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需要是學科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為套用基礎學科的“管理與經濟心理學”中的七個分支學科——管理心理學
跨文化企業管理心理學、人事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經濟心理學、投資心理學、市場行銷心理學的飛速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需要。
本書的特點保留了這門學科的主幹部分,如管理心理學的理論基礎、管理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激勵理論、群體心理、領導心理、組織發展與變革等,同時介紹了本學科的新領域、新內容,如21世紀“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方向——建立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與管理、員工的激與心理調適、團隊建設、領導藝術與技巧等。
本書的修訂,使它在各方面的作用能夠更加突出,使本書不僅能成為大專院校中大學生、研究生的學習教科書,也成為科研工作者必備的參考材料和各類領導與管理者培訓時的必讀教學資料。
作者在書中確定心理學為一門自然科學,是關於心理生活的現象及其條件的科學。意識是一種川流不息的狀態,他稱之為“意識流”。它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意識流有四個特徵即:個人的,經常變化的,連續不斷的和有選擇性的。研究的方法有內省、實驗和比較,其中內省法是最基本的。
作者還討論了身心關係,自我、本能、習慣和情緒等心理現象,並提到心理意識對有機體適應環境是有用的這一命題。這是美國人自己的第一本有完整體系的心理學著作。
通過這本著作的編寫和總結,作者於1907年出版了《實用主義》。這些事實表明作者既是實用主義的創始人,也是美國機能心理學的思想先驅,他在美國的哲學史和心理學史上有劃時代的地位。當代的美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還從該著作中發掘出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的思想觀點。
作者簡介
[WilliamJames1842.01.11-1910.08.26],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他出生於美國紐約市一個有科學精神的牧師家庭,病逝於美國新罕布夏州巢可樂(Chocurua)。
他的父親是神學家,他是家裡五個孩子中的長子,弟弟亨利·詹姆士是一位有名的作家,和父親同名。幼年在紐約的私立學校接受啟蒙教育,後隨家庭漂居歐洲各地,在瑞士、法國、德國、英國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使他有豐富的幼年生活和掌握五種語言。早年愛好繪畫和科學,1858年回美國羅得島州新港市隨亨特(WilliamMorrishunt,1824-1879)習畫一年,1859-1860年全家遷往瑞士日內瓦,他在日內瓦科學研究院學習科學,當時他希望成為畫家,因此不久即返回新港市繼續習畫,但後來發現自己缺乏做畫家的天分遂放棄了。1861年進入哈佛大學勞倫斯理學院在埃利奧特(CharlesW.Eliot)指導下攻讀化學,後又改學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三年。在這期間,他的老師懷曼(JeffiesWyman)的進化論思想對他以後的學術觀點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又因聽著名動物學家阿加西斯(LouisAgassiz,1807-1873)的課,使他的興趣從化學轉向生物科學。1864年,詹姆斯轉入哈佛醫學院學醫,1865年還未畢業便隨同阿加西斯去巴西進行自然考察。在考察過程中,詹姆斯感染了天花,同時感到自己不宜做準確而有秩序的收集和歸類工作而中斷這項研究。1866年繼續學醫,但又因身體不好而中斷。1867年又去德國留學,在赫爾姆霍茨、馮特、微爾和的指導下學習醫學、生理學和心理學。因體力不支,不能堅持實驗室的工作,但卻有較多的時間博覽法國和德國、美國的文學名著,還有機會到柏林大學聽課。1869年獲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完成學業之後,卻因受當時流行於德國決定論哲學思想的影響,一度悲觀消極,最後得了抑鬱症。他一度相信,人生一切是注定的,在注定觀念束縛夏生命毫無意義。直到後來因讀到一篇雷諾維葉(CharlesRenouvier,1815-1903)有關自由意志的文章,才使他領悟出“人生一切操之在己”的意義,從而走向積極人生,並決心通過對意志功效的信仰治好自己的病,後來他的健康狀況果然好轉。他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也是此時孕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