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
第三版序
第一章 心理學史研究的可行性與方法
1.1 為何研究心理學史?
1.2 三個廣為人知的判斷錯誤的案例
1.2.1 例一:納粹時期的心理學
1.2.2 例二:聯邦共和國時期的實驗心理學
1.2.3 例三:蘇聯的精神分析學
1.3 史學角度
1.4 心理學史描述模型
1.4.1 心理學史:偉人的歷史
1.4.2 思想史
1.4.3 問題史
1.4.4 社會史
1.5 心理學史研究方法
1.5.1 起源研究
1.5.2 檔案利用
1.5.3 覓蹤與無干擾測量方法
1.5.4 口述歷史——親歷現場
1.5.5 數學統計方法在時間序列分析中的套用
1.6 為心理學史服務的各種心理學理論
1.6.1 為傳記研究服務的發展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
1.6.2 為學派發展史與研究機構發展史服務的社會心理學
1.6.3 精神分析學與心理歷史學
1.6.4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與批判心理學
第二章 19世紀的流派與發展
2.1 實證主義與樸素經驗主義
2.2 進化論
2.3 民族學與民族心理學
2.4 群體心理學
2.5 介於哲學與生理學之間的心理學
2.6 感官生理學研究與心理物理學
2.7 學習過程中的實驗心理學
第三章 19世紀和20世紀的心理學學派
3.1 萊比錫學派
3.1.1 威廉·馮特生平
3.1.2 馮特學說的原理
3.1.3 馮特的學術政治
3.1.4 萊比錫學派的影響
3.2 符茲堡學派
3.2.1 原理與研究方法
3.2.2 比勒——馮特之爭
3.3 格式塔(整體)心理學
3.3.1 格拉茨學派的生產理論
3.3.2 格式塔心理學中的法蘭克福/柏林學派
3.3.3 整體心理學中的萊比錫學派
3.4 動力場理論
3.4.1 動力場理論的原理
3.4.2 衝突
3.4.3 生活空間與拓撲學
3.4.4 動力場理論與其發展
3.4.5 行動研究、少數民族問題與群體動力學
3.5 精神分析
3.5.1 弗洛伊德生平
3.5.2 學說中存在的問題
3.5.3 精神分析的認識論基礎
3.5.4 本能機制的原理
3.5.5 精神分析診斷的原理
3.6 個體心理學
3.6.1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生平
3.6.2 學說原理
3.7 分析心理學
3.7.1 榮格生平
3.7.2 學說原理
3.8 行為主義
3.8.1 實驗動物心理學與反射學
3.8.2 理論規劃與行為主義的烏托邦幻想
3.8.3 理論擴展與社會技術的套用
3.8.4 社會習得理論
3.9 文化歷史學派
第四章 20世紀心理學的分類
4.1 心理診斷和人格心理學
4.2 發展心理學-
4.3 教育心理學
4.4 社會心理學
4.5 經濟心理學
4.6 臨床心理學
第五章 發展現狀:學派的終結
5.1 認知心理學與心理行為理論
5.1.1 計算機一隱喻
5.1.2 認知轉向
5.1.3 心理行為理論
5.2 批判心理學
5.3 人本主義心理學與超個人心理學
5.3.1 人本主義心理學
5.3.2 超個人心理學
第六章 評價與展望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譯後記
圖書信息
作 者: 葉浩生 主編 出 版 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5-1
字 數: 592000
頁 數: 407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1770399
包 裝: 平裝
定價:42.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心理學專業基礎課教材,參編人員大多為從事該課程教學的一線教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鑑了西方心理學“新史”的編寫原則,更注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與現實的社會心理變遷之間的聯繫,將心理學史納入社會發展史的整體範疇,突出了心理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和研究心理學的現實意義,培養其未來從事心理學相關職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學的起源與建立
第二章 馮特與德國的心理學
第三章 美國心理學的興起
第四章 歐洲的機能主義心理學
第五章 美國的機能主義心理學
第六章 早期行為主義
第七章 行為主義的發展
第八章 格式塔心理學
第九章 精神分析
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發展
第十一章 皮亞傑理論
第十二章 認知心理學
第十三章 人本主義心理學
第十四章 中國心理學史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