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美菱大道”的原名其實叫徽州路,是合肥一條很有特色的路名。1955年2月19日,當時的合肥代市長章嘉樂發布了合肥市政府第188號布告,公布了首批28條重要道路的命名,徽州路就是這28條道路之一。從1955年開始啟用直到1994年,沿用40餘年,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許多“老合肥”的記憶中都保留了很多關於徽州路的美麗風情。徽州路曾經分為三段,最南段從現今的蕪湖路到環城南路,曾命名為黃山路;中間一段是從環城南路到現在的長江路,曾被命名為“孝肅南街”,而市民稱之為“小南門街(或南門大街)”;北段是從現在的長江路到淮河路,曾被命名為“孝肅北街”,其中現在的安慶路和長江路之間的路段,又稱“尚節樓街”。到了94年,需要改造的徽州路面臨資金困難,在合肥市有關部門協調下與美菱公司達成協定,由美菱一方捐資修建徽州路,同時為表彰該公司的義舉,以及嘉獎美菱公司對合肥的貢獻,市政府決定將徽州路更名為“美菱大道”,協定期限為10年。
早年的徽州路集聚了老合肥的千種姿態萬種風情,是老合肥獨具特色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曾經的過街天橋魅力四射;曾經的法國梧桐遮天蔽日驚現香港報紙;曾經的四大樓遙遙相望,供電大樓、新華書店大樓、百貨大樓和輕工大樓(工農兵商場所在的大樓)這些在當時的合肥首屈一指的樓房都花落徽州路。由此,徽州路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人流、車流量之大不難想像,最先架起天橋也就不足為怪了。這條美麗的大道不僅體現了老合肥的面貌而且還是幾代合肥人臨湖通江達海的出口。它,承載著幾代人的希望和回憶,是多少老合肥人心中的明珠,其狀難以言喻。
發展史
1994年徽州路就被改作了美菱大道,路雖然易名了,可是住在路旁的老人們恐怕怎么也無法抹去“徽州路”這3個字,或許和熟人交流的時候依然會用徽州路而不是美菱大道。對於他們來說徽州路不僅是徽州路更是他們的青春與奮鬥歷史的記錄。改回原名不僅是一種希望更是一個目標。10年期限到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提出更名的請求。直到2006年,市政府決定對美菱大道進行擴建以適應合肥市大發展的需要的時候,徽州大道終於鳳凰重生,並在繁華的都市霓虹燈下灼灼生輝。多少人的期待,多少人心愿,合肥市的地圖冊上將重現找到“徽州大道”這四個字,而美菱大道這十多年的歷史也將成為永久的紀念。
責任
新生的徽州大道被歷史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它不僅繼續承載了幾代合肥人臨湖通江達海的期望,而且還是一條連線合肥老城區與濱湖新城的交通大動脈,是省城破多項歷史紀錄的“濱湖第一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還率先融入了“BRT公共運輸系統”。並且這條綠色景觀大道還將成為省城最長的一條“徽文化”大道……。對於合肥人來說,徽州大道已經不是一條單純的路,而是時尚前衛、引領國際潮流的象徵。
徽州大道還被譽為合肥28條重點道路綠化工程的“明星”。在不久的將來市民將親眼見證一條穿行在森林裡的道路的誕生。該條道路不管是道路隔離帶,還是20米、50米綠帶,都是以“喬木+地被”為主要組合形式的配置方法。
規劃和安排
根據規劃,道路隔離帶中,喬木品種保留了銀杏,同時新增加了香樟。灌木球有海桐球、石楠球;地被植物有美女櫻、金葉女貞、月見草等,整條道路風格一致。同時,行道樹上的種植池加大,便於植物生長。20米和50米林帶,則以四個不同主題風格的植物組合構成,並且以相同的背景樹毛白楊為配景,形成既有變化,又統一的植物景觀帶.今後,如果您行走在徽州大道,那么一年四季所感受到的景致都是不同的。
在此次規劃設計中,以“穿越時空”的手法,分別以“翠竹映春”、“盛夏濃蔭”、“林茵秋色”、“叢杉疊翠”等富有季相特色的林帶主題,表達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輪迴。四大主題景觀分別為:
翠竹映春,以竹類為主題樹種、毛白楊為背景樹、果梅為配景樹;盛夏濃蔭,以香樟為主要樹種,以毛白楊為背景樹,欒樹、石榴為配景樹;林茵秋色,以無患子為主調樹,夾竹桃、桂花為配景樹;叢杉疊翠,以水杉、池杉為主調樹,雪松、紅葉李、香樟為配景樹。
這樣的安排在自然景觀上全面提升徽州大道的形象,使其在新世紀邁上一個更高的台階,而且,在人文景觀上也不被忽視。徽州大道以超出任何大道的氣度,迎風而起。作為一條歷史悠久的大道,豈能忽視起人文內涵?況且徽商徽州這類名詞不但家喻戶曉,甚至全國聞名,豈能放著這樣的資源聽之任之?政府有意順應民意,給市民一個滿意的答覆。通過五個遊園全面提升“徽文化”景觀的內涵五個遊園設定五個節點,系統展示徽州大道的“過去、現代與未來”。這五個節點,自北向南分別為:歷史流痕(過去)、昨夜今晨(過渡)、斗轉星移和時代弄潮(現在)、乘風破浪(未來)。具體為:
歷史流痕(徽州大道和東流路十字口)由於該路段連線現有老城區,所以重點突出“歷史徽州”中心主題。以一條下沉的綠河貫通整個節點的四個地塊,並且運用徽州傳統民居中經常出現的竹林、粉牆、天然石橋、蒼勁古樹、青石板路等,展現“徽文化”內涵。
昨夜今晨(徽州大道和祁門路十字口)考慮到該區域西面有住宅區及學校等,在整個設計中定位在過去和今天的轉換之中。大面積整潔的草坪,濃密的背景林將整個節點形成環形空間。徽州大道就從這環形中穿過。
斗轉星移(徽州大道和312國道相交路口)312國道是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徽州大道下行穿越該路。該區域建造豐富飽滿的植物層次,造出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替和過渡。
時代弄潮(徽州大道和飛龍路高架路口)運用香樟、波浪珊瑚籬、櫸樹等,營造出“海浪”的氛圍。
乘風破浪(位於習友路交口)承襲整條徽州大道從古至今的設計主題,因此該路段強調錶達未來景觀的主題特色。四塊場地以剛勁的斜線構圖,給人視覺及心理上帶來強大的衝擊力。
如果說從景觀和人文2個方面還不夠體現出政府對它的期望和重視的話,那么從現代化交通這個方面應該更有說服力!20公里長的徽州大道目前是省城乃至我省第一條引進BRT的道路。BRT是英文BusRapidTransit的縮寫形式,意思為快速公交系統。一輛車可乘180人、時速可達60公里,可被視為“路面捷運”。這種新型交通系統的引進使徽州大道更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機。
2006年11月15日,受各界矚目的合肥濱湖新區建設將正式拉開帷幕。濱湖新區作為通過巢湖進入長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水上門戶,啟動區2平方公里,起步區3000畝。啟動區位置緊靠建設中的美丹路兩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國小、寄宿制國中、高中、醫院、辦公居住區、特色風情街等。根據規劃,濱湖新區的核心功能是行政辦公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閒旅遊基地、居住綜合新區等。“濱湖新區”是合肥市141工程中的一項工程,新區的範圍是南依巢湖,北靠二環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東臨南淝河,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伴隨著濱湖新區工程帷幕的拉開,徽州大道工程也緊鑼密鼓,由默默無聞轉而轟轟烈烈。它們相伴成長,它們相互映襯,徽州大道宛如濱湖新區的美麗絲帶迎風漂浮著舞動著新區的美麗,而濱湖新區又如徽州大道的明珠,閃亮著,凸現著大道的無與倫比的價值和珍貴。
回望過去,徽州路盛極一時。展望未來,徽州大道能否風光無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使命,不負眾望,時間必將能給出一個清晰而明確的答覆……徽州大道已經成為合肥一條標誌性的主幹道,根據規劃將來徽州大道會一直向南延伸,從巢湖西側的位置繼續前進,這條路將跨出合肥,成為一條出城道路。究竟會一直延伸到何處?根據整體規劃,徽州大道將極有可能一直延伸到廬江縣,將合肥與廬江連線起來。“東陳崗一帶缺少廣場與遊園,老人與小孩休閒成問題,以後還有地嗎?”東陳崗的羅女士對徽州大道沿線老舊小區改造充滿期待。按市規劃部門透露,徽州大道沿線老舊小區改造與城中村改造計畫已經啟動,一批高檔寫字樓、購物中心、健身廣場與遊園將次第呈現。另外,新建小區或寫字樓時,門前景觀、綠地或廣場要納入市區統一規劃。像南薰門橋下高樓完工時,也為居民留下了休閒的廣場,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多。徽州大道南延廬江項目全長約48公里,其中廬江段32公里,按一級公路標準兼顧市政功能設計,路線起點接徽州大道與深圳路交叉口向南布設,後向西繞過引江濟淮工程派河樞紐繼續向南,跨杭埠河、省道S351盛同路、白石天河,終點接移湖北路。目前由市大建辦組織項目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