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sva-bha^va-s/uddha。為觀自在王如來之異名,亦即阿彌陀佛之密號。略稱得自性清淨如來。系出自般若理趣經之如來名,然理趣經之梵本並無“得(梵 pra^pta)”字。理趣釋卷下載,此佛名無量壽如來,若於淨妙佛國土,則現成佛身;住於雜染五濁世界,則為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依觀照諸法平等、自性清淨之理,而得自在,亦以此開示眾生,故稱得自性清淨。得,為能證之妙觀察智;自性清淨法性,為所證之理。(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么耶經)p4550
相關詞條
-
法元經
山曰:如來所說,是名生滅,實無生滅。 山曰:如來所說,是名所說,實無所說。 山曰:唯然,世尊。
-
如來藏
如來藏(梵文:तथागतगर्भ; 音譯:Tathāgatagarbha),Tathāgata(如來)與garbha(藏)組成,意為:含藏如來的一切功德...
概述 與因緣的關係 與涅槃的關係 與中觀的關係 別名的涵義 -
如來藏經
如來藏經見於《大方廣如來藏經》大正藏第16冊第667部,《大方等如來藏經》乾隆大藏經大乘單譯經·第0380部。
簡介 不空譯本 佛陀跋陀羅譯本 -
七種性自性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萬善聚集之因也。此約聖而論。故經雲。即三世如來性自性第一義心也。二性自性謂由前第一義心所集萬善之因。各有自性存於內故。...
簡介 具體釋義 補充 -
四種清淨明誨
「四種清淨明誨」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楞嚴經》中提出的一種理念。
悟後起修 斷淫心 斷殺心 斷偷心 斷妄語 -
諸法無行經
諸法無行(hèng)經 梵名 Sarva-dharmāpravrtti-nirdes/a。凡二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闡說諸法之實相,原...
諸法無行經全文 《智度論》《宗鏡錄》開示 與《妙法蓮花經》相似之處 -
大佛頂首楞嚴經
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恆沙菩薩,來聚道場...
-
如來佛祖[佛教人物]
如來佛祖即佛教教祖—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梵文: Ś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
佛祖釋要 佛祖簡史 尊號釋疑 佛祖十號 佛祖三十二相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二期)
法門,無邊無量、無得無失、無默無語、無去無來,塵塵爾、剎剎爾,念念爾、法...)。因別參請,未幾,頓有所得(終於突然悟得如來藏了)。 時有祥雲長老曇懿...僧俗言:「參得禪了,凡讀經看文字,如去自家屋裡行一遭相似,又如與舊時相識底...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七)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三) 學佛的覺醒(連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