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化行為發展

性別化行為發展(development of gender-typedbehavior)亦稱“性別化行為獲得”。是性別化的一個方面。男女兩性獲得社會期望的、與其性別特徵相符的行為模式的過程。其實質是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過程,即男女出生後接受社會文化規定的性別角色規範,在成年人的嚴格督促、鼓勵與支持下,為獲得成年人的肯定和讚許.不斷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其性別角色,並逐漸擺脫本身固有的某些不符合性別化行為要求的自然屬性.逐漸形成社會要求的、能滿足其社會生存和活動的、具有兩性性別特徵的心理行為或心理結構,進而為社會所接納,成為具有相應性別行為特徵的社會成員。

是遺傳、環境和教育相互作用的結果。兒童一般在2歲時就能選擇適合自己性別的玩具和活動。有關性別化行為發展的觀點有:(1)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兒童通過自居或認同,把同性父母的人格特徵和行為特點內化,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性別化行為;(2)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在早期,由於兒童不同的性別化行為受到的強化和懲罰不同,通過觀察成人的行為,懂得社會對男女兩性角色的不同期待,通過自居和模仿作用把自己與成年人等同起來;(3)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性別化行為的習得是由於兒童在小時候就已獲得性別化行為規範的知識和要求+隨著兒童的生長發育,在性別化行為的一致性和特殊性、性別化行為的概括化和分化等過程中,兒童形成和發展他們的性別化行為。科爾伯格認為,兒童性別化行為的形成與發展是由於他們“根據性別角色組織了他們的社交世界”.即兒童從認識自己貼有的男性標籤或女性標籤開始,就學習與這一標籤相一致的父親或母親的行為,並不斷使自己的行為與這張標籤相適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