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基礎醫學院的前身稱基礎醫學部,於1927年學校創辦時,基礎醫學部尚未成立,是由原上海醫科大學教務長領導下的若干個教研室組成。早期成立的有解剖和組織胚胎學教研室(張鋆、王有琪教授)、病理解剖教研室(谷鏡汧教授)、生理學教研室(蔡翹)、微生物檢驗科(林國鎬教授)等人。以後又陸續來校的有生理學教研室的徐豐彥、藥理學教研室的朱恆壁和張昌紹、微生物學教研室的林飛卿、解剖教研室的齊登科和鄭思競、法醫學教研室的陳康頤、生物學教研室的王志清和許由恩、生物化學教研室的李亮等人。於解放初先後成立的教研室還有外語教研室(程玖)、體育教研室(聞宗元,1952年)、化學教研室(施嘉鍾,1953年)、物理學教研室(莊鳴山)、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朱益棟,1955年)、數學教研室(朱國恩,1959年)。之後以及近年成立的有生物物理學教研室(梁子鈞,1964年)、生物醫學工程教研室(蔣有銘,1979年)免疫學教研室(林飛卿、何球藻,1987年)、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曹小定)以及分子遺傳研究室(宋後燕)和分子病毒實驗室(聞玉梅)等。
概況
基礎醫學院共有23個單位組成,其中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病毒和糖複合物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以及分子遺傳、基因研究中心、高血壓和腎病研究中心以及電鏡、同位素、形態中心等組成基礎醫學研究所,其他單位稱之為教研室,包括數學、醫工物理學、化學、外語、解剖、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和醫學遺傳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神經生物學(中西結合基礎)、藥理學、法醫學等。尚有3個由學院管理的教學實驗室,即分子生物學、功能學科和多媒體教學實驗室。
基礎醫學院現有教職工439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1名(聞玉梅教授)、教授45名、副教授58名、講師73名、博士生導師30名、碩士生導師29名。該院承擔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衛生管理、法醫和成人教育的基礎醫學教學工作,並負責管理基礎醫學、法醫學兩個專業的學生。該院有國家重點學科5個,包括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神經生物學、病理學,其中生物化學和病理學也是上海市教委的重點學科。該院共有博士點11個,碩士點17個。每年招收博士生25名,碩士生50名左右。該院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礎醫學研究所的各單位,如醫用神經生物學、分子病毒學、分子遺傳學、基因研究中心、高血壓和腎研究中心,以及學院的生物化學、免疫學、和病理學等教研室,他們承擔“863”高技術發展計畫、“973”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其他來自企業的合作項目等,每年科研經費超過2000萬元。歷年來共取得國家、部委和上海市獲獎科研成果100多項。該學院的教育和教學改革工作,近年來也有較大發展,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兩級管理實驗室先後建立、功能學科實驗改革方案,以“器官”為中心的整和式課程教學、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製作等在國內也有較大反響,並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基礎醫學院以二級學科為基本單位,下設12個系(中西醫結合系、法醫學系、神經生物學系、藥理學系、病理學系、病原生物學系、免疫學系、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細胞與遺傳醫學系、醫學系統生物學系);8個研究中心、研究室(藥理研究中心、基因研究中心、數字醫學中心、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技能學習中心、電鏡室、P3實驗室、醫學教育研究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糖複合物衛生部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及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醫學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3門(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學、生物學),國家二級重點學科7門(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中西醫結合學、神經生物學、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000年學院榮獲優秀“國家理科基礎教育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稱號,2007年基礎醫學學科成為首批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並在2008年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並列全國第一,2012年入選上海高校一流學科(A類)建設計畫。
基礎醫學院歷來以師資實力雄厚、基礎紮實而著稱,是我國最早開展基礎醫學本科教學、研究生教育的單位,也是國內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原上海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有一級教授3名,二級教授8名,三級教授4名,擁有一批我國基礎醫學學科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為全國各省市培養了一大批基礎醫學各學科優秀師資和學術帶頭人,在我國醫學教育和研究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院現設有本科生專業2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6個,碩士點16個。目前在讀本科生1076人(其中留學生85人),碩士研究生225人,博士研究生331人。現有教職員工324人,正高級教師66人,副高級教師73人、博士生導師78人,碩士生導師7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千人計畫”1名,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6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名,上海市“千人計畫”4名。
基礎醫學院始終遵循創建之初學風嚴謹的優良傳統,注重對學生的基礎訓練,加強對科研工作的指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創業、創新,依託復旦大學的綜合優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學院教師主編大型參考書、全國醫學教材20餘部,其中“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9本,“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7本。大型參考書《現代醫學微生物學》《現代免疫學》《組織學》等多次榮獲國家圖書獎。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醫學遺傳學、局部解剖學、法醫學 、醫學導論),上海市精品課程14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細胞與分子醫學教學團隊)。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培養基金3項,省部級醫學教育課題21項。在科學研究方面,圍繞國家需求,瞄準學科前沿,凝練研究方向。近五年來獲得各類國家級重大項目等縱向課題401項,到位科研經費數2.61億元,橫向經費1.67億元,並取得系列研究成果。2007-2012年,獲“973”項目19項,其中項目負責2項,課題負責9項;863項目5項,課題負責1項;參與重大專項28項,其中牽頭7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研究成果17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5項,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上海市科學技術三等獎3項,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其中1項研究成果被評為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將繼續秉承學科建設為基,人才梯隊建設為本,堅持“領袖氣質、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科研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夯實基礎、砥礪奮進,引領和推進我國基礎醫學教育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