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年邁體虛,腎陰虧虛,水不濟火,虛熱內灼,心失所養,血脈不暢。辨證要點
腎陰虧虛,則不能濡養五臟之陰,水不涵木,又不能上濟於心,因而心肝火旺,心陰耗傷,心失所養,血脈不暢,故心痛憋悶,心悸盜汗;腎陰虛,故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紅少津,苔薄或剝,脈細數或促代為心腎陰虛之象。臨床表現
心痛憋悶,心悸盜汗,虛煩不寐,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乾便秘,舌紅少津,苔薄或剝,脈細數或促代。治法
滋陰清火,養心和絡。方劑
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加減。常用中藥
生地、玄參、天冬、麥冬、人參、炙甘草、茯苓、酸棗仁、丹參、當歸、遠志。常見病
胸痹。預防與調護
1. 注意調攝精神,避免情緒波動。2. 注意生活起居,寒溫適宜。
3. 注意飲食調節。過食膏粱厚味易於產生痰濁,故飲食宜清淡低鹽,食勿過飽,多吃水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4. 注意勞逸結合,堅持適當運動。
轉歸預後
胸痹緩作者,漸進而為,日積月累,始則偶感心胸不舒,繼而心痹痛作,發作日頻,甚則心胸後背牽引作痛。急作者,素無不舒之感,或許久不發,因感寒、勞倦、七情所傷等誘因而卒然心痛欲窒,甚則可“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本病多在中年以後發生,如治療及時得當,可獲較長時間穩定緩解,如反覆發作,則病情較為頑固。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見心胸猝然大痛,出現真心痛證候,甚者可“旦發夕死,夕發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