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作者: 孫獻韜 著出 版 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10-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192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2066137
-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張勛,1854年,生於江西奉新;1868年,摸魚偶遇恩人;1879年,娶妻曹氏,入伍參軍;1895年,加入北洋系,頭等先行官;1901年,保衛西太后,統率御林軍;1913年,三戰南京城,三日不封刀;1917年,十二天復辟“壯舉”,一年半隱居生涯;1923年,長辭人世,廢帝哭靈。內容簡介
張勛復辟時,與康有為分別被稱為武聖文聖,阮忠樞說張勛“質直忠勇,饒有血性,惟腦筋太簡單,思想太舊”,康有為思想也“太舊”,但誰敢說他“腦筋太簡單”?那么經歷民國初年的民主政治薰陶後,康有為依然跟張勛搞到一起,做起春秋大夢,為了什麼呢?如果說張勛這個“二傻子”是真保皇的話,康有為的“保皇”大概要加上引號了,他更想保的是自己的宰相位置吧,要我看,私心和公心孰大孰小還真是問題。這樣的文人,學問越大,影響越大,結果也就越南轅北轍就是今天,也有太多的人想讓人稱自己為“聖”,有康有為這樣名望卓著的文人,再配上張勛這樣頭腦簡單的武夫,什麼可怕的事都會發生,“復辟”鬧劇事小,歷史倒退事大。從這個角度看,歷史果然是一面鏡子,要像孫獻韜同學這樣,時不時拎出來,給大家自己照照,也互相照照才好。作者簡介:
孫獻韜,男,1967年生,江蘇省銅山縣人,現任《新京報》副總編輯,北師大歷史學院博士生。《復辟紀―張勛傳》是“民因紀傳”的第一本,第二本《賄選紀一曹錕傳》2009年出版。
目錄
序第一章 順生者
第一節 家世
第二節 成為孤兒
第三節 改變命運的摸魚行動
第四節 伴讀生涯
第五節 御花瓶事件
第二章 從南昌府衙到廣西前線
第一節 在南昌
第二節 廣西前線
第三章 從江湖之遠到廟堂之高
第一節 大太監李蓮英
第二節 奉天、北京、山東、天津關鍵先生袁世凱
第三節 拳亂終結者
第四節 終極貴人西太后
第四章 兩戰南京
第一節 一城三軍
第二節 聞變而動
第三節 一戰南京
第四節 再戰南京
第五章 一入徐兗
第一節 撤退和擴軍
第二節 袁張不是一路人
第三節 一次未遂的討袁行動
第六章 三戰南京預演復辟
第一節 兄弟鬩於牆外御革命軍
第二節 再入南京城三日不封刀
第三節 江蘇都督預演復辟
第四節 誤殺日本僑民交涉案
第七章 再回徐州
第一節 徐州迎來了巡閱使
第二節 張勛駐徐若干事
第三節 “七師”事件
第八章一會南京 再會黎州
第九章 第三四次徐州會議
第十章 復辟
第十一章 不許復辟
第十二章 逃難、特赦和隱居
第十三章 後事 輓聯 家人
第十四章 那些復辟有關的人和事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順生者第一節 家世
清鹹豐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巳時(1854年12月14日上午10時),張勛出生於江西省奉新縣岡咀鄉赤田村。當年為甲寅年,張勛屬虎。(註:下文中凡用中文表述的日期,均為陰曆;凡用阿拉伯數字表述的日期,均為陽曆。)
赤田村是江西北部的一個普通村子,距省城南昌一百華里。這裡屬丘陵地帶,村子四周山水環繞,風景優美。村南有一道山樑,名日虬嶺,綿延於村前,像門前的屏風;村北一條無名小河流過,注入南潦河,直通鄱陽湖;村東的開闊地連綿數里,水渠縱橫,土壤肥沃;村西的官道由奉新縣城直通南昌省城。這個不起眼的小村子座落在山水之間,算得上是風雲際會,收放自如。張家是赤田村的望族,人口不少,但具體到張勛一門,則是望族中的弱戶,此話稍後再敘。據張勛成名之後續修的家譜記載,赤田張姓是北宋時由河北清河縣遷來,到張勛這一輩,已經是四十二代了。按照族中排輩,張勛是“系”字輩,族譜上他的大名叫“張系瓚”。成年之後,得名“張勛”;顯貴之後,取字“玉質”,號“少軒”;到了晚年,又自號“松壽老人”。這幾個字、號都比較通俗簡潔,與張勛一生少文多武的經歷倒也貼切。
中國有續家譜的傳統,特別是那些出了達官顯貴的家族,更是有修譜的衝動,而且還要想盡辦法找一些久遠的帝王將相往家譜上靠――現在人們常說的“靠譜”、“不靠譜”,大概就是續家譜時的專業術語――一定要認一個過硬的牛人為祖宗。赤田張家“靠”上的大人物,是北宋時期的張瓊。張瓊在宋史有傳,他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早年戰友,兩人同為五代後周世宗皇帝的將軍,某次戰鬥中,張瓊還救過趙匡胤的命。後來趙做了大宋皇帝,封張為殿前都虞侯,視為心腹。後來張瓊被權臣陷害――許多家譜里的第一代祖先都被權臣陷害過――被囚於獄中,張瓊為表忠心,一頭撞死在牆壁上。趙皇帝追悔莫及,封張瓊之子為官,張子對官職堅辭不受,帶著一家大小,扶著父親的靈柩一路往南,來到江西奉新縣,駐足於此,定居下來。從張瓊之子開始的這段敘述,僅見於張勛發達後續修的張氏族譜,正史並無記載。
系瓚(張勛)的祖父叫張大吉,號昆一,是個地道的農民,年輕時學過拳腳(正是這幾招拳腳最後要了他的命)。除了種地之外,他每天還做點豆腐乾拿到集市上去賣,跟津門大俠霍元甲的真實經歷相似。張大吉有田二十多畝,養了三個兒子,都是莊稼人。次子張衍任,娶妻魏氏,生子系新、系瓚,系瓚就是後來名滿天下的張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