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德國阿爾滕斯塔特空降與空運學校由陸軍指揮參謀部下轄的陸軍局直接領導,為正旅級單位,校長為上校軍銜。學校下設校辦公室、空降訓練部、空運訓練部、科研部等機構,還有一個勤務保障連。校辦公室,負責制訂全校的工作計畫,協調教學活動;空降訓練部,主要負責空降部隊新兵的基礎跳傘和士官、候補軍官的空降專業訓練;空運訓練部,主要擔負飛行人員應急救生設備的使用和野戰生存訓練;科研部,主要為空降兵和運輸航空兵部隊編寫條令、條例、訓練法規、教材,參加空降兵專用裝備、救生器材的研製並組織試驗論證,檢驗部隊空中機動能力和技術、戰術訓練改革效果。勤務保障連,負責教學中的勤務保障和戰術演習中扮演假設敵等任務。空降與空運學校的訓練,以提高官兵素質為中心,著重於養成教育和進修深造,培養空降兵官兵勝任本職的軍人素質、知識、技能和領導才能。訓練實施按三個檔次進行:1、職業性訓練--組織空降兵師新兵完成5次跳傘任務(其中徒手跳傘3次、夜間跳傘1次、全副武裝跳傘1次),訓練時間3~4周;2、指導性訓練--對擬晉升的士官、候補軍官進行"四會"訓練,即:會組織跳傘訓練,會使用空降訓練模擬器材,會使用部隊的各種武器,會組織裝備空投、吊掛;3、特殊性訓練--主要對進修的尉官進行領航知識、新裝備使用的訓練,以及擬對外交流軍官的業務培訓。
特點介紹
德國阿爾滕斯塔特空降與空運學校的教學和訓練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開展啟發式理論教育。在空降基礎理論訓練中,4小時的課,教官只講50分鐘,然後提出若干問題,由受訓者通過閱讀資料、現場參觀和相互爭論等途徑加深理解,以達到訓練目的。2、重視歷史和外軍研究。新兵和學員入校後,第1課就是歷史教育,組織他們參觀榮譽室和傘兵紀念碑,讓他們了解歷史和傳統,並通過分析研究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空降作戰的典型戰例,使學員懂得應該如何學習、如何訓練。他們蒐集整理了世界上98個國家和地區空降兵部隊目前的編制、裝備、訓練及戰術特點等情況,並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外軍交往,加強以外軍空降部隊的研究。3、加強野外生存訓練。新兵1個月的跳傘訓練,幾乎都是在野外進行的。對士官、候補軍官的培訓,野外訓練時間占2/3。學員結業前還要到被稱為"死地"、"天牢"的空降兵訓練基地進行1周的野戰訓練,以檢驗其生存能力。這個"關口"合格了,才能領到"天兵"證書。4、注重超前試驗訓練。新裝備在部佇列裝之前,首先要在學校進行試驗和論證。這幾年,空降兵部隊在技術、戰術、裝備等方面的改革,如200米以下低空跳傘、直升機吊掛重裝備遠距離機動、新型降落傘等,都是首先在學校進行試驗,取得經驗後,才在空降兵部隊普及。
德國阿爾滕斯塔特空降與空運學校每個周末都要組織學員走出校門,到慕尼黑博物館、阿爾卑斯山和農村進行參觀,或組織有關活動,以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使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強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德國阿爾滕斯塔特空降與空運學校重視教員隊伍建設,把教官視為"校中之母"、"未來軍官之師"。每年都從部隊和陸軍其他院校挑選10名軍官充實教學隊伍,基本條件是:"有獻身精神,表達能力強,有2~3項專長,未受過處分,上級推薦。"學校規定教官每周對自己的教學質量進行一次總結,每半年進行一次評議。每年校長都親自組織3~4期培訓班,研究管理和授課藝術等問題。
德國阿爾滕斯塔特空降與空運學校集教學、科研、管理於一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從編制情況看,全校共有工作人員500多人,每年培訓學員3400多名。各訓練、科研部門的軍官及行政工作人員既能參與管理工作,又兼任某一專業或共同科目的教學任務。其80多名空降訓練教官既能講授空降理論,又會示範技術、戰術動作,人人都是"多面手"。
德國阿爾滕斯塔特空降與空運學校教學訓練設施完善、先進、適用。有配套的制式器材;有可同時供500多人進行球類和軍事項目訓練的體育訓練場;有固定的通信、指揮、救護設備,可供2個營同時進行傘降或機降訓練的空降場;有離機、操縱、著陸、吊掛、捆綁等訓練設施和跳傘綜合練習器,而且逼真、適用的模擬空降訓練場;有能保障4種武器同時進行實彈射擊和營級規模的攻防戰術訓練,並有建制的假設敵分隊相配合的技術、戰術訓練場。還有疊傘室、晾傘室、修傘室、教學室、圖書室等設施。全校各類訓練設施僅由1名士官負責,補充、維修、檢查等工作都有一套正規的制度。完善、先進、適用的設施,有力地保障了教學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