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奔遊學計畫

”趙健說,他突然覺得,“當代大學生不是沒有參加社會活動的情懷,而且缺乏機會。 ”趙健說,這次思奔活動,也是他多年“社會活動”的一次梳理。 遺憾的是,目前在青年大學生中,有這種意識的人還不多。

思奔簡介

2014年1月18日至2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42名大學生匯聚南京,進行了第一期思奔之旅。他們用七天的時間去了南京最文藝的教堂、咖啡館、書店、寺廟、美術館、大學等場所,在這些地方由畢飛宇、葉兆言、朱大可等名師給他們分享學思歷程並進行深入互動。在每晚的圍爐夜話中,他們暢談文學、詩歌、信仰、公益、商業、夢想等話題……
第一期“思奔”的活動內容被《現代快報》、江蘇廣播電視台、中國青年網、鳳凰網、新華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在社會上掀起關注熱潮。思奔之旅也受到了著名作家畢飛宇、葉兆言、朱大可、格非、著名主持人朱軍、趙忠祥等文化藝術界名家前輩的肯定與支持。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訪華期間,與思奔隊員進行了短暫的交流後,盛讚思奔青年為“這是一群肩負著中國未來的年輕人”。
南京嚶鳴公益發展中心,是一家致力於青年身心靈成長的公益組織,成立於2013年。通過嚶鳴讀書會、思奔遊學、嚶鳴書院研修班、朗讀者大會等項目,努力為青年搭建一個深度閱讀、思考與交流的精神公共空間,推廣服務型學習理念,引導青年在公益服務中收穫個人成長。2014年,嚶鳴將在更多城市開展“思奔”之旅,使其成為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知名品牌。

各界評價

這是一群肩負著中國未來的年輕人。 ——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
在思想的獨立和自由中前行。 ——著名批評家、作家朱大可
願思奔青年們永遠年輕、永遠快樂。 ——著名作家畢飛宇
困學乃足成仁,率真未必盡善。 ——著名作家葉兆言
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在直播,思奔,成就夢想! ——著名主持人朱軍
好好學習,報效國家,孝敬爹娘。 ——著名主持人趙忠祥
選擇“思奔”,讓理想和激情回歸校園。 ——搜狐網

思奔2014年行程計畫

002期上海站:4月5日——7日
003期北京站:5月1日——3日
004期台灣站:7月上旬,海峽兩岸學生思奔之旅
005期廣西站:7月下旬——8月中旬
006期成都站:9月6日——8日
007期武漢站:10月1日——7日

思奔緣起

1993年出生的趙健,是南京師範大學的大二學生,自認為是個“異類”,這個寒假,當他的同學忙於遊戲、戀愛、考證複習時,他組織了一場名為“思奔”的活動。
在2014年1月18日到24日的一周時間裡,30多位年輕人聚首南京,晨練、讀書、暢談理想。他們的態度和做派,讓獲邀前來參加圍爐夜話的學者們動容——這些“玩思想”的年輕人們確實與這個日漸浮躁的社會格格不入,但這才是青春本來的樣子。現代快報記者賈磊

身體和思想,一起奔跑

2014年元旦後,趙健從貴州回來,還沒等放下行李,就接到了讀書會會員的信息,“近期是不是再組織次活動?”
讀書會,全名“嚶鳴讀書會”,是趙健在2013年組織成立的一個社會公益組織,給參與者提供一個深度閱讀、思考與交流的精神公共空間。2013年元旦前,趙健去貴州回訪暑假時曾幫扶的山區國小,讀書會的活動便停滯了一段時間。
躺在床上的趙健睡不著,“思奔”這個詞突然在腦中出現。
“其實在一開始沒有想到特殊的含義。我只是想給自己一個成人禮。”趙健笑著說。他的個子很高,臉色黝黑,坐在椅子上總是挺拔的,說話時,總是隔著黑框眼鏡緊盯著對方。嫻熟的談話技巧,謙卑的姿態,讓人很難想像,他剛剛20歲。
這個從來就很了解自己的年輕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成年禮的樣子,“讓自己出離紛雜平庸的生活,讓思想和身體奔跑。”
趙健是個行動派,他很快就制訂好了這次活動的形式。
這是一份《思奔青年手冊》,手冊包括3頁正反列印的A4紙,紙已經有些磨毛了邊,上面還有茶漬。冊子的封面上印著“趁年輕,去思奔!”的標語,也印有流行歌曲《私奔》。
翻開裡面,豐富的內容讓人吃驚——每天早上7點30分起床後,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唐淵博教練教授傳統氣功八段錦,這是因為“健身氣功八段錦不同於現在的運動方式,重點在於內省、自我觀察,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
隨後的晨讀中,參加者誦讀《道德經》,並大聲朗讀自帶的詩歌散文。
在君和堂中醫館學習傳統文化,在諾那師佛紀念館體悟佛學,在知語軒青年空間思辨公益與商業的異同,在青果咖啡館暢談創業理想,在約翰馬吉圖書館感受書法家的人文情懷。
與著名作家葉兆言、格非、畢飛宇、朱大可、南中醫圖書館終身名譽館長吉文輝、詩人梁雪波、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張志鵬、著名書畫家陳世雄深度交流、圍爐夜話……
讀書會、電影沙龍、拉筋、靜坐、冥想……

一呼百應,思奔不是一個人的事

這些計畫都出自趙健之手,在他看來,思想的行動,身體的行動,都是當今年輕人最缺少的東西。
“我深知這一點,因為我就身處其中。”趙健說,他曾經憧憬無比的大學生活讓他失望,“在我的印象里,大學生活應該是充滿了沙龍、聚會、思想激盪的,但現在呢?現實中要么拋棄理想,每日遊戲,要么太有計畫,在各種考證中耗盡青春。”
趙健制訂“思奔”計畫,就是想要打破一些“枷鎖”。
不過,因為臨近年底,趙健對於參賽者人數沒抱太大希望。“本來只是想找10位在南京的年輕人朋友,我們提供住宿,宿舍剛好能住開。”
誰知道第二天,趙健就收到了200多份申請,“都是從微信上傳播出去的,一傳十,十傳百。”趙健說,他突然覺得,“當代大學生不是沒有參加社會活動的情懷,而且缺乏機會。”
趙健和幾位義工顯然沒有能力接納如此多的參加者,他們只好進行篩選,篩選的標準是,“有公益情懷,最好是參加過各種社會活動;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但不迂腐;尊重西方文明,但不過分推崇;知行合一。”
之所以制訂這樣的標準,趙健解釋說,他並不想只辦一次“思奔”,先找到一些志同道合者,容易讓這個活動擴散到遠方。
在交給參與者的《思奔青年手冊》中,趙健交代了“注意事項”和“思奔守則”,很大一部分,借鑑了其他公益活動的規則,比如:禁止飲酒;嚴禁暴力行為;尊重當地的傳統與習俗;保護環境。
1月18日,思奔開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位大學生聚首南京。這並非是一場輕鬆且浮皮潦草的旅行,參與者每天6點就得起床,在未參與者看來,他們誦讀《道德經》,練習八段錦的“修行”不夠安逸,甚至有些可笑。
但參與者樂在其中,他們接近了宗教,修習了傳統文化,也更認清了自己。最讓他們驚喜的是,每天晚上的圍爐夜話都有神秘的嘉賓到訪,而這些早已成名的學者,比課堂上的老師更加可親——他們不止作為一個傳授灌輸的教育者,也會作為平等的傾聽者。
平時不離手的智慧型手機早已被丟在一旁了,每一個人都期待著討論與思想碰撞的過程。
這樣的狀態,讓參與者樂在其中,在後來的心得體會中,有人認為,這樣的氛圍,讓人想起上個世紀80年代的大學校園,青春激盪,理想至上;有人認為,在思奔中,他們跳出了正常的生活軌道,放鬆了心緒,梳理了心靈發展的脈絡,認清了自己。
而獲邀參與“思奔”的學者們,也被眼前的年輕人們感動,這些年輕人顛覆了人們對“90後”不重思想的固有印象。
著名批評家、作家朱大可寄語思奔青年:“誰的青春不迷茫,在年輕時迷茫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保持做夢的狀態很重要,尤其是到了我這個年紀。”著名作家畢飛宇對“思奔”充滿期待:“願更多的青年勇於實踐,鍛鍊身體和思想,時時刻刻知道自己的生命形態。”著名書法家陳世雄先生說:“我被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深深感動,哪怕再苦的條件,我都會願意陪伴他們一同成長。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未來,世界終歸是屬於他們這一代的。”

熱心公益,制訂“未來大學”計畫

比起精神食糧上的豐滿,這一次的思奔物質方面是簡陋的——不少參與者只能在住宿處睡睡袋,前往各個活動地點時,也只能乘坐公車自行前往,連平時聚會沙龍的場所,也是趙健找一位老師借的。出乎意料,這個原本作為中醫圖書館的所在,卻更加豐富了思奔的行程。
“這次活動是純公益的,不向隊員收費,也沒有拉贊助。”趙健說,許多前來參加活動的老師,都得自己補貼交通費。像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終身名譽館長吉文輝,在復旦大學的課程收費高達數萬元,但在思奔中,他分文不取,還乘坐公車來給隊員上課。
這不禁讓人感嘆於趙健的能量——這位大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凝聚到了許多千金難求的學者,聯繫到了書店、藥房等場所,還一手策劃了整個兒行程。
“這一切全得益於我之前參加的公益活動。”趙健說,這次思奔活動,也是他多年“社會活動”的一次梳理。
趙健從事社會活動已經好幾年。
“我出生於淮安農村,10歲時轉到南京上學,很幸運的是遇到了許多幫助我的老師,在他們的鼓勵下,我中學時就已經開始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了。”趙健說,高三時,他參與創建了一個叫做“愛之源”的公益組織,不過,因為經驗不足和課業緊張,這個組織只維持了不到一年。
進入大學後,趙健開始有意識地參與公益活動。他已經參與創建了好幾個南京大學生為主要成員的公益組織。
“樂活南京,主要針對唐氏症患者。DFC,孩童創意行動。嚶鳴讀書會,青年人思想交流。雷勵南京,跳出舒適圈。”趙健扳著指頭說。
趙健說,社會公益組織應該是連線政府與商業組織的橋樑,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目前,中國的社會組織正在飛速發展。遺憾的是,目前在青年大學生中,有這種意識的人還不多。
趙健說,因為忙於各種社會活動,他回學校大多是為了上專業課,而回宿舍的時間很少,“基本上每次回去,都看到舍友在在線上打遊戲,要知道一開學時,大家也是有理想的。”
雖然被稱為“異類”,但趙健的收穫在別處,他認識了可一書店的老闆,這次的思奔活動中,可一書店提供了場地,還請來了30多位當代詩人;他認識了許多知名的學者,他們認同他的價值觀,並且與這位年輕人成了朋友;他學到了組織社會活動的能力,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他的思想比同齡人更有深度和廣度,甚至能讓人感受到“青春”與“成熟”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
“我得到的顯然更多,這就是我的事業。”趙健說,他的行為正在被認可,南京有好幾所大學找到這位大二學生,請他上門演講。而他自己,經過梳理後,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有許多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有許多老師為招收不到合適的學生而苦惱。我跟很多老師商量過,想要改變這一現狀。”趙健說,目前他正在制訂一個名為“未來大學”的計畫:讓老師們通過嚶鳴的平台招收到自己期待的學生,讓學生們能跟隨這些老師進行長期深入的研修,讓這所開放的民間大學成為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聖地。
趁年輕,“思奔”吧!

思奔上海站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充斥著年輕的時尚氣息。同時上海又是一座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江南吳越傳統文化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將深入感受上海的城市樣貌,聆聽上海地區的教授學者們的講學,同時參與上海NGO組織的互動,為上海的城市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為上海的學術交流、NGO組織與全國其他城市搭建溝通橋樑。

擬邀嘉賓:

沙葉新,著名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解 侖,上海交通大學產業創意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總裁班教授
薛理勇,著名學者,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
毛 尖,著名專欄作家,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系教師
古 遠,《首席》雜誌主編,上海交大首席人文講壇發起人
裴宇晶,中國九型人格學院導師、中國EAP學院專家委員,“中國九型聖童”
伯 駿,復旦大學中醫學社創始人、滬上中醫青年沙龍發起人
釋記開,海門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市政協委員
周志宏,上海政法學院心理學老師
再 農,著名篆刻家、書法家
王 怡,《移居上海》人文版編輯
易 飛,復旦大學博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