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護理

急救護理

《急救護理》,是201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永顯。本教材主要供護理類專科學生使用,也可作為臨床護士和其他醫學專業專科或本科學生的參考書。

研究內容

論述急救實踐的必要性,它所發生的環境和急救護理的患者及其相應的護理措施。急救護理可以發生在醫院急救室、院前或戰地環境、門救部、健康保健機構。急救科工作範圍跨度大,內容涉及多學科,實踐性很強。急救病人可以是所有年齡段的病人,也可以是有明確醫療救斷的或尚未做出明確救斷的病人。

實踐的方法

是一種系統的實踐活動,包括護理程式、決策制定、分析、科學的思考與探索以及分救。急救護理實踐的範圍涉及評估、救斷、計畫、實施評價預感到的、實際的或潛在的,突然的或緊急的,身體的或心理社會方面的健康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急性發作的,可以發生在任何環境中。這些問題可能只需要很少的護理措施,也可能需要緊急的生命支持措施,或者需要病人教育或轉救。

發展史

急救護理學可以說始於南丁格爾時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亞交戰時期,前線戰傷的英國士兵死亡率高達42%以上,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土前往前線醫院救護,使死亡率明顯下降,達到2%左右。說明有效的搶救及急救護理技術對傷病員的救護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紀50年代初期,北歐發生了脊髓前角灰白質炎大流行,許多病人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輔以“鐵肺”治療,配合相應的特殊護理技術,效果良好。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於監護呼吸衰竭病人的“監護病房”。60年代,電子儀器設備的發展,急救護理技術進入了有搶救設備配合的新階段。心電示波、電除顫器、人工呼吸機、血液透析機的套用,使護理學的理論與技術也得到相應發展。到了60年代後期,現代監護儀器設備的集中使用,促進了ICU的建立。70年代中期,在國際紅十字會參與下,在西德召開了醫療會議,提出了急救事業國際化、國際互助和標準化的方針,要求急救車裝備必要的儀器,國際間統一緊急呼救電話號碼及交流急救經驗等。

我國急救護理事業在早期只是將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護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於護士密切觀察與護理;將外科手術後病人,先送到術後復甦室,清醒後再轉入病房。以後相繼成立了各專科或綜合監護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進了急診醫學與急救護理學的發展,開始了急救護理學發展的新階段。

尋求更快發展

急救護理 急救護理

從今天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急救醫學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獲知,我國近年來急救醫學發展迅速,在全國各城市普遍設立了“120”急救專線電話的情況下,部分地區已開始試行醫療急救電話“120”、公安報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以及交通事故報警電話“122”等系統的聯動機制,一些發達城市還積極探索海、陸、空立體求援新模式。

我國地處自然災害高發區,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災害事故、突發事件時有發生,急性疾病的發生率也呈上升趨勢,就此,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說,我國各級醫院已普遍設立了急診科,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開通“綠色生命通道”,以急救中心及急救站為主體的院前急救網路也已建立,急救設備、車輛、通訊設施等得到改善,從業人員技術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逐步縮短反應時間,提供及時、便捷的院前急救服務,有效地降低了各種急慢性疾病以及意外傷害事故的死亡率和傷殘率。但他也認為,由於我國地域廣闊,經濟發展差異大,急救醫學的發展尚不平衡,部分地區急救醫療網路不健全。

目前,在加強學術交流,引進先進經驗的同時,我國在急救醫學領域同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與合作在不斷加強:根據中意兩國政府間無償援助項目協定,義大利政府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先後在中國援建了北京、重慶、南昌、寶雞等醫療急救中心;北京醫院急診科等醫院急診科室等。與此同時,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也先後與優普環球援助公司、世界急救公司等國際組織開展醫療救助服務合作。

這次中國急救醫學發展國際研討會由我國衛生部、外經貿部、義大利外交部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召開,會期將延續至11月14日。

背景資料

急救醫學

急診醫學於1979年被國際上公認為獨立學科,是一門邊緣或跨科專業,它包括院前急救、院內急診、災害醫學等多項內容。作為急診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急救”的含義是:搶救生命、改善病況和預防並發病時所採取的緊急醫療救護措施。院前急救從廣義上是指急、危、重病人進入醫院以前的醫療急救,從狹義上則是專指專門從事院前急救的醫療機構、人員為急、危、重病人提供的醫療急救、運輸和途中救護服務。

我國現狀

目前,我國的院前急救模式總體上與英美類型相似,普遍配備醫務人員隨車。由於各地的經濟實力、城市規模、急救意識、服務區域,以及傳統急救模式的影響,各地在設立院前急救醫療機構時,所採取的院前急救模式亦不相同。目前我國院前急救大體上可分為特大城市模式(如北京、上海、重慶和廣州)和中小城市模式。我國院前急救機構統一使用急救電話“120”;用於急救的車輛是救護車,一般可分為監護型、普通型和運輸型三種;救護車配備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和一名駕駛員,或只配醫生和駕駛員各一名。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民民眾對院前急救服務的要求逐步提高,急救對象更加廣泛、複雜,難度加大。我國目前與國際已開發國家相比,在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無專門的院前急救法規,對從事院前急救機構、人員、業務、救護車與裝備等方面準入制度的規定不夠完善,存在著全國院前急救工作發展不平衡,網路建立仍不完善,資源配置不甚合理,缺少對院前急救從業人員的特殊的培訓及配套政策,籌資渠道不暢等問題。

圖書信息

急救護理學是研究各類急性病、急性創傷、慢性疾病急性發作及危重病人的搶救與護理的一門學科。急救護理學確定了急救護理實踐的角色、行為和過程。它已經成為護理學科中的一個重要專業。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教材”之一,全書共分8個章節,主要對急救護理學的基礎知識作了介紹,內容設定以急、危、重症護理為主線,包括基礎理論及常見急症、損傷、中毒、環境危害的救護,並且著重強化了急救設備、救護技術的套用及護理,旨在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培養實際操作意識,塑造思維敏捷、操作熟練的實踐型、技能型護理人才。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基礎理論

第二章 常見急症救護

第三章 常見損傷救護

第四章 常見急性中毒救護

第五章 環境危害救護

第六章 常用急救設備及套用

第七章 常用救護技術及護理

第八章 現場搶救技術概述

附錄一

附錄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