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

復旦大學原有一個現代物理研究所,它成立於1978年1月,下分表面物理、真空物理、低能核物理、半導體物理、雷射物理和理論物理六個研究室。同年10月,增設低溫超導、固體光學兩個研究室和一個大規模積體電路中試基地。首任所長是謝希德教授,副所長是華中一、楊福家、和倪光炯教授。1983年,由楊福家教授接任所長,倪光炯教授和陸棟副教授任副所長。1993年,倪光炯教授任所長,陸棟教授任副所長。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在我國科學技術研究從跟蹤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轉型期間,在我校學科全面調整的大氣候下,本所結合國家基礎研究中長期規劃,結合學校總體學科布局,從原來的以核技術套用為主,調整為以高電荷離子相關物理、探索極端條件下的物理規律為主要的研究方向,具體如下:
1.高電荷離子相關基礎物理 利用低溫EBIT裝置出色的光源特點,以高精度譜學為手段,研究高電荷離子涉及的基礎物理問題,諸如相對論效應研究、QED效應研究、以及核物理和原子物理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利用低溫EBIT裝置在分解研究電漿方面的特殊優勢,研究天體電漿中各種細緻物理過程。
2.極端高電荷態離子中電子的狀態和動力學行為 極端高電荷態離子能產生比目前最強的雷射器所產生的電場高出3-4個數量級的極端強電場,能產生同宇宙中中子星磁場相當甚至更強的磁場。以低溫EBIT裝置為工具,以高精度譜學為手段,深入研究電子在這種環境下的狀態和動力學行為。
3.離子和電子與超快、超強脈衝雷射的相互作用 結合低溫EBIT和超快、超強雷射,研究離子碎裂中的多體效應從弱場到極端強場的演變規律、以及真空中雷射加速電子的實現。對極端高電荷離子的研究,只能通過低溫EBIT裝置(不同於常溫EBIT)和重離子儲存環來實現。而低溫EBIT由於離子幾乎處於靜態,相比儲存環,在研究精度上更有優勢。 本所已經建立了我國第一台、國際上第8台低溫EBIT裝置,能量已經達到30KeV,束流達到40mA。蘭州近代物理所正在建造我國第一台儲存環,本所和蘭州所將成為我國南北兩個(極)高電荷離子相關物理的研究中心,而EBIT和儲存環在研究條件上又是優勢互補的,有機的結合,將使我國在國際高電荷離子相關研究領域處於先進的地位。

儀器設備

電子束離子阱(EBIT)裝置
3MV串列加速器(9SDH—2),美國NEC公司產品
加速器上己建成的實驗管道有:
質子掃描微探針系統,英國Oxford Microbeams Ltd.公司產品 圖
MeV離子注入,離子束分析和材料改性裝置;超高真空靶室和離子束表面分析
裝置, 均附高精度三維定角器
通用PIXE和RBS靶室及分析系統
毫米離子束外束管道

發展歷史

復旦大學物理二繫於1959年初成立,原名原子能系,1961年並稱物理二系,1977年起也稱原子核科學系。建系時設有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兩個專業,並從物理系和化學系調入學生學習專業。第一屆學生於1960年7月畢業。1959年9月開始按本專業招生。1986年放射化學專業拓寬並改名為套用化學專業。1987年原子核物理專業也拓寬為套用物理專業。1994年兩專業分別併入物理系和化學系統一招生。本系從1962年開始招收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兩專業的研究生。1966年停招,至1978年恢復招收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碩士生,1981年增收物理化學碩士生,1986年增收原子分子物理碩士生,1992年又增收環境化學碩士生。1982年開始招收原子核物理博士生,1984年增收物理化學博士生。1985年開始接受原子核物理和物理化學博士後。1997年7月,物理二系建制撤銷,原套用物理專業改建,沿用現代物理研究所名稱,教職員約40人。原套用化學專業改建,成立環境科學系,教職員約3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