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波林學派

德波林學派:蘇聯以德波林為代表的一個哲學派別。20世紀20年代初在與機械論派論戰中形成,在20年代後期與正統派論戰中達到全盛,30年代初受到史達林和聯共(布)中央的批判後解散。主要代表除德波林外,還有卡列夫、史登、盧波爾、弗蘭克福特、格森、波特沃洛茨基、阿果爾、列文、列維特、諾維克夫等。他們以《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雜誌為陣地,發表大量文章。主要觀點是:(1)強調唯物辯證法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的普遍意義,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然科學的指導作用。批判機械論派的“科學本身就是哲學”的觀點。(2)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英、法、德等國古典哲學的聯繫,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於斯賓諾莎”,“法國唯物主義已成為馬克思主義結構的組成部分”,“辯證唯物主義才是費爾巴哈主義的繼續和溶化”,“唯物辯證法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的繼續和發展”。(3)認為實踐和理論互為基礎。反對正統派的哲學“以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為中心”的主張。(4)認為普列漢諾夫的哲學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列寧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是普列漢諾夫的學生。1931年1月25日聯共(布)中央作出改組《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編輯部的決議,並將德波林學派的成員從各個哲學機關領導崗位上調離。德波林學派的哲學觀點和蘇聯對德波林學派的批判,在一個時期內對中國、西歐的哲學研究也有一定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