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塊石頭

心中要有塊石頭

郝銘鑒,1944年出生於江蘇建湖,1966年畢業於上海師大中文系,1968年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歷史編輯室,後借至市文教辦公室工作,1978年調入上海文藝出版社文藝理論編輯室。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條形碼: 9787508057002

尺寸: 20.8 x 14.6 x 2.2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曾任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副社長、上海文化出版社總編輯、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編輯委員會執行主任、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咬文嚼字》、《編輯學刊》主編,中國語文報刊協會、上海市編輯學會、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和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兼職教授。

曾獲“上海出版人獎”金獎和“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人”、“全國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等榮譽稱號。200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內容簡介

《心中要有塊石頭》文章的內容緊貼著編輯的需求。這從全書近百篇文章的六個輯題中就可看出:編家的“品”,書市的“風”,做書的“道”,賣書的“謀”,書中的“味”,心底的“夢”。從編輯應有的人品、目前出版的大環境,到做書的藝術、賣書的謀略,都可讓人從中得到啟發。如果認真讀,甚至連如何寫書評、作廣告,如何填發稿單、作新書介紹,都能從中找到答案。簡直可以說它是為編輯量身定做的培訓教材。作者獨到的眼光、獨立的思考、獨特的文筆引人入勝。它使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絕不會感到絲毫的枯燥,反而會有一種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目錄

序 江曾培/1

編家的“品”

心中要有塊石頭/3

選擇“黑不溜秋”/6

閒話“書品”/9

有一個人在書店裡發獃/12

如果再選300種書/14

“思不出其位”禮讚/17

有這樣兩位編輯/19

學一學老農拾糞/22

別做黑旋風李逵/25

出版社,你懺悔嗎?/28

名人和新人/31

學會寫“編輯體”/34

“把心交給讀者”/38

做張元濟傳人/41

“羅憮”投稿/44

孫伏園的催稿術/47

李霽野先生的一封信/50

“腰斬”張資平/53

“投稿派”/56

葉至善:一個一生咬文嚼字的人/58

書市的“風”

從“啃”到“品”/65

閱讀率和閱讀力/68

好啊,無人赴“宴”/71

閱讀,呼喚理性/73

書展的品格/76

從暴雨想到書展/79

美的攀登/82

別了,貝塔斯曼/85

德克薩斯州的龍捲風/88

做一頭聰明的驢子/91

“放下紙張!”?/94

數字傳播,你聽我說/97

此地空餘圖書樓/100

寄厚望於“十分鐘”/102

君問歸期未有期/104

別了,《文化與生活》/107

做書的“道”

比薩斜塔與編輯個性/111

“我到哪兒去了?”/115

丹麥有條海濱公路/118

悼“土掉渣”/120

“編”家清景在新春/123

“畫說”之憂/125

閱讀中的不能承受之“重”/128

清醒的《瘋狂》/131

如此“新編”/133

為“金庸茶館”喝彩/136

張賢亮啟示錄/139

易中天在“敲門”/142

《十月》和賈平凹/145

董秀玉“做書”/147

朱社長的一條簡訊/150

陳丹青是如何被搞定的/152

賣書的“謀”

你會賣木梳嗎/157

學一學赫伯特/160

市場需作“面面觀”/163

別到歐洲賣大閘蟹/167

品味細節/169

你的“芝麻”賣幾美元?/172

“觸目”不如“驚心”/175

小知堂給我們上課/177

閒話書名/180

粗與細/183

書評的出發點/185

書評的落腳點/188

“酒好不怕巷子背”?/191

電報?新聞?誓言/194

牙刷廣告隨感/197

“悠然見南山”/200

書中的“味”

“雲中誰寄錦書來”——讀朱光潛《談美書簡》/205

文品和人品——讀《柯靈六十年文選》/209

“歸隱”見境界——讀黃宗英、馮亦代的《歸隱書林》/212

百年悲壯一回眸——《世紀回眸叢書》印象/215

凌雲“鍵筆”意縱橫——讀《江曾培網文選》/217

別一種選擇——讀《中國現代十大流派詩選》/221

歸來的詩——讀成雅明《手掌上的星光》/224

我所注重的期刊“四性”——《書林》五周年感言/227

帶露的花瓣——《第一次情感震盪》序/230

高亦未高,平尤不平——為高國平《找到自己》追序/232

一顆年輕的心——吉傳仁《一個編輯的手記》序/235

可敬的守護者——金文明《守護語林》序/239

動聽容易動人難——《阿慶講故事》序/242

心底的“夢”

貼近出版實踐——《編輯學刊》2002年第4期卷首語/247

不妨換副筆墨——《編輯學刊》2002年第5期卷首語/250

新年舊願——《編輯學刊》2005年第1期卷首語/252

蓄芳待來年——《編輯學刊》2002年第6期卷首語/255

高揚探索的旗幟——《文藝探索書系》編輯前言/258

出版人的“智囊”——《傾聽書海》序/261

“咬定青山不放鬆”——《咬文嚼字文庫?典藏書系》序/264

“又是一年芳草綠”——《咬文嚼字綠皮書》2008年版序/267

情寄編林四十秋——答《新民周刊》特約記者孫歡/270

咬文嚼字是一種使命——答龍源期刊網記者蔡凜立/282

咬天下該咬之錯——答校對學家周奇/303

“咬嚼派”與大文化——致余秋雨的公開信/306

田娟華/3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