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忠臣,與奸臣、貳臣相對,原指忠於君主,為君主效忠的官吏,現也用來泛指忠誠於特定的對象如球隊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對忠臣的作為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具體到特定的歷史人物來言,不同的論斷主體也會形成不同的觀點,所以有時並不能形成定論。
解釋及例句
例句
《晏子春秋》:景公問於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 晏子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說(音悅),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 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奚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謀而不從,出亡而送之,是詐偽也.故忠臣也者,能納善於君,不能與君陷於難.”
“( 吳王)信讒喜優,憎輔遠弼,聖人不出,忠臣解骨。”——《國語·越語下》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 鄭袖,外欺於 張儀,疏 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忠臣詞憤激,烈士涕飄零。”——唐· 杜甫《秦州見敕目薛畢遷官》詩
“吾夫為國死,為忠臣;吾子為父死,為 孝子。天下婦人好夫好子,無出我右。”——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八·南都二墓》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五回:“今天下之所以尊秦者,非獨威力使然;亦以大王為天下之 雄主,忠臣烈士, 畢集秦庭故也。”
“忠臣不賴寵而事君,孝子不怙愛而慕親。” ——清· 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陸氏加贈宜人》
“咱這去,本也不是做忠臣充孝子去的!”—— 洪深《 趙閻王》第一節第一幕
在桌面遊戲中三國殺 扮演保護主公的角色,與主公勝利條件一樣,消滅所有反賊與內奸,平定天下。
周處便是一位忠臣。氐人 齊萬年起兵,處奉命起兵,當時他有老母在,但他堅持出兵,最後壯烈犧牲,故稱之為忠臣。
忠臣代表
諸葛亮、 魏徵、 寇準、 包拯、 文天祥、 于謙、 海瑞、 史可法、 鄭成功、 林則徐、 李廣、 李靖、 陸秀夫、 屈原、 蕭何、 夏完淳、 蘇武丶 介子推、 關羽、 周泰、 岳飛、 張騫、 關龍逄、 胤祥、 李衛、等
陳智祖(梁亡後哭死的,夠忠心吧)
左宗棠(一心為國,抬棺出征收復新疆,打敗法國人,70多歲還在為國打仗)
蒙恬(為秦朝守了30年長城,最終全家被 秦二世殺也毫無怨言)
方孝孺(中國歷史上唯一因為忠心滅十族的人)
楊業( 楊家將們的父親)
比干( 商朝王叔直諫,被侄子 紂王剜心)
蘇武(蘇武牧羊,身陷匈奴一十九年未改其心,夠忠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