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應該感謝這個人,因為他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來理清我們社會中人的角色和組織機構的角色,我認為彼得·德魯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這一點。
——通用電氣前執行長 傑克·韋爾奇
在所有的管理學書籍中,德魯克的著作對我影響最深。
——微軟總裁 比爾·蓋茨
德魯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熱追求時髦的思想的人群中獨樹一幟。
——英特爾主席 安迪·格魯夫
本書是從我60年的管理工作經歷和作品中精心挑選並編寫而成的。它始於1942年的《工業人的未來》,止於1999年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 本書的編寫有兩個目的:其一,我希望它能夠為讀者提供一種關於管理學連貫的並且易懂的入門介紹;其二,希望它能夠為我所有關於管理方面的作品做一個總結,同時,還要回答一個我及我的編輯已經被問過很多遍的問題:“我應該從哪裡開始讀德魯克的作品?哪些才是他作品的精髓?”
——彼得·德魯克
經典經得起時間考驗,值得一讀再讀,常讀常新。它幫你理清思路,從任何新事變中發掘本質,找到歷史淵源。 ——邵明路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創辦人德魯克百年誕辰全球紀念活動共同主席
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領域的貢獻並不需要我們去做注釋,但是對於中國的管理者來說,他的價值卻難以估量。因為德魯克先生,管理可以變得卓有成效;因為德魯克先生,管理者釋放了自己的價值。
——陳春花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本優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這樣的著作一旦誕生,就已經獨立於作者、獨立於時代,屬於每個讀者自己。這樣的書是永恆的、跨越時空的。
——趙曙明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自序:編寫本書的起因和目的
第一篇管理篇
第1章 作為一種社會功能與人文藝術的管理
第2章 管理的維度
第3章 企業的宗旨和使命
第4章 非營利組織帶給商業界的啟示
第5章 社會影響和社會問題
第6章 管理的新範式
第7章 當今管理者需要的信息
第8章 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第9章 選拔人才的基本原則
第10章 企業家企業
第11章 新企業
第12章 企業家戰略
第二篇個人篇
第13章 務必要學會卓有成效
第14章 注重貢獻
第15章 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價值觀
第16章 掌握自己的時間
第17章 有效的決策
第18章 發揮溝通作用
第19章 領導是一種工作
第20章 創新的原則
第21章 管理你的下半生
第22章 知識型人才
第三篇社會篇
第23章 社會變革的世紀:知識社會的興起
第24章 企業家社會的到來
第25章 通過社會部門獲取公民權
第26章 從分析到感知:新的世界觀/後記:未來的挑戰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彼得·德魯克(Drucker.P.F.) 譯者:李維安 王世權 劉金岩
彼得·德魯克小傳(1909-2005),管理學科開創者,他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思想傳播影響了130多個國家;他稱自己是“社會生態學家”,他對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響深遠,他的著作架起了從工業時代到知識時代的橋樑。 1909年彼得·德魯克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書香門第,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1937年與他的德國校友多麗絲結婚,並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和諮詢為業。 在美國他曾擔任由美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組成的財團的經濟學者,以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出貢獻,克萊蒙特大學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表彰他為非營利領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國際慈善機構“救世軍”授予德魯克救世軍最高獎項“伊萬婕琳·布斯獎”。 他曾連續20年每月為《華爾街日報》撰寫專欄文章,一生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共發表38篇文章,至今無人打破這項紀錄。他著述頗豐,包括《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責任、實務*《旁觀者》等幾十本著作,以30餘種文字出版,總銷售量超過600萬冊。其中《管理的實踐》奠定了他作為管理學科開創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為全球管理者必讀經典。 他曾7次獲得“麥肯錫獎”;2002年6月20日,獲得當年的“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20世紀80年代,德魯克思想被引入中國;2004年,德魯克管理學全面進入中國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加州克萊蒙特的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5歲。
序言
我總是感覺自己沒有資格為德魯克先生的著作寫序,但是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難卻,此外,作為德魯克先生生前少數耳提面命過的中國人之一,我也有責任和大家分享我從他那裡得到的啟迪。
改革開放初期,德魯克夫婦來過中國。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人從戰爭創傷的心理陰影中復原的艱難過程,他遇到的中國人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這一點令他驚訝不已。十年前我剛認識德魯克先生時,他告訴我,世界在蘇聯解體後,只有美國一國獨強的局面是不健康的,應該至少還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國互相制約,在俄羅斯、印度、巴西和中國這幾個正在上升的大國中,只有中國有這種可能。他還說,中國可能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關重要。這也是他後來全力支持我創辦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的原因。
德魯克管理學院開辦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學院的教授建議我們走精英教育的路線,收昂貴的學費,德魯克先生反對這么做。他對我說:“中國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領導它們的精英人才,但中國像任何國家一樣,90%的組織將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們必須發揮作用,單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個健康社會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