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死亡的精神之旅:勃拉姆斯音樂創作死亡情結之解析

六、《c小調第三鋼琴四重奏》(Op.60,1854-1875)/45 四、《三首間奏曲》(Op.117,1892)/115 五、《四首嚴肅歌曲》(Op.121,1896)/12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裝: 20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3949777, 7503949775
條形碼: 9787503949777
尺寸: 23 x 16.2 x 1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李晶,運城學院音樂系講師,中國音樂家協會西方音樂學會會員。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獲碩士學位。主要從事西方音樂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交響》、《音樂探索》、《中國音樂教育》、《歌海》、《北方音樂》等音樂期刊發表論文數篇。主持了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網路環境下高校音樂史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近年來積極參與國內西方音樂學會年會、全國精品課程研討會等活動,拓展研究視野。2010年出席在廣州召開的西方音樂學會第三屆年會,作《思索死亡的精神之旅——勃拉姆斯音樂創作中“死亡情結”之解析》的主題發言。

內容簡介

《思索死亡的精神之旅:勃拉姆斯音樂創作"死亡情結"之解析》的作者李晶在書中簡要回顧了西方音樂史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作曲家的創作中有關“死亡”的藝術表現。這一回顧,雖然簡要,卻十分有意義。因為這涉及了西方音樂歷史發展中的人文價值取向的問題。這就關係到“西方音樂何以為西方音樂”這個根本問題了。這不能不說是閱讀這本書時所獲得的一個啟示。

目錄

引言/1
第一章 勃拉姆斯音樂中死亡情結之探源/5
一、死亡——浪漫主義的重要命題/8
二、夢想——德意志帝國的建立與憂鬱/12
三、孤寂——勃拉姆斯的人生與情感經歷/15
第二章 勃拉姆斯創作中的死亡情結/29
第一節 早期創作中對“死亡”的敬畏與反抗(1853-1861)/31
一、《舒曼主題變奏曲》(0p.9,1854)/33
二、《鋼琴敘事曲》(Op.10No.1,1854)/35
三、《g小調第一鋼琴四重奏》(Op.25,1854-1861)/38
四、《第一鋼琴協奏曲》(Op.15,1854-1858)/40
五、《降a小調賦格》(1856)/44
六、《c小調第三鋼琴四重奏》(Op.60,1854-1875)/45
第二節 中期創作中對“死亡”的宗教哲思與慰藉(1862-1884)/48
一、《法國號三重奏》(0p.40,1864-1865)/49
二、《德語安魂曲》(Op.45,1857-1868)/51
三、《第一弦樂四重奏》(0p.51-1N0.1,1873)/90
四、《二首經文歌》(Op.74,1877)/92
五、《g小調鋼琴狂想曲》(Op.79-2,1879)/94
六、《悲劇序曲》(0p.81,1880)/97
七、《哀悼之歌》(Op.82,1880-1881)/100
八、《第四交響曲》(0p.98,1884-1885)/101
第三節 晚期創作中對“死亡”的超越與追問(1884——1897)/106
一、《死是冰冷的夜》(0p.96——1,1884)/107
二、《我的睡眠更為微弱》(Op.105——2,1886)/111
三、《在教堂墓地》(Op.105——4,1886)/113
四、《三首間奏曲》(Op.117,1892)/115
五、《四首嚴肅歌曲》(Op.121,1896)/121
六、《十一首眾讚歌前奏曲》(Op.122,1896)/131
第三章 勃拉姆斯音樂創作的意義探尋/143
一、勃拉姆斯創作中“死亡”主題的音樂表現/145
二、勃拉姆斯創作中“死亡”主題的寓意變奏/152
尾聲勃拉姆斯創作現象的意義與價值探尋/157
附錄/177
附錄一 勃拉姆斯編年表/179
附錄二 勃拉姆斯作品表,/183
附錄三 勃拉姆斯關係人名表/189
附錄四 《新的道路》/192
附錄五 《德語安魂曲》唱詞(德、中文對照)/193
附錄六 宣言/198
附錄七 參考文獻/199
後記/20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