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內容新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操作性強,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實用性,充分體現現代急診醫學與護理的新觀點和最新進展,對臨床護理工作者的工作學習具有很好的指導價值,是護理院校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教科書。
本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急救護理學概論
第二節急診醫學概論
第二章院前急救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院前急救設施和工作模式
第三節院前急救護理
第三章急診科的設施與管理
第一節急診科的任務與設施
第二節急診科管理
第三節急診護理管理
第四節急診護理工作
第四章重症監護
第一節ICU的設定與管理
第二節ICU的感染管理與控制
第三節ICU的護理記錄
第四節監護技術
第五章心臟驟停與心肺腦復甦
第一節心臟驟停
第二節心肺腦復甦
第六章休克
第七章急性中毒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急性中毒的診斷和治療
第三節常見中毒及救護
第八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九章急危重症的鑑別與護理
第一節發熱
第二節昏迷
第三節出血
第四節急性腹痛
第五節急性胸痛
第六節異位妊娠
第十章循環系統急症
第一節急性心力衰竭
第二節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節嚴重心律失常
第十一章消化系統急症
第一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節急性胰腺炎
第三節急性肝昏迷
第十二章呼吸系統急症
第一節支氣管哮喘
第二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第三節急性呼吸衰竭
第十三章內分泌代謝系統急症
第一節低血糖昏迷
第二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三節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第四節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
第十四章神經系統急症
第一節腦出血
第二節腦梗死
第三節癲癇持續狀態
第四節蛛網膜下腔出血
第五節顱內壓增高
第十五章泌尿系統急症
第一節泌尿繫結石
第二節急性尿瀦留
第三節急性腎衰竭
第十六章外科急症
第一節急性創傷
第二節多發傷
第三節顱腦損傷
第四節胸部創傷
第五節腹部創傷
第六節四肢創傷
第十七章傳染科急症
第一節腎綜合徵出血熱
第二節愛滋病
第十八章理化因素所致急症
第一節中暑
第二節淹溺
第三節電擊傷
第十九章危重病人的營養支持
第一節營養液的成分與特點
第二節胃腸外營養支持療法
第三節胃腸內營養支持療法
第二十章常用各種急救儀器的使用
第一節心電監護儀的使用
第二節呼吸機的使用
第三節除顫儀的使用
第四節輸液泵的使用
第五節微量注射泵的使用
第六節全自動血壓監測儀的使用
第七節心電圖機的使用
第八節電動洗胃機的使用
第九節薩勃心肺復甦機的使用
第二十一章常用的急救技術
第一節氣管插管術
第二節環甲膜穿刺切開術
第三節氣管切開術
第四節靜脈切開術
第五節胸腔穿刺術
第六節胸腔閉式引流術
第七節腹腔穿刺術
第八節腰椎穿刺術
第九節膀胱穿刺與留置導尿術
第十節心臟起搏術
第十一節頸內靜脈、靜脈內留置針穿刺術
第十二節中心靜脈壓的測定
第十三節外傷止血、包紮、固定、搬運
第十四節清創術
第十五節血液淨化療法
第十六節高壓氧療法
附錄I常用急救藥物
一、腎上腺素
二、多巴胺
三、間羥胺
四、多巴酚丁胺
五、硝普鈉
六、阿托品
七、利多卡因
八、去乙醯毛花苷
九、哌替啶
十、呋塞米
十一、地西泮
十二、甘露醇
十三、地塞米松
十四、尼可剎米
十五、洛貝林
十六、氨茶鹼
十七、硝酸甘油
十八、納絡酮
十九、立止血
二十、尿激酶
二十一、亞甲藍
附錄Ⅱ常用急診檢驗項目正常值
一、血常規檢查
二、止血與凝血功能的檢查
三、血液生化檢查
四、糞便常規檢查
五、尿常規檢查
六、肝功能檢查
附錄Ⅲ常用過敏藥物的套用及配製方法
一、青黴素
二、頭孢菌素類
三、鏈黴素
四、破傷風抗毒素
五、氨苄西林
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一)接診
急診科的患者病情複雜,預檢護士對待到達急診科的患者要熱情接待,將患者快速接診就位。比如救護車等運輸工具送來的急救患者,應主動到急診室門口接應,並與護送人員一起將患者搬運到合適的位置上。一般急診患者可坐著候診,對危重患者應根據不同病情合理安置就位。
(二)分診
分診是急救護理工作中重要的專業技術,所有急診患者均要通過分診護士的分診後,才能得到專科醫生的診治。如果分診錯誤,則有可能延誤搶救治療時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須提高對分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分診是指根據患者主訴及主要症狀和體徵,分清疾病的輕、重、緩、急及隸屬專科,進行初步診斷、安排救治程式及分配專科就診的技術。一個合格的分診護士,不僅應具有多專科疾病的醫療護理知識、病情發展的預見能力,而且是集護理學、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於一身的護理工作者。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急救護理學的範疇
一、院外救護
二、醫院急診救護
三、醫院重症監護
四、急救護理人才的培訓和科研工作
第二節急救醫療服務體系
一、EMSS的形成
二、國外EMSS的特點
三、我國EMSS的發展
第三節急救護理在EMSS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院外救護
第一節概述
一、院外救護的重要性與特點
二、院外救護的任務與原則
三、院外救護的組織形式
第二節現場救護的“生存鏈”
第三節院外救護程式
一、現場評估與呼救
二、現場救護
三、轉運與途中監護
第四節院外救護技術
一、止血
二、包紮
三、固定
四、搬運
五、呼吸道異物梗阻救護法
第三章心肺腦復甦
第一節心搏驟停
一、病因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第二節心肺腦復甦
一、基礎生命支持
二、高級生命支持
三、復甦後期的生命支持
第三節復甦後的監測與護理
一、復甦後的監測
二、復甦後的護理
第四章醫院急診救護
第一節急診科的任務與設定
一、急診科的任務
二、急診科設定
第二節急診科(室)的人員組成與工作制度
一、人員組成
二、急診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
三、急診科的工作制度
第三節急診護理工作
一、急診護理工作特點
二、急診護理工作流程
三、護患溝通
第四節儀器設備維護
一、基本配置
二、維護與管理
第五章重症監護
第一節ICU的設定與管理
一、ICU的設定
二、ICU的管理
第二節重症監測技術
一、循環功能監測
二、心電監測
三、腎功能監測
四、腦功能監測
五、呼吸功能監測
六、機械通氣
七、動脈血氣與酸鹼監測
八、體溫監測
第六章常見急症
第一節昏迷
一、病因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四、健康指導
第二節胸痛
一、病因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四、健康指導
第三節腹痛
一、病因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四、健康指導
第四節呼吸困難
一、病因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四、健康指導
第五節咯血
一、病因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四、健康指導
第六節嘔血
一、病因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四、健康指導
第七節抽搐與驚厥
一、病因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四、健康指導
第七章休克
第一節概述
一、病因與分類
二、病理生理與臨床特點
第二節護理評估
一、病情評估
二、心理社會評估
第三節急救護理
一、現場急救
二、轉運與途中監護
三、臨床監護
第八章急性臟器功能衰竭
第一節急性心力衰竭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二節急性右心衰竭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三節急性呼吸衰竭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四節急性腎衰竭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五節急性肝衰竭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六節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九章常見臨床危象
第一節超高熱危象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二節高血壓危象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三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一、誘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四節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一、誘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五節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
一、誘因與發病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十章創傷
第一節概述
一、創傷分類
二、創傷的病理生理
三、創傷組織的修復和癒合
第二節創傷判斷與評估
一、院外評分
二、院內評分
三、創傷評分進展
第三節身體主要部位損傷的救護
一、顱腦損傷
二、胸部損傷
三、腹部損傷
四、脊柱損傷
五、骨及骨關節損傷
第四節多發性創傷、複合傷
一、多發性創傷
二、複合傷
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第一節概述
一、毒物的體內過程
二、中毒機制
三、病情評估
四、急救原則
第二節有機磷殺蟲藥中毒
一、病因與中毒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三節殺鼠劑中毒
一、抗凝血類殺鼠劑
二、有機氟類殺鼠劑
三、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類殺鼠劑
第四節鎮靜安眠藥中毒
一、中毒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五節阿片類鎮痛藥中毒
一、嗎啡
二、哌替啶
三、二醋嗎啡
第六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病因與中毒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七節急性酒精中毒
一、中毒機制
二、病情評估
三、急救護理
第十二章意外傷害
第一節交通事故
一、概述
二、現場評估
三、現場救護
第二節淹溺
一、概述
二、現場評估
三、現場救護
第三節電擊傷
一、概述
二、現場評估
三、現場救護
第四節中暑
一、概述
二、現場評估
三、現場救護
第五節燒傷
一、概述
二、現場評估
三、現場救護
第六節蛇咬傷
一、概述
二、現場評估
三、現場救護
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院校護理專業主幹課精析精煉系列叢書之一。急救護理學是高等醫學院校護理學專業重要的臨床醫學主幹課程,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本書以目前普遍使用的急救護理學教材為藍本,並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編撰而成。旨在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課程內容,消化所學知識,本書分內容精講和自測習題兩部分,內容精講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識、重點解析,提出本章節的掌握內容,並就本學科的難點、疑點進行重點講解。自測習題包括選擇題和思考題,習題參考全國護士職業考試試題類型。選擇題多以檢驗學生套用、辨析知識的能力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的目的。本書適用對象是高等醫學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護理本科及大專學生。
作者簡介
陶紅,1987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重慶市首屆優秀青年中醫,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實用中醫藥》雜誌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