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學名:德永氏狼鰭魚
拉丁學名:Lycopteratakunagai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真骨魚亞綱
目:狼鰭魚目
科:狼鰭魚科
屬:狼鰭魚屬
種:德永氏狼鰭魚
化石信息
中文名稱:德永氏狼鰭魚
拉丁學名:Lycopteratakunagai
化石年代:晚侏羅紀—早白堊紀
物群落:熱河生物群
化石分布:遼寧凌源
命名年代:1936年
命名學者:齋藤和夫(Saito,K.)
特徵描述
德永氏狼鰭魚身體細長,頭較小,胸鰭長几達腹鰭,臀鰭起點肯定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脊椎和臀鰭條數目略多。
比較討論
金帆等指出:德永氏狼鰭魚的特徵在遼西幾個地點採集的代表不同種群的標本中,顯示了很大的變異範圍,以至與戴氏狼鰭魚之間不再有較穩定的特徵差異,故而很可能是戴氏狼鰭魚的晚出異名。
Saito(1936年)曾依據兩塊采自熱河的標本,建立了德永氏狼鰭魚。Saito認為德永氏狼鰭魚以其細長的身體,較小的頭及臀鰭起點肯定位於背鰭起點以前,可與狼鰭魚其它種類相區別。高井冬二(1943年)雖承認Saito指出的德永氏種與其他狼鰭魚的幾點差異,但卻將其視為戴氏狼鰭魚的同物異名。劉憲亭等(1963年),馬鳳珍(1987年)則贊同把德永氏狼鰭魚作為一個獨立的種,並補充提出德永氏種的胸鰭長,向後平伸幾達腹鰭,脊椎和臀鰭條數目略多等特徵有別於戴氏種。
Saito未指出模式標本的具體產地和層位,從圖版標本特徵推測,模式標本很可能產自凌源境內的義縣組地層。後熱河動物群考察隊和金帆先後在凌源地區採集一些標本,其特徵與Saito的模式標本幾乎完全一致,特徵為:身體細長,體高約為體長的1/6,脊椎45-47枚,其中尾部椎體23-24枚,胸鰭向後伸達腹鰭起點,臀鰭條多為Ⅲ-Ⅳ13-15根,這些特徵明顯不同於大新房子戴氏狼鰭魚。而後金帆在朝陽幾個新地點採集的標本則更多地顯示出德永氏狼鰭魚和戴氏狼鰭魚的過渡性特徵。如米家杖子的標本體高多為體長的1/5以上。脊椎44-46枚,胸鰭向後不達腹鰭起點,臀鰭條Ⅲ-Ⅳ12-13根;黃花溝的標本體高約為體長的1/5,脊椎45枚,胸鰭條後伸可達腹鰭起點,但背、臀鰭起點近相對,臀鰭條為Ⅲ-Ⅳ12根。此外,凌源大新房子確為戴氏狼鰭魚的標本中,少數個體身體亦細長。尾部椎體總數可達23枚。胸鰭條近伸達腹鰭起點。因此,將不同地點和層位的標本綜合考慮,德永氏和戴氏狼鰭魚之間不再有較穩定的特徵差異。遼西一帶在狼鰭魚生存的時代,地殼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由此產生的環境變化或隔離可能造成了同種魚類不同種群之間較大的形態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