥類翅膀的證據。然而,當考古學家們慶祝髮現這些罕見的恐龍化石時,一個神秘謎團讓他們困擾不解--這些恐龍是如何進入陷坑導致死亡的呢?
研究表示
艾伯特皇家博物館的地質學家大衛-埃伯斯(David Eberth)指出,對包裹恐龍化石的岩石分析顯示,這些倒霉的恐龍被包裹在火山泥岩和砂岩的混合物中。而在該地區地面上沒有發現其他的空洞。
埃伯斯的研究小組認為這種死亡坑是體型超大的馬門溪龍腳印,這項研究報告將發表在今年2月份出版的《PALAIOS》雜誌上。雖然這些陷坑位於現今的戈壁灘上,但在1.6億年前這裡是一片沼澤濕地。
侏羅紀末期,噴射的火山物質釋放出大量的灰塵,火山殘骸形成了類似流沙的半固體火山泥層。當體型龐大的馬門溪龍經過這種奇特地形時,它們的大腳會在半固體流沙層留下深深的腳印,之後腳印又被濃泥漿填充。在潮濕的沙地中這樣的大腳印很快會表面上消失,之後會變成隱形的陷坑。
結果表明
體重18-22.6公斤大小的獸腳亞目恐龍和其他小型動物平時可以漫步在薄灰塵地面上,但是當它們陷入馬門溪龍的腳印陷坑中,便很難從中逃脫。埃伯斯稱,獸腳亞目恐龍很難逃離,這是由於恐龍僅使用後腿支撐運動。很可能也有其他的動物掉入這些陷坑,但它們從中逃脫。我們認為四足動物會從這樣的陷坑中逃離,這是由於它們的四肢具有四輪驅動作用,可以擺脫泥坑的束縛。此外,這些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體上長有羽毛,當羽毛上沾著泥濘下沉時,體重會變得更重。
當一隻恐龍沉溺在陷坑中死亡,它的屍體只占陷坑一部分,其他動物將相繼落入泥濘的陷坑,最終形成一個死亡之坑。幾個月之後,很可能一些動物途經這個陷坑時也會倖免,因為坑內已有大量屍體。
史密森尼安國家歷史自然博物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館長漢斯-迪特爾-休斯(Hans-DieterSues)說:"死亡坑是大型恐龍腳印的理論是可行的,這種小型食草獸腳亞目恐龍通常以小群隊伍排列行走,它們很容易落入這樣的地面陷坑。"
休斯強調稱,無論這種陷坑是如何形成,在陷坑內發現這些恐龍骨骸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1.6億年前的獸腳亞目恐龍非常接近於鳥類,這些骨骼化石對於構建動物飛行進化具有重要價值。
雖然小型掠食性恐龍在侏羅紀時期非常普遍,但發現它們的殘骸卻非常罕見。這是由於像這樣的小型恐龍屍體會被其他的掠食動物撕碎吞食,它的骨骼很小很難保存到現在。
在陷坑中發現多隻相同種類的恐龍,可使古生物學家更好地理解恐龍的生長階段和年齡,它們大量生存在野生環境中。這項發現有助於填補侏羅紀中期至末期的化石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