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作為傳統國粹,書法藝術在不少國人心目中占據著神聖的地位。然而,近年書法界在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惡搞”現象。除“涉黃書法”、“涉暴書法”外,一些地方也出現了“不醜不入圍、不醜不入展、不醜不獲獎”的亂象。
漢字書法,作為一種以筆墨紙硯為基本工具和基本材料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以手操縱毛筆、以臂配合運筆,是創作的一個基本前提。無論你的書法創作如何追求創新,都要遵循這個基本要求,滿足這個基本條件。脫離和背離這個基本,書法創作也就無從談起,遑論什麼藝術創新。由此而觀“性書法”,了無繼承,更非創新。不僅糟蹋了“書法”,也玷污了“性”。
提出者
2016年6月7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官方微信發布公告稱:美協會員孫平近年以“性書法”的名義,自稱行為藝術,在國內外大肆宣傳,其行為“低級下流,肆意糟蹋書法,踐踏文明”,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美協根據《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守則》 第九條第八款第一項的規定,取消孫平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籍。公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話題,莫過於“性書法”三個字。孫平早年獲得的榮譽並不少。他曾分別在1977年、1979年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美展”,1980年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青年美展”,獲三等獎。
20世紀90年代以後,孫平漸漸轉向行為藝術。進入新世紀後,孫平不斷有“驚人之作”產生。其中,備受社會爭議的是,他竟然以女性隱私部位特製毛筆寫書法。2013年,他還將自己的“性書法”帶到義大利威尼斯一個中國主題藝術展上進行表演。
探源
書法屢屢博得炒作者的“青睞”,梁君度對此作出解釋,書法與美術、電影、電視同屬視覺藝術,更容易吸引社會大眾的眼球。另一方面,由於傳統教育的缺失,年輕一代對以書法為名的炒作缺乏“抵抗力”,也無形中助長了這些風氣。
在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桂光看來,“醜書”與“性書法”等現象的出現,還有更深的文化成因。近年書法界盛行“反傳統”的審美思潮,從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書法家一味追求“創新”,卻缺乏紮實的專業基礎與能力,導致各種亂象層出不窮。
“一些人聲稱要打破傳統的束縛。然而,究竟書法‘創新’的底線能放多寬,這並無標準可言。”他認為,在這種風氣的引導下,難免出現“性書法”等挑戰道德底線的現象。
張桂光認為,書法之所以作為一門藝術,除技法層面外、還有精神層面的要求:“歷來書法都要求書者先有人格上的修為,書法才能表現出高的格調。”梁君度則稱,古今書法素以詩、詞、歌、賦、文章、對聯、名言、警句等為書寫載體,書法本身應有正大光明的氣象,而不應淪為“少數人玩弄股掌之間、玄妙莫測的線條”。
書法藝術的道德底線比其他藝術門類更高。儘管古代曾經出現過被人們稱為“雜體書”的美術字,改革開放後,將傳統書法與西方設計元素雜糅的“現代書法”風行一時,但這些實驗都已被歷史淘汰。“由此可見,人們對書法的道德和審美要求至今仍然很高。
值得討論的是,傳統書法中素來有“雅拙”之說。最近,明末書法家傅山的“古拙書法”更成為一時“顯學”,他“寧拙毋巧,寧醜毋媚”的主張同樣引來爭議。梁君度對此作出辯證:“古拙”誠然是美學中的另一種境界,但達到這一境界需要深厚的功底,“以醜代拙”並不可取。
對於孫平被中國美協開除的事件,書協、美協的章程本身都對會員的職業操守有嚴格要求。然而,日益龐大的會員隊伍,為協會的管理工作帶來考驗。以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為例,會員就從十年前的1000餘名,發展到如今的4000餘名。這意味著我們要更嚴格地按照既有標準進行把關。
爭議
孫平的“標新立異”遭到網民的圍攻。有網友憤然地在網上評論道:中國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漢字的書寫已經升華為一門藝術,孫平的創作“不單褻瀆了書法,也褻瀆了中國的文化”。在開除孫平會員的訊息傳出當晚,公告獲得了超過600個點讚。還有網友在微博上稱美協的決定“大快人心”。
暨南大學教授、書法研究所副所長陳志平認為,這些現象儘管表現不盡相同,但究其本質,是一些藝術家急功近利的自我炒作:“但無論如何,只要他們超越了社會道德可以容忍的底線,就必然會被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