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一中

德江一中

德江一中全名為貴州省德江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40年,時名“德江縣立初級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貴州省德江縣初級中學”,1980年後,更名為貴州省德江縣第一中學。原老校區於德江縣鐘山東路,大犀山腳下,現新校區於德江縣青龍鎮黎家堡村。學校以“辦一流學校,育高素質人才,出系統實用的辦學經驗 ”為辦學目標;以“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培優促特”為辦學宗旨;以“求真、務實、進取、創新”為校訓。

基本信息

學校概述

德江一中 德江一中

德江一中創建於1940年,時名“德江縣立初級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貴州省德江縣初級中學”;1958年增辦高中,易名為“貴州省德江中學”;1980年定名為“貴州省德江縣第一中學”;2000年發展成獨立高中;2004年升格為地級示範性高中;2012年9月5號,德江一中成功升為二類重高 。

學校現有80個教學班,學生4800餘人,教職工325人,黨員66人(含退休黨員8人)。其中:在職教職工300人;退休教職工28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86人;中級教師78人;具有研究生學歷16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4人;省級骨幹教師5人;地級骨幹教師19人。

學校新校區占地320畝,建築面積7.56萬平方米。擁有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田徑場、籃球場。設有實驗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演播廳、圖書閱覽室、會議室、音樂室、檔案室、醫務室、教研組辦公室。可容納108個教學班、6000餘名學生。

德江一中新校圖 德江一中新校圖

學校以“辦一流學校,育高素質人才,出系統實用的辦學經驗”為辦學目標;以“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培優促特”為辦學宗旨;以“求真、務實、進取、創新”為校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奉獻、務實”奉為一中精神,堅持“三個面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一個中心、兩個轉變、三種意識”的辦學理念——以教學為中心,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手段的轉變,質量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堅持“德、法”並舉,“情、理”兼容,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和諧發展、藝體見長”的辦學特色。

德江一中 德江一中

校 訓:求真 務實 進取 創新

辦學宗旨:面向全體 全面發展 因材施教 培優促特

特色管理:“德”、“法”並舉,情、理兼用

辦 班:開辦學科奧賽班,組辦藝體特長班

教育教學:實行素質教育滾動式量化考核

長遠目標:辦一流學校,育高素質人才

歷史沿革

德江縣立初級中學 (簡稱德江縣中) (1940年——1950年12月)

貴州省德江縣初級中學 (簡稱德江中學) (1951年1月——1961年)

貴州省德江中學 (簡稱德江中學) (1961年——1968年)

德江縣“五·七”中學 (簡稱“五·七”中學) (1968年——1975年)

貴州省德江中學 (簡稱德江中學) (1975年秋——1980年)

貴州省德江縣第一中學 (簡稱德江一中) (1980——現在)

領導班子

德江一中 德江一中

校 長: 陳小波中學音樂高級教師 研究生學歷。

副校長: 李 波 中學化學高級教師 本科學歷。

副校長: 羅君飛 中學生物高級教師 本科學歷。

副校長: 張紅月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本科學歷。

基礎設施

德江一中 德江一中

近年來,學校致力於“軟體建設”和“硬體建設”,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在體制改革上,實施“三制一管理”,制訂了系統的教育教學規章制度,使管理科學化、規範化。學校嚴格選拔教師,並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在職進修和脫產進修,接受繼續教育,培養了一支教風正、業務精的教師隊伍。 學校增大資金投入,新建了籃球場、田徑場以及可容十六個班的教學樓,改造了原有全部校舍,添置、更新了現代技術教學設備,對校園進行了綠化和美化。現在,校園已實現“花園式”,並正向“園林式”目標邁進;學校教學設施完備,有實驗樓、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圖書館、禮堂、電化教學樓等;有標準的田徑、籃球運動場;聯有“北京四中網”、“北京101網”、“北京英才苑網”、

“寬頻衛星網”等網路;建有衛星地面站;所有教室均配有“三機一幕”。多功能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語音室,設備先進,功能齊全。 天道酬勤,德中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應有的回報。近幾年間,學生在省地體育、文藝比賽及奧賽中連年摘桂,各種獎勵共500多人次;教師論文被國家級、省級、地級刊物發表或評獎達70多人次,200餘篇;學校被省、地、縣連年評為先進單位,被授牌為“貴州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貴州省計算機工程學校”、“貴州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

政府評級

德江一中圖 德江一中圖

榮譽1992年被評為貴州省第八屆運動會體育先進單位;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2001年,分別獲得銅仁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男子組第二名、第二名、第一名、第一名、第三名;1997年代表銅仁地區參加貴州省第四屆“三好杯”籃球賽獲第二名;1995年獲全區省地縣傳統校田徑運動會甲組團體總分第一名;1996年獲全區省地縣傳統校田徑運動會乙組團體總分第一名;1996年獲全區中師、中學生文藝匯演表演三等獎,同時獲創作三等獎;音、體、美輔導班每年均要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一批合格新生,學校辦出了以音、體、美見長的特色。學校於1993年被地區評為實驗室建設先進集體;1996年被省教委評為中國小實驗室建設 合格先進集體;1997年被地區評為中國小實驗室建設合格單位;2001年被地區評為1999——2000年度中國小實驗室建設、管理和實驗教學工作先進學校;1992年獲地區頒發教學常規管理合格證;1992年被地區評為德育工作先進單位;1996年被地區評為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被地區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被地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被地區評為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二五”規劃先進單位;11位教師參與編寫著作13部;10多位教師在地、省、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共100餘篇;學生參加數、理、化、英奧賽和語文徵文比賽連年獲得好成績。

歷年榮譽

1、1991年獲得銅仁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第二名

2、1992年被評為貴州省第八屆運動會體育先進單位

3、1993年獲得銅仁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第二名

4、1993年被地區評為中國小實驗室建設先進集體

5、1995年獲得銅仁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第一名

6、1995年獲全區田徑運動會甲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7、1996年獲全區文藝匯演表演三等獎

8、1996被省教委評為中國小實驗室建設先進集體

9、1997年獲得銅仁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第一名

10、1997年獲得貴州省第四屆“三好杯”籃球賽第二名

11、1997年被地區評為中國小實驗室建設合格單位

12、2000年被地區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13、2001年獲得銅仁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第三名

14、2001年被地區評為實驗室工作先進學校

15、2001年被地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6、2001年被地區評為實施“二五”規劃先進單位

17、2002年已獲得省級表彰兩次,地級表彰一次

18、2002年獲“德江縣”2001-2002學年度校長目標考核第一名

19、2002年“全省青少年法律與公民道德法律建設知識競賽”榮獲二等獎

20、榮獲“全省先進團組織”稱號

21、榮獲地區教學質量三等獎22.銅仁地區實驗建設及實驗教 學工作“先進單位”

22、2001—2002“先進教研組”(政治科)

23、地區“三好杯”男子籃球賽季軍

24、“不讓毒品進我家”活動先進集體

25、“雙優文明學校”

26、榮獲“雙優文明學校”

27、2001—2002學年度校長目標管理考核評估(一等獎)

28、2002年度共青團工作一等獎

29、榮獲全民國防教育知識搶答賽一等獎

30、2002—2003先進集體

31、2002—2003年度全面工作先進集體

32、榮獲(中共德江縣委發)“先進集體”

33、學習“十立大”精神爭做“四有”新人演講比賽組織獎

34、榮獲縣抗擊非典先進集體

管理制度

教務主任職責

一、對校長負責,服從分管校長領導,協助校長,分管校長進行教學管理和開展其它工作。

二、負責教務處全面工作,擬定教務處工作計畫,分期進行好教務處工作總結,管理教務處人員,並對教務處人員進行量化考核。

三、落實校長的辦學思想,組織實施學校教學工作,考務工作、隨時收集整理教學資料呈報分管校長、校長。

四、深入課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五、努力學習,把握好教學動向,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工作主動,銳意進取。

六、為使校風、教風、學風更好,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努力工作。

七、加強資料管理,建好教師業務檔案。

教務員職責(1)

一、協助教務主任處理教務處的日常工作,堅持坐班。

二、負責排課、調課、安排代課,做好教師代課、補課情況統計和上報。

三、負責考務工作,安排監考人員、評卷老師,分發、保存試卷,成績排隊,制發成績單。

四、分門別類積累教學資料;組建本校題庫,統計師生基本情況的各項數據;制發各類表冊;做好學生成績的統計、匯總、上報及歸檔工作。

五、每周按時收發和審閱教室日誌,做好情況記載,負責教師工作情況統計和有關教學津貼補助的造冊、報審工作。

六、制定、填空、保管學籍,填報學生名冊,辦理學生休、轉、復、退學的各種手續,按規定統一填發會考證,畢業證等。

七、整理保管學校教學檔案。

八、做好有關教務行政公布、公告工作。

九、按規定辦理招生工作中的各種手續,負責每學期學生報名註冊。

十、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教務員職責(2)

一、遵守學校一切規章制度,服從安排,勤懇實幹,敬業愛崗。

二、熟悉學校考勤制度,做到考勤客觀、公正、準確,為教學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三、負責對全校教師的上課考勤,每節課均巡查到位,如實記錄。如發現有教師缺課,應及時通知相應任課教師,同時向教務主任報告,不徇私情。

四、對教師的出勤情況每周統計公布一次,並抄報學校辦公室。

五、每周按時收發和審閱教室日誌、做好統計。

六、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學校資料印製工作。

七、愛護設備,節約物資,提高服務質量,合理安排。

八、嚴格按照作息時間,準確無誤地發出信號。

九、做好教師節假日補課統計。

十、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教職員職責

一、熱愛教育事業,愛校如家,教學態度端正,為人師表。

二、認真學習《大綱》,鑽研教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不折不扣完成《教學常規》。

四、服從學校安排,接受調課、代課、補課、公開課、派出學習等任務。

五、注意選擇適當的學科教學方法,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注重觀念和方法的改變,保障所教學科受到學生的歡迎。

六、根據學科特點,遵循認知規律,加強直觀教學和實驗教學,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七、認真制定學科教學計畫和複習計畫,確定好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使學生素質教育量化考核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八、抓住學科特點充分發揮德育、美育主渠道作用,保證在優良的課堂秩序下傳授。

九、尊重、愛護學生,關心後進生。

十、及時向班主任反饋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團結協作,不拖後腿。

十一、虛心向他人學習,互相聽課:按時參加教研活動,承擔教研任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十二、做好學科興趣小組的輔導工作,培養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長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此項比賽。   十三、遵守學校一切規章制度,完成學校安排的其他工作,堅持坐班。

教科處工作職責

一、對校長負責,服從分管校長領導,協助校長和分管校長組織和管理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工作。

二、組織學校的教研工作,開展好各教研組教育科研活動。負責教研組長的考核。

三、負責教育科研課題的申報、結題工作,規範管理各教研組、課題組進行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   四、建立教研組及教師的教育科研業務檔案,對教研組及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進行管理和評價。

五、規範聽課評課制度,開展優質課評比工作。

六、以教研組為單位,以各學科為系統建立教育教學資料信息庫,並及時向教研組介紹、推薦最新教育教學信息和教改動態。

七、認真實施中繼教工作,鼓勵教師終身學習。

八、向有關部門積極推薦我校教師的優秀論文、優質課件等,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以開闊眼界,改進工作。

九、積極開好綜合實踐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能力。

十、認真完成學校臨時性的工作。

助學金

(一)資金來源及管理

1.學校每學期撥出一定經費對特別困難學生實行學費減免;

2.學校向社會募集寒窗工程專項基金,實行專人專帳管理,全部用於解決貧困生的學習、生活資助;

3.管理人員按月組織發放各資助項目的月標準經額;

4.管理人員定期向各資助方反饋資金使用情況。

(二)貧困生享受助學金的基本條件

1.來自貧困家庭(孤兒、父母中有殘疾、經濟條件差的雙農子女、城鎮無穩定收入的下崗工人子女、生重大疾病或天災造成家庭特別困難等)的統招生;

2.學習努力,成績突出,統考在年級前300名(文科前50名);

3.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校規校紀;

4.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愛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校內外有益活動。

(三)申請程式

1.學費減免申請

因家庭特別困難,無力交清學費的學生每學期開學後學生本人書面申請,班主任核實簽署意見後交政教處,經政教處審查並結合近兩次統考成績,若在年級前300名(孤兒除外)內的,再提交行政會討論確定是否減免及減免經額,一般在400元—900元。

2.助學金申請

(1)學生自願書面申請(儘量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交班主任;

(2)班主任核實並簽署意見後交政教處;

(3)學校寒窗工程領導小組進一步審查、核實,並確定資助對象及項目;

(4)學生填寫助學金申請表並簽署資助協定書。

(四)對受助學生的管理和要求

1.每學期考核一次,班主任將每名受助學生一學期的表現、學習情況匯報給政教處,再由政教處將情況反饋給資助方;

2.政教處定期組織召開受助學生會議,反饋存在的問題,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

3.要求每名受助學生必須努力學習,自覺遵守學校紀律,經常與資助方保持聯繫,並且每學期向資助方寫一封感謝信,匯報學習、生活等情況。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將停止其受助資格

(1)家庭經濟情況好轉而不需要資助;

(2)學習不努力,成績下降幅度大,學校組織的學期統考連續兩次在年級400名以後者;

(3)違反校規校紀,被學校記過(含記過)以上處分者或行為表現不好,師生反映強烈者。

學校駐地

德江一中校址:貴州省德江縣青龍鎮黎家堡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