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忠臣

雙忠臣,是指唐代至德年間河南睢陽(今河南商丘)保衛戰中以身殉國的許遠、張巡這兩位忠臣!後有“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名聯傳誦於世。

事跡

雙忠殉國,大節千古

許遠系唐朝宰相許敬宗曾孫,天性忠厚,曉明吏治。頗能為乃祖才幹。既見巡,恍如舊識,互敘年齒,乃同年所生,遠長數月,巡因呼遠為兄,誓相援應。還有城父令姚-,亦與聯合,賊將楊朝宗率馬步二萬,襲擊寧陵,巡遠合軍與戰,殺賊萬餘人,投屍汴水,河為不流。有詔擢巡為河南節度副使。至德二載,祿山刺死,慶緒遣將尹子奇,帶領蕃胡各騎兵,猛撲睢陽。巡率軍援遠,血戰二十餘日,銳氣不衰。遠以材不及巡,專治軍糧戰具,一切攻守事宜,均歸巡主張。巡連敗子奇,所獲車馬牛羊,悉分給兵士,秋毫不入私囊,詔拜巡為御史中丞,遠為侍御史,-為吏部郎中。子奇三戰三北,益兵進攻,巡不依古法,臨危應變,奇出不窮,嘗欲射死子奇,苦不能識,乃削蒿為矢,射入賊營。賊以為城中矢盡,喜白子奇,子奇遂親自督攻,巡將南霽雲覷定子奇,抽矢搭弓,射將下去,正中子奇左目。子奇痛不可忍,伏鞍而逃。巡自城中殺出,殺賊無算,余賊保護子奇,又復遁去。

張巡南陽人,夙諳武略,登進士第,出為縣令。祿山亂起,陷入河南,譙郡太守楊萬石降賊,脅巡為長史,使西迎賊軍。巡至真源,率吏哭玄元皇帝廟中,起兵討逆,得壯士千人,西詣雍邱。適雍邱令令狐潮出迎賊眾,遂入城拒守。令狐潮引賊兵四萬,來奪雍邱,巡孤軍出戰,殺退賊兵。潮與巡有舊交,屢誘巡降,巡以大義相責,始終不從。潮連番進攻,城中矢盡,巡縛草為人,被服黑衣,夜縋城下,總計千餘。潮因暮夜昏皇,不便出戰,但令射箭,巡將草人扯起,得矢十餘萬,得復射賊。嗣令壯士縋城出襲,服飾如草人,賊笑不設備,竟被壯士突入,大破賊寨。潮屢退屢進,巡使郎將雷萬春,登陴守御,賊用飛弩迭射,連中雷頰,總計六箭。雷直立不動,賊疑為木人,譁然-動,但聽城上大聲道:“黠賊,認得我雷將軍否?”仿佛《三國演義》中之張翼德。賊大驚駭。巡乘勢殺出,擒賊將十四人,斬首百餘級,潮乃遁去。 既而河南節度使嗣虢王巨,出駐彭城,命巡為先鋒使。巡聞寧陵圍急,移軍往援,始與睢陽太守許遠相見。

巡因將士有功,遣使白嗣虢王巨,請給賞物。巨只給空白告身三十紙,還統是營中末職,經巡遺書責巨,巨全然不-,且命將睢陽積穀,運去三萬斛,轉給濮陽濟陰。遠遣使固爭,終不見從,反說遠不受節制,靜候嚴參。遠拗他不過,只好眼睜睜的由他運去。濟陰得糧即叛,接應子奇,子奇目創已愈,遂徵兵遠近,得悍賊數萬,再攻睢陽。此次來報前恨,百方攻撲,迭用雲梯-車木驢等物,俱為巡破毀,毫不見效。子奇乃不敢復攻,但穿壕立柵,困住孤城。城中守兵,本來只數千人,自經子奇迭攻,或死或傷,減去十成之八,只有六百人尚能防禦。更因積糧被巨運去,無食可依,起初每人每日,給米一勺,後來米已食盡,但食茶紙樹皮,不得已遣南霽雲等,突圍出去,或飛報行在,或告急鄰郡,時許叔冀在譙郡,尚衡在彭城,俱不肯出援。霽雲乞師不應,憤投臨淮,御史大夫賀蘭進明,正代任河南節度使,在臨淮駐著,霽雲入見,備述睢陽苦況,請速濟師。進明道:“今日睢陽已不知存亡,兵去何益?”霽雲道:“睢陽若陷,霽雲當以死謝大夫,且睢陽既拔,即及臨淮,唇齒相依,怎得不救?”進明道:“事從緩商,君遠來疲乏,姑且留宴。”霽雲尚望進明出師,忍氣待著。少頃,堂上陳筵,堂下奏樂,進明延霽雲入座,霽雲不禁流涕道:“睢陽兵士,不食月余,霽云何忍獨食?食亦何能下咽?大夫坐擁強兵,不願分兵救患,忠義何存?願大夫熟察!”說至此,竟將指插入口中,忍痛齧下,呈示進明道:“霽雲奉命乞援,不能代伸主將苦衷,抱歉何似!願留一指示信,方可歸報。”旁座見霽雲忠憤,也為泣下。獨進明麻木不仁,奈何?進明道:“我亦知君忠勇,但往救睢陽,勢已無及,不如留在我處,徐圖立功。”霽雲道:“霽雲若忍負張公,便是不忠不義,大夫留我何益。”言畢,竟酹酒地上,向各座拱手,搶步下堂,上馬徑去。路過佛寺,見浮屠矗立,浮屠即塔。抽矢射中上層-瓦,且指誓道:“我若破賊,必滅賀蘭,這矢就是記恨哩。”還至寧陵,與城使廉坦,同率步騎三千人,冒圍入城。賊因霽雲突圍外出,日夜防有援兵,至是悉眾阻截,由霽雲拚死衝突,殺開一條血路,馳入睢陽,回顧手下,已僅得千人。巡見霽雲,知進明等俱不肯發兵,也未免惶急,將吏無不痛哭,且議突圍東奔。巡語許遠道:“睢陽為江淮保障,若棄城他去,賊必乘勝南下,是江淮將盡為賊有了。況我眾飢羸,未能遠走,在城固死,出城亦死,我想行在雖遠,去使諒可達到,將來總有複音,不如堅守待命。”遠亦贊成巡議,可奈滿城無糧,嗷嗷待哺,米盡食茶紙,茶紙盡食馬,馬盡食雀鼠,雀鼠又盡,至煮鎧弩皮以食。巡妾霍氏,情願殺身餉士,巡聽令自刎,烹屍出陳,指語大眾道:“諸君累月乏食,忠憤曾不少衰,我恨不割肉啖眾,怎肯顧惜一妾,坐視士飢?”將士等相向淚下,巡強令-食,遠亦殺奴僮哺卒,區區數人,不足一飽,以連日餓殍枕藉,所余只四百人,亦皆餓病不支,巡西向再拜道:“臣力竭了,生不能報陛下,死當為厲鬼殺賊。”賊眾見城守寥寥,即四面登城,陷入城內,巡遠及姚-南霽雲雷萬春等,陸續受擒,各被推至子奇面前。子奇問巡道:“君每戰必眥裂齒碎,究為何意?”巡憤然道:“我志吞逆賊,怎得不裂眥碎齒?”子奇怒道:“你存齒幾何?”遂用刀抉視巡齒,只存三四枚,也不覺失聲道:“可敬可敬!君能從我,當共圖富貴。”巡罵道:“我為君父而死,死何足恨?爾等甘心附賊,賊彘不如,寧能長存人世么?”子奇尚欲存巡,用刀置巡項,迫令快降,巡終不屈。又脅降南霽雲,霽雲未應。巡呼道:“南八霽雲小字。男兒,一死罷了,豈可為賊屈?”霽雲笑道:“我不欲遽死,思有所為,公素知我,我敢不死么?”乃與姚-雷萬春等三十六人,同時遇害。許遠被解送洛陽,洛陽已為唐軍所破,轉送偃師,亦以不屈見殺。睢陽稱為雙忠臣,建祠尸祝,號為雙忠廟,至今尚存。大節千秋!肅宗聞進明等,不肯出援,乃改任張鎬,兼江南節度使,閭邱曉為譙郡太守,卒以道遠不及,且為閭邱曉所誤,終致雙忠畢命,徒自流芳。

影響

歷代褒獎 流芳千古,唐朝之後,歷朝還不斷加封兩位忠義之臣,並不斷強化他們“忠義報國”的楷模地位,許多地方都建了雙忠廟或雙忠聖廟。特別是當時路距京城八千里的蠻荒之地潮州,也因為韓愈貶任潮州刺史,作出很多好事,他所撰寫的《張中丞傳後敘》,表彰的張許功烈事跡,深深地為潮州人所敬仰,因此,當地人便建立了雙忠祠廟,將許遠和張巡作為保一方平安的地方神祭祀,千年的香火綿延至今。 宋朝時,尊許遠、張巡為“保儀尊王”、“保儀大夫”。

元順帝隆興元年,加封許遠為“護國忠靖威顯景祐真君”。

明太祖洪武四年封許遠為“睢陽太守許公之神支”,春秋進行公祭,並在德州賜建廟宇。

至清代,許遠受重視的程度更甚,他的塑像還被請到太廟中,成為41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許遠的忠義對後人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兩公在民間的影響更大,民間有人稱許遠、張巡兩人為“文安尊王”和“武安尊王”,兩人被合稱“文武尊王”。

在福建泉州安溪縣,當地人民視許遠和張巡為鄉土的保護神之一,故安溪縣茶農多供奉他們為茶業守護神。

在陝西省周至縣,由終南鎮所轄的甘溝、解村、三灣等十三個村堡聯合舉辦的“老王會”,在周至境內及至關中地區名氣甚大,廟會祭祀的所謂孝王,就是指唐代的兩位愛國英雄——許遠和張巡。

在福建莆田這邊張巡被尊奉為司馬聖王,是保境安民的神。

在台灣的安溪茶農聚集之地,茶農們建造的“忠順廟”、“集應廟”、“保儀廟”、“雙忠廟”等,都是供奉祭祀許遠和張巡的。目前海內外供奉許遠和張巡的廟宇殿堂有上百所之多,可見兩位忠臣國士的影響範圍之深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