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指肝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以腰酸脅痛、眩暈、耳鳴、遺精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本證多由多由久病勞傷,或溫熱病邪耗傷肝陰及腎陰,或先天票賦不足,腎陰虧虛而及肝陰不足,形成肝腎陰虛。多發於形體贏瘦,或先天不足者,是許多疾病發展到後期階段的證候。肝腎陰虛常表現為目花、目乾、易疲勞、肢麻、脅隱痛、腰膝酸痛、遺精、耳鳴、不孕等證。

基本信息

病因

本證多因久病失調,陰液虧虛;或因情志內傷,化火傷陰;或因房事不節,耗傷腎陰;或因溫熱病久,津液被劫,皆可導致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虛熱內擾。

臨床表現

肝腎陰虛的症狀主要為:頭暈目眩、目乾、視物昏花或雀盲,齒搖發脫,耳鳴、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午後潮熱,顴赤盜汗,容易疲勞、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抽搐,面色暗黑,毛髮不榮,爪甲枯脆,脅隱痛、形體消瘦、口燥咽乾、失眠多夢、腰膝酸痛、不孕、舌紅、少苔、女子經少或經閉、男子遺精,脈沉弦數等。
肝腎陰虛,肝絡失滋,肝經經氣不利,則脅部隱痛;肝腎陰虧,水不涵木,肝陽上擾,則頭暈目眩;肝腎陰虧,不能上養清竅,濡養腰膝,則耳鳴,健忘,腰膝酸軟;虛火上擾,心神不寧,故失眠多夢;肝腎陰虧,相火妄動,擾動精室,精關不固,則男子遺精;肝腎陰虧,沖任失充,則女子月經量少;陰虛失潤,虛熱內熾,則口燥咽乾,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徵。
本證以腰膝酸軟,脅痛、眩暈、耳鳴、遺精等與陰虛症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辨證施治

治法:滋陰益腎,補血養肝。
肝腎陰液相互資生,肝陰充足,則下藏於腎,腎陰旺盛,則上滋肝木,故有“肝腎同源”之說。在病理上,肝陰虛可下及腎陰,使腎陰不足,腎陰虛不能上滋肝木,致肝陰亦虛,故兩髒陰液的盈虧,往往表現盛則同盛,衰則同衰的病理特點。故治宜滋陰益腎,補血養肝。治療肝腎陰虛的中藥代表方劑有六味地黃丸,可根據具體情況隨症加減。
例如症見肝腎陰虧,兼有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等症。治宜滋腎養肝。主方:杞菊地黃丸。方藥: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溫服,或制丸服。
脅痛者加川楝子、赤芍、鬱金;腰膝痠軟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懷牛膝;若午後潮熱,五心煩熱者,加知母、鱉甲、龜板;若見齒衄,加炒山梔、白芍、代赭石;若眩暈者,加鹿角膠(烊化)、龜板膠(烊化)、龍骨、牡蠣;若見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當歸、木賊、蟬蛻、夜明砂);遺精,加知母、黃柏、煅龍骨;月經先期,加女貞子、旱蓮草;痛經,加香附、鬱金、川芎;閉經,加丹參、菟絲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