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怪誕行為學》中,丹·艾瑞里用13個有趣的實驗證明,我們並非想像的那樣理性,“非理性”才是人類的本能。《怪誕行為學2》中,他繼續用行為實驗的方法,結合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知識,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將非理性的消極影響和積極意義娓娓道來。
巨額獎金可以帶來高業績嗎?“主人翁意識”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奏效嗎?專業化分工真的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嗎?速溶咖啡為什麼沒有煮製咖啡味道好?我們為什麼會有報復的欲望和行動?為什麼幸福感會很快被生活的平庸侵蝕掉?為什麼現代社會擇偶的成功率遠低於媒妁之言的年代?作者一一剖析了我們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的種種“非理性”行為發生的原因——從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到我們的擇偶和婚姻生活,再到情緒的效應和幸福的標準——賦予我們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視角。
目錄
目錄回到頂部↑
引言 人們並非想像的那樣理性 1
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徹底顛覆職場中的既定邏輯8
第一章 金錢的誘惑:為什麼巨額獎金帶不來高業績?8
激勵與表現呈“倒u形關係” 8
三名參與者,誰會拿到最多的遊戲獎金? 10
面對巨額獎金的誘惑,表現為何大失水準?15
損失厭惡與對年終獎的預期16
高額獎金是一柄雙刃劍 17
決勝時刻,mvp球員比一般球員投籃命中率更高? 19
社會壓力下的表現失常 22
金錢的壓力與心無旁騖的劍俠 24
第二章 工作的意義:從樂高遊戲中,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 28
職業、理想與價值觀 28
薪酬待遇與工作成果,你更看重哪一個? 29
反寄生的鸚鵡和飢腸轆轆的老鼠 30
“意義”的激勵作用不可小覷 34
你願意組裝多少個樂高玩具? 35
扣針的生產與《摩登時代》 41
給工作賦予意義,讓員工更有成就感 43
第三章 宜家效應: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勞動成果? 44
.為什麼我們喜歡買需要自己動手組裝的宜家家具? 44
烤爐里的訣竅和70/30烹飪法則 44
自己折的千紙鶴看上去更漂亮 47
為什麼我們願意購買高價的定製商品? 50
誰家的孩子更聰明、更可愛? 51
有過程,更要有結果 53
努力付出也是一種享受 55
第四章 自我的偏見:為什麼“我”的點子比“你”的要好? 57
這個創意是我想出來的! 57
誰的解決方案最可行? 58
愛迪生手中的“牙刷” 62
非理性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64
第五章 報復的本能:為什麼我們尋求正義和公平的對待? 63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人類的本能 67
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信任和報復 66
向銀行家扔爛西紅柿 68
被劣質的售後服務嚴重激怒的客戶 69
一個12秒電話引發的兩種行為表現 72
報復的口口相傳和惡性循環 74
你想報復的到底是誰? 76
企業應該如何對待客戶的報復? 78
“對不起”三個字的魔力 80
報復是痛苦,而非愉悅82
因報復而成功的企業家82
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戰生活中的常規 83
第六章 適應的法則:如何提高我們的幸福生活指數? 83
人體擁有奇異的適應能力 83
疼痛耐量取決於痊癒的希望 84
幸福感會持續多久? 89
“快樂水車”與幸福指數 92
幸福感和厭惡感的“中斷測試” 93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96
善用適應性,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98
第七章 美麗的標準:你會選擇誰做你的終身伴侶? 101
面目全非的少年 101
是否有女孩願意與我約會? 102
靈與肉的激烈戰爭,誰是勝者? 102
郎才女貌與適應性擇偶 104
你會選擇和誰約會?107
美貌不是擇偶和幸福婚姻的唯一標準 110
每個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機會 113
第八章 市場的失靈:為什麼線上約會比不上媒妁之言? 114
剩男剩女成為現代社會的一普遍問題 114
線上約會的有效性微乎其微 116
斯科特的線上約會故事 119
普通約會與線上約會的結合體——虛擬約會 120
用行為經濟學解決擇偶市場失靈的問題 123
第九章 感情的偏好:為什麼我們選擇幫助某個人,卻漠視許多人的痛苦? 126
傑西卡與盧安達屠殺 126
可識別受害者效應:你會把錢捐給誰? 127
密切度、生動感與“杯水車薪”效應 129
理性思維讓我們缺乏愛心 131
錢應該花在哪裡? 132
如何激勵人們向重大災害的受害者伸出援手? 134
第十章 短期情緒的長期效應:為什麼我們常常感情用事? 136
我們的行為都會被情緒左右 136
自我羊群效應和情緒層疊 139
最後通牒遊戲:應該怎樣分配這筆錢? 141
複合型羊群效應對決策的長期影響 143
獨木舟與夫妻關係 146
第十一章 非理性的教訓:為什麼一切決策都需要檢驗? 149
是什麼在左右我們做出重大決策? 149
專家與政策的非理性 152
致謝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