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緊張憤怒和敵意等不良情緒使人易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而且破壞人體免疫功能,加速人體衰老過程。聯合國國際勞動組織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也認為,"心理壓抑是20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
現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這是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美國心理衛生學會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條要訣,值得我們借鑑。
1.對自己不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目標定得太高,根本實現不了,於是終日抑鬱不歡,這實際上是自尋煩惱;有些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時近乎苛刻,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
2.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妻子盼望丈夫飛黃騰達,父母希望兒女成龍成鳳,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當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時,便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
3.不要處處與人爭鬥。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鬥,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際之間應和諧相處,只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
4.暫離困境。在現實中,受到挫折時,應該暫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打球讀書、欣賞等,待心境平和後,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思考解決的辦法。
5.適當讓步。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6.對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為別人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誠摯地談談友情,伸出友誼之手,自然就會朋友多,隔閡少,心境自然會變得平靜。
7.找人傾訴煩惱。生活中的煩惱是常事,把所有的煩惱都悶在心裡,只會令人抑鬱苦悶,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訴,心情會頓感舒暢。
8.幫助別人做事。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不僅可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表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和快樂。
9.積極娛樂。生活中適當娛樂,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和樂趣。
10.知足常樂。不論是榮與辱、升與降、得與失,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榮辱不驚,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極大的快樂。
相關詞條
-
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一詞可謂是中國人獨創的心理學術語。 在西方心理學與心理諮詢的辭彙當中,是沒有psychological balance這一術語的。其實“心理平衡...
簡介 思考 平常心 方法 主動權 -
老年人特有的心理期待
《老年人特有的心理期待》以老年人特有的心理期待為話題著筆,?通過實例開啟並提供相關的專家分析和心理學測評,幫助老年人科學合理地掌控自己的心理。以極強的故...
圖書目錄 -
讓我們的心理充滿陽光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實現增長方式根本轉...
內容提要 圖書目錄 -
功夫百科全書
﹑竹標排﹑木弓刀﹑蒿矢等習武技”(《宋史》卷191)。在城市中﹐據《棟亭十...內臟得到特殊的鍛鍊,其功能將得到改善,從而使體內氣血平衡,內氣充盈,內分泌...
武術篇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武術篇 馬步 武術篇 沙袋 武術篇 打坐 武術篇 吐納 -
撫平心靈的皺紋:心靈·情緒·性格·精神
心理平衡十要訣 自我心理保健ABC 心理平衡有三招 心理減負三字訣 心靈環保三要訣 心理危機的自助 心理防衛是好是壞... 軍人心理健康標準 心理健康十要訣 心理需要營養素 心理...
-
現代家庭醫學全書(上)
、人體的生理特徵七、運動系統八、循環系統九、呼吸系統十、消化系統十一...、初現的兩性特徵八、控制身高與調節代謝的種種激素九、智慧型發育的最佳時期十...的發育七、心血管的發育八、青春期的心理第五節 中年的生理一、中年的代謝二...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中醫養生
,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養生簡介 目的 養生觀 方法 基礎知識 -
領導力
概述領導力(LeadershipChallenge)可以被形容為一系列行為的組合,而這些行為將會激勵人們跟隨領導去要去的地方,不...
概述 定義 特徵 模型 儒學領導力 -
員工
與員工最根本的關係。3、心理契約是處理員工關係管理的重要部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約的概念。心理契約是員工與企業關係的心理狀態,是相對於工資等“實體”契約提出的概念。心理契約基本衡量指標是工作...
簡介 員工心理收入 溝通要訣 管理內容 建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