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的法理與實踐研究

徵信的法理與實踐研究

一、徵信的內涵/019 二、徵信機構的法律性質分析/072 一、徵信法律關係的含義/077

圖書信息

作 者: 葉世清 著

徵信的法理與實踐研究徵信的法理與實踐研究
叢 書 名:西南政法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文庫·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文庫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ISBN:9787511809193 出版時間:2010-09-01版 次:1頁 數:310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經濟法

內容簡介

這六十部作品,刻錄下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中,西南法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發出的一種聲音、沉澱的一種思考,與時人共鳴,更讓後人知曉並體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與人民的福祉,負責任地思考過什麼、呼籲過什麼。這是西南政法大學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學術答卷,也是西政人為中國民主法治發展獻上的累累教研果實和片片赤誠之心!
我們真切地期待著學術界對西南政法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文庫進行莊重批閱。更真切地期盼當下和未來的讀者們細細品味、神思交遊,一同探索、領悟中國法學教育、中國法治建設、中國社會發展的理念和正道!

作者簡介

葉世清,男,2002~2008年就讀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先後獲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講師。
·查看全部>>

目錄

序/001
致謝/001
導論/001
一、選題的動機與目的/001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與文獻綜述/004
三、本書的創新點/012
四、主要研究方法/014
五、研究思路與框架/015
第一章 徵信的多維解讀/017
第一節 徵信及相關概念的界定/018
一、徵信的內涵/019
二、信用的含義及其與誠信、信任的關係/023
三、信息的含義及其與徵信的關係/029
四、信用信息的含義與分類/035
第二節 徵信的社會學解讀/037
一、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037
二、低度信任的社會與制度的無奈/040
第三節 徵信的經濟學分析/044
一、信息不對稱的消極影響及其應對/044
二、市場博弈與徵信/046
三、交易成本論與徵信/047
四、徵信在金融領域的功能/048
第四節 徵信的管理學解剖/050
一、信用交易及其風險/050
二、企業信用管理與企業信用制度的建立/054
第五節 徵信的合法性求證/058
一、徵信產生與發展的歷史必然性/059
二、徵信目的的正當性與結果的效益性/064
三、一種必要的權利讓渡與權利限制/067
第二章 徵信機構的法律地位及其設立模式/069
第一節 徵信機構的法律性質/070
一、團體法律人格的取得/070
二、徵信機構的法律性質分析/072
第二節 徵信機構與相關主體之間的法律關係/076
一、徵信法律關係的含義/077
二、徵信機構與信息提供者之間的法律關係/080
三、徵信機構與信息用戶之間的法律關係/082
四、徵信機構與數據主體之間的法律關係/084
五、案例:美國個人徵信業的實際操作與主要爭議/087
第三節 徵信機構的設立模式/093
一、國外的經驗/093
二、我國徵信機構模式的選擇/097
第三章 徵信法律關係中信用信息的法律保護與信息共享/102
第一節 信用信息之上的法律權利/103
一、作為徵信法律關係客體的信用信息/103
二、信息權與信息產權/106
三、《統計法》和《檔案法》的實證分析/111
第二節 保護信用信息的法律訴求/112
一、隱私權與“獨處的自由”:個人信用信息的法律保護/112
二、商業秘密權:企業信用信息的法律保護/115
第三節 共享信用信息的呼聲/119
一、信用信息共享的法理基礎/119
二、“信息瓶頸”與公共信息公開的法律問題/125
第四節 處理信用信息法律保護與信息共享之關係的法律原則/135
一、利益平衡原則/136
二、區別保護原則/137
三、知情同意原則/140
四、合理與謹慎原則/143
第四章 徵信行為的法律研究/146
第一節 採集信用信息的法律規則/149
一、信用信息的採集方式/149
二、信用信息的採集範圍/154
三、正面信息與負面信息的採集/158
四、企業管理者及關聯企業信用信息的採集/1印
第二節 處理與評估信用信息中的法律問題/163
一、信用權的含義及其實現的前提條件/163
二、徵信產品的質量標準/167
三、信用報告的法律責任/173
第三節 披露信用信息及信用修復的法律規則/177
一、徵信機構披露信用信息的法律規則/178
二、信用信息查詢、異議及信用修復的法律規則/183
第五章 政府的信用管理與失信懲罰機制/189
第一節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政府/190
一、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法律地位/190
二、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角色定位/194
第二節 政府對徵信市場的監管/201
一、徵信市場有效監管的意義與監管體系/201
二、目前我國徵信市場監管中的難點/203
三、加強徵信市場有效監管的建議/208
第三節 失信懲罰機制/210
一、懲罰失信者:質疑與支持/211
二、處理失信行為的程式/216
三、懲罰失信者的方式/218
餘論/222
附錄一: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229
附錄二:上海市《企業信用徵信管理試行辦法》/269
附錄三:深圳市《個人信用徵信及信用評級管理辦法》/272
附錄四:長沙市《信用徵信管理辦法(試行)》/277
附錄五:《徵信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285
參考文獻/298
後記/309
·收起全部<<

前言

六十周年,六十部作品。
2010年是西南政法大學六十華誕。為總結辦學經驗,醇化學術氛圍,凝聚西政情緣,學校定於2010年9月19日至20日舉行六十周年校慶活動。經過認真籌備和嚴格篩選,我們謹向學術界和社會公眾呈上自己的作業——西南政法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文庫。
這六十部作品,集中體現了西政學術的傳承和創新。全套文庫共分為四個系列和兩個單品,簡稱為“4+2模式”:即西南政法大學學術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西南政法大學學子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和西南學術大講堂(此次共收錄13部)四個系列,總計58部作品;另有《西南政法大學校史(1950—2010)》和《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學教育發展之路》各1部。各個品牌項目在持續性出版中通過六十周年校慶活動得到整合和提升。其中,“學術文庫”涉及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和哲學等多個領域;“博士文庫”則集中展示我校近年來的博士研究生培養水準,此次入選的15部作品皆為各自學科和領域中具有問題性、前瞻性、深刻性和現實性的研究成果;“學子文庫”的作者主要來自1980級西政校友,意在同時紀念他們入學三十周年;“學術大講堂”則匯集了西南法學論壇、金開名家講壇、名人論壇及我校教師的精彩講座,將聲音固化為文字,將瞬間凝結成歷史。《西南政法大學校史(1950-2010)》和《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學教育發展之路》兩書,是西政對於自己及中國法學教育發展歷史的一次認真整理和回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