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碑亭[豫劇傳統劇目]

御碑亭[豫劇傳統劇目]

《御碑亭》故事原出自話本《今古奇觀·王有道疑心棄妻子》,後來又被京劇吸收改編。在原版故事中,金華舉子王有道家中有一妻一妹,妻子孟月華在王有道赴京趕考期間外出掃墓,回家途中遇雨,所以在御碑亭避雨。士子柳春生也到御碑亭避雨,二人以禮相待,雖然共處一宵卻未曾說過一句話。天明後孟月華回家,將此事告知小姑,小姑又無意中將此事泄露給趕考歸來的王有道。王有道怒而休妻,孟月華含冤莫辯。發榜後,王有道與柳春生都考中了。在與座師交談的過程中,王有道得知了柳春生即是當時在御碑亭與孟月華一同避雨之人,而柳也因避雨之事積德而在考試中得神明護佑。王有道後悔自己的過失,接回孟月華,夫妻重歸於好,王家小妹也嫁給了柳春生。

演出變革

《王有道休妻》即為此劇。

劇情梗概

明時有王有道者,浙江金華舉子也。歲甲辰,當大比之年,因晉京赴禮部試。家中止有一妻一妹。妹名淑英,尚未許字。妻孟氏名月華,頗貞靜有淑德。會值清明,孟氏母家遣仆來迎月華歸,偕同掃墓。孟月華以歸寧後僅遺弱妹一人在家守戶,故躊躇不願去。既以孟莊踞家甚近,計當日可歸,遂姑往焉。及還家,已將薄暮。逡巡抵中途,忽又遇驟雨。見路旁一御碑亭,遂入避雨。不意同時復有一士子柳生春,亦入亭避雨。孟氏見之,侷促不自安。私念彼此孤身,萬一個兒郎稍涉輕薄,將奈之何。孰意柳生春舉止厚重,謹默羞澀若處子,絕無絲毫苟且。孟氏心乃慰。待雨經宿,至天明,柳生春先行,孟月華始行返。既抵家,遂述諸小姑。既而有道歸,王淑英竟訴之兄,且諷語誣衊之。有道聞之,赫然怒,以為大辱,遂立繕休書,以計給之歸。孟氏既抵母家,始知此行為大歸。父母悉狀,亦不免小詬詈之。孟氏百喙難辨,惟有含冤忍辱而已。後榜發,王有道及柳生春均獲售。王有道且以南元及第。於是同年生循例謁座主。王有道適與柳生春同班。語次,座師詰柳生春生平有何積德。蓋以柳生春作初無驚人處,惟其卷三棄之而仍三雜其中,故異而取之。柳生春遂以御碑亭避雨告,曰自意僅此一事耳。座師乃頷首稱善。王有道聞語,方知孟氏之被屈,而自悔前舉之過於孟浪也。既歸,遂親往謝罪,重迎孟氏還家,夫妻和好如初。而即以妹子淑英,許嫁柳生春為妻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