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數學與軟體科學學院招收本科生歷史近70年,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學院長期以來堅持 “以隊伍建設為先導,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課程建設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目標”的辦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院現有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金融數學四個本科專業,有數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學科教學(數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2006年被評定為四川省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數學學科是四川省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017年被選為四川省雙一流建設學科,基礎數學專業是四川省省級重點學科的重點建設項目。
學院現有教師101名,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與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且在國內外有重要學術影響,在基礎教育界頗具影響力。學院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3名,教授18名、副教授36名,具有博士(含在讀博士)學位的教師45名(其中: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廈門大學等國內外重點高校35人)。有“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10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3名、“四川省跨世紀人才”3名、“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十佳青年教師’”1名。
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偏微分方程、辛幾何、交換代數與同調代數、非線性最最佳化與最優控制、代數編碼、分形幾何與復動力系統、模糊數學、排隊論、數學教育、統計質量控制、隨機信號處理、金融工程等。近5年來,學院教師在《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SIAM Journal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Journal of Algebra》、《Fuzzy Sets and Systems》等各方向高級別刊物發表論文,其中被SCI檢索論文210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8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10項。多名教師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紐約大學Courant研究所、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大利亞科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以及德國、荷蘭、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從事合作研究。
學院堅持以建設高水平課程和教材為載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學院主持建設了四川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團隊“數學教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有《常微分方程》等5門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常微分方程》和《數學史》兩門入選首批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數學史》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項目。羅崇善教授主編的《高等幾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入選國家“九·五”重點教材、國家百門精品教材和“十一·五”規劃教材,翁凱慶教授主編的《數學教育學教程》(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入選“十一·五”規劃教材。
學院為基礎教育國家級培訓基地,近年來承擔了十餘項國家和省級培訓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培養經驗,已為中國小培養近千名名師和骨幹教師,受到很高的評價。
學院建有軟體實驗室、數學與套用數學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室、統計實驗室、金融數學實驗室、信息與計算科學實驗室,設有數學研究所、軟體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學院圖書資料藏書逾3.3萬冊、期刊雜誌多達百餘種,為各專業的教學、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辦學近七十年來已為國家培養了一萬餘名各類畢業學生,許多已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為了順應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的要求,學院將繼續加強內涵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學科建設上新台階。
專業介紹
數學與套用數學
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掌握數學學科的理論基礎、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若干實際數學問題,具備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數學教學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和套用數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受到嚴格的數學思想訓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運用手段,並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育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質,培養從事數學教學的基本能力和數學教育研究、數學科學研究、數學實際運用等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幾何學、代數學、物理學、機率與數理統計、微分方程、函式論、離散數學、數學史、數值方法與計算機技術、數學模型、數學實驗、教育學與心理學基礎、數學教學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以及泛函分析,數學物理方程,競賽數學等選修課。
信息與計算科學
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從事科學計算 、套用軟體開發與系統維護、信息分析與控制及高技術部門的運籌規劃與科學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通過數學、計算數學、信息科學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學習,得到數學研究和套用、科學計算的基本訓練,了解信息科學方面的理論前沿及套用方向。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論,實變函式論,初等數論,近世代數,運籌學,機率統計,數學建模,物理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數值計算方法,C-語言計算機基礎,算法與數據結構,軟體系統基礎,信息科學基礎,計算機圖形學,運籌與最佳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等。
統計學
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與諮詢、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套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複合型、套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或準精算師、精算師。
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統計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受到理論研究、套用技能和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幾何學、代數學、機率與數理統計、微分方程、函式論、數值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經濟學概論、利息理論與套用、實用回歸分析、統計學、金融學、保險精算學、抽樣調查、隨機過程、統計預測與決策、非參數估計、多元統計分析、經濟風險分析、測度論、時間序列分析等。
金融數學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數學、統計與金融、經濟基本知識,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統計與金融分析方法進行經濟、金融信息分析與數據處理的套用複合型人才。畢業後能在金融、投資、保險等部門從事金融分析、策劃、行銷與管理等工作,並為更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輸送優秀人才。
具體培養目標是:
1.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套用型人才;
2.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知識、較強科研能力、富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以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2.掌握數學、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具有紮實的定量分析基礎。
3.要求學生掌握紮實的基本金融理論、金融數學、金融工程知識,能夠開發、設計、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能夠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數量分析方法解決金融實務問題。
4.要求學生掌握金融行銷、管理的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
5.了解本學科專業發展的趨勢,具有寬厚的文化修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6.掌握一門外語,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全面發展,達到國家規定的四級或以上水平。
7.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養成終身學習,不懈創新的習慣。
三、核心課程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學、金融學、隨機過程、西方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工程學、運籌學、金融時間序列分析、財務管理、多元統計分析、投資組合分析、壽險精算、非壽險精算、證券投資學、利息理論及其套用、金融數學等。
四、主要專業實驗
程式語言、運籌學、數學建模、統計軟體等。各科實驗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課堂實驗教學,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程式語言、運籌學、多元統計分析、數學建模、統計軟體等課程。各科實驗以綜合性、設計性試驗為主。
2.證券交易模擬操作、金融軟體套用、課程設計(金融業務創新設計、金融產品創新設計、投資組合設計)。
3.專業見習,學生利用實踐周和二、三年級寒暑假時間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見習活動,交見習日誌。
4.專業實習,專業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學生在統計局、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進行與統計和金融有關的實習,掌握金融相關的實際知識。
5.科研訓練,針對部分有興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組織他們參與課程論文、學校學生科研項目和教師科研課題等,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參加數學建模培訓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
6.鼓勵學生在學期間積極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中準精算師資格考試、及其他金融、投資相關從業資格、認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