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圖書資料齊全,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國家教委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在以蘇步青教授、陳建功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數學家的帶領下,經過數學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六十餘年的共同努力,復旦大學數學學科已發展成為一個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在國內有顯著地位的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2005年1月,復旦大學成立數學科學學院,設有數學系、套用數學系、金融數學與控制科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機率統計與精算系和數學研究所。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是全國最早具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規定的數學學科全部博士點的學科單位,涵蓋了全部五個二級學科:基礎數學、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基礎數學、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是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數學學科成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2002年、2007年、2012年的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綜合排名均名列第二。從學術界通用的ESI指標,復旦數學屬於前1%學科。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1993年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在1999年和2004年的兩次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基地。數學學科在全國最早設立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和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2009年,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堅持把科研工作(包括基礎研究和套用開發研究)作為學科建設的重點,在基礎數學的若干重要前沿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在套用基礎和套用開發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0項,其中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2項。谷超豪院士2009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學院先後有3名教授應邀在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界大會上作45分鐘學術報告,分別是洪家興院士(2002年)、陳恕行院士(2010年)、傅吉祥教授(2010年)。

桃李天下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

在人才培養方面, 蘇步青教授參加在1977年由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教育工作座談會,提議並得到批准恢復招收研究生;1983年全國首批18位博士畢業生中, 就有4位是復旦大學數學系培養的。 在歷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有10篇入選(另有5篇獲提名獎),名列全國高校同類院系前列。

學院歷來重視本科教學, 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入選國家優秀教學團隊。先後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9項,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6項,省部級獎項十餘項。

編著教材50餘部。在歷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成績斐然,名列前茅。

學院堅持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並重,注重加強數學基礎理論和套用開發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開拓創新能力,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拓展其發展潛力。

多年來,復旦大學數學學科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數學理論研究和套用的高層次人才。在數以千計的各類畢業生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以及一批在海內外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的優秀學者,同時也湧現出一批全國各行業中的傑出人才。

幾十年來,數學學院培養了數以千計的畢業生,他們沐浴著數學園地的雨露甘霖,匯入了祖國建設的綠色從林。在他們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石鐘慈、郭柏靈、李家春、黃名強、何積豐、彭實戈,中國工程院院士蔡吉人、陳火旺、林永年、袁業立、陳克復等一批學科帶頭人,國外有李駿、范劍青、孟曉黎、李樂德、姚大衛、應志良、陳貴強、柏兆俊、劉建國等一批傑出華人科學家,穆穆、張偉平先後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張偉平教授入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湧現出一批全國各行業中的傑出人才,如現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來武等。

師資力量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擁有一支老、中、青結合,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12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0人,教授50人、副教授42人、講師12人。中科院院士4人(胡和生、李大潛、洪家興、陳恕行);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千人計畫”專家5人(學院中心共享);“長江學者獎勵計畫” 特聘/講座教授13人(7+5);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8A3B);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6人。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在老一輩數學家蘇步青、陳建功教授等的悉心指導下,經過幾十年系、所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現已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圖書資料齊全、教學設備完整、治學方法嚴謹的數學教學和研究單位。數學科學學院下設五系一所,分別是數學研究所和數學系、套用數學系、金融數學與控制科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機率統計與精算系。一批青年教師正茁壯成長,逐步成為教學、科研的中堅力量。

本科生教育

數學與套用數學

該專業以基礎數學和套用數學為主要方向。

基礎數學是數學科學的核心。它不僅是其它套用性數學分支的基礎,而且也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及社會科學提供必不可少的語言、工具和方法;套用數學則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及信息技術為主要工具,通過研究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現代科學技術及信息、管理、經濟、金融、社會和人文科學中提出的大量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該專業的畢業生具有紮實的數學理論基礎和藉助數學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課題的能力,從而具備了較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發展潛力。該專業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輸送數學、套用數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生。畢業生可以在工農業、交通運輸、天文氣象、航空航天、地質礦產、財政金融、保險核算、軍事等部門從事與套用數學相關的工作、在高等學院校擔任基礎數學或套用數學的教學與科研;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和工程設計等研究院所承擔理論和實際課題;在計算中心、計算站承擔數學模型和套用軟體的研究與開發的工作。

信息與計算科學

該專業是研究以信息產業(計算機、自動化、通訊等)為中心的基礎理論、套用基礎理論並密切聯繫實際的套用性學科,包括四個研究方向:計算數學、控制科學、信息科學和運籌科學。

計算數學方向主要研究與各類科學計算相關的計算方法、對各種算法作理論研究和數值分析,設計數值模擬方法,研製專用或通用的套用軟體和數值軟體;控制科學方向以數學和計算機為主要工具,研究社會、經濟、金融、軍事等各種系統的建模、分析、設計和控制問題;信息科學方向研究用計算機對信號、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進行信息處理的原理、方法和相應的軟硬體系統;運籌科學方向結合數學、計算機科學,為各類系統的規劃設計、管理運行和最佳化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該專業為計算、控制、信息、運籌及相關學科輸送研究生。畢業生適應於在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企業集團、計算中心、經濟信息等部門從事科學計算和軟體研製、系統分析、計算機輔助管理和控制等。

主要課程設定: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程式設計、普通物理、常微分方法、數學模型、複變函數、數學模型、複變函數、數學物理方程、機率論、抽象代數、實變函式、泛函分析、基礎力學、微分幾何、套用幾何、套用偏微分方程、拓撲學、 控制理論基礎、數學金融學、生物學、動力系統、小波分析、數學模型與實驗、數據結構、多媒體技術、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路原理、數位訊號理論、金融經濟學、數理統計、精算概論等。

研究生教育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是由老一輩數學家蘇步青、陳建功等創立的,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發展成為一個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在國內有顯著地位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復旦大學數學類研究生培養是復旦數學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復旦數學學科所包括的數學類全部5個二級學科均招收並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這5個二級學科及相應的研究方向是:

1、基礎數學(微分幾何、數學物理、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代數學、代數幾何、複分析、動力系統、拓撲學、調和分析、數論等);

2、套用數學(套用偏微分方程、計算幾何與散亂數據擬合、工業套用數學、神經網路的數學方法、非線性科學、複雜性與計算系統生物學、精算學等);

3、運籌學與控制論(隨機控制與金融數學、分布參數控制、運籌學等);

4、計算數學(數學物理反問題及其數值解、數值代數、科學計算、運籌與最佳化計算等);

5、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隨機分析、隨機過程及其套用、隨機動力系統、數理統計等)。

此外,作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復旦數學還擁有3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的,基礎數學、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在1988年、2002年和2007年度均獲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基礎數學和套用數學為國家首批博士點,其餘3個學科均在1985年被批准為博士點,現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1985年設立了數學博士後流動站,2005、2010年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復旦數學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批在學術界有突出貢獻的學科帶頭人;在2002年、2006年、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綜合排名第二;1993年,獲原國家教委批准為國家理科數學人才培養基地;1994年國家教委批准成立“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部門開放實驗室(現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998年成立了中法套用數學研究所;2001年成立了上海市現代套用數學重點實驗室。復旦數學學科還是“211工程”(一至三期)、“985工程”(一至三期)重點建設學科。所有這些學科建設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和構建的平台,為切實保障高質量培養復旦數學類研究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3年全國首批18位博士畢業生中,有4位是復旦數學培養的。自1999至2012年的歷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評選中,復旦數學共有10篇論文獲評“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另有6篇獲評提名獎,在全國高校中位列前茅。一直以來,復旦數學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理論與實際結合,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數學理論研究和套用的高層次人才。正因為此,復旦數學培養的研究生在各行各業中實幹立業,相繼湧現了一批在各自領域中頗有建樹的精英和領袖。

現階段,復旦數學類研究生招收與培養主要採取長學制模式,同時也招收培養部分優秀的三年制(科學學位)碩士生、博士生;此外,復旦數學還招收培養二年制專業學位(金融學、套用統計學)碩士生。

系所介紹

數學系

數學系主要由從事基礎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系擁有一支完整的教學、科研梯隊,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比如中科院院士胡和生、李大潛、洪家興等教授。現有教師40人,其中教授2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分幾何、數學物理、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代數學、代數幾何、函式論、調和分析、動力系統、拓撲學、數論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基礎數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並多年來一直為全國重點學科。我們熱忱歡迎有志於從事基礎數學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加盟數學系的建設。

套用數學系

套用數學系主要由從事套用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套用數學系擁有一支完整的教學、科研梯隊,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比如中科院院士李大潛等教授。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8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套用偏微分方程、工業套用數學、神經網路的數學方法與套用、非線性科學、計算幾何與散亂數據擬合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套用數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並多年來一直為全國重點學科。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獎項,青年隊伍中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特聘教授兩名。我們熱忱歡迎有志於從事套用數學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加盟套用數學系的建設。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主要由從事信息與計算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擁有一支富有朝氣、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梯隊,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現有教師12人,其中博導、教授6人,副教授5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數學物理反問題及其數值解研究方向、數值代數與計算科學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數值解、大規模科學計算與並行算法研究方向和最佳化理論及其套用研究方向等。我們熱忱歡迎有志於從事信息與計算數學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加盟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金融與控制科學系

金融數學與控制科學系成立於2004年,前身是數學系控制科學教研室。現有教師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已有2名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已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

本系與信息與計算科學系共同招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成為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套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機率與統計精算系

機率與統計精算系由從事與機率統計相關教學與科研的教師組成, 是數學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 機率與統計計算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機率論的隨機分析, 無窮維隨機分析, Markov 過程, 隨機動力系統, 數學物理等領域, 以及保險精算理論等領域.。

數學研究所

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於1956年開始籌建,成立時批准部門是中國科學院。其經過如下:1956年,蘇步青教授和陳建功教授受中國科學院委託,開始籌建上海數學研究室。1957年6月在復旦大學正式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數學研究室。1958年12月,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數學研究所,下設幾何與函式論兩個研究室。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蘇步青教授任所長。1960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數學研究所劃歸復旦大學,更名為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設有微分幾何、函式論與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四個研究室,曾經與復旦大學數學系一起在各種雜誌上發表論文四百多篇。

學院領導

院長:陳猛

副院長(以姓氏筆畫為序):呂志、雷震、薛軍工

院黨委書記:王永珍

院黨委副書記:張曉清、劉建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