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書朱巨川告身

徐浩工行楷書,此《朱巨川告身》傳是其於大曆三年八月書,白麻紙本,“縱八寸、橫五尺七寸。 《朱巨川告身》比較鮮明的體現了徐浩書法的藝術特徵。 端莊秀逸、溫和敦厚是徐浩書法的主要特點。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6月1日)
叢書名: 中國墨跡經典
平裝: 18頁
開本: 16開
ISBN: 7806723056
條形碼: 9787806723050
尺寸: 29 x 20.4 x 0.6 cm
重量: 141 g

內容簡介

徐浩書法“筆法圓勁,意致嫻雅天成,不假雕刻而色乃溫然、蒼然,蓋既優以裕,大而能化者也。”從淵源上推究,徐浩《朱巨川告身》明顯的留有王羲之《蘭亭序》的痕跡,這同唐代崇尚王書的風尚是相吻合的。對於徐浩的《朱巨川告身》書及特點最概括地闡述莫過於四個字——“雄”、“工”、“健”、“豐”。
從總體上來說,唐代的書法還是傳承著王氏的書風,嚴整端秀、溫潤肅穆的表現樣式主導著這一歷史時期的審美趨勢。徐浩的書法也不例外。此帖用筆圓渾樸茂,氣機流暢,字態端方謹嚴而情趣時現,足見徐浩“八體皆備、草隸尤精”深厚的基本功。徐浩,字季海,越州人,人稱“徐會稽”。徐浩工行楷書,此《朱巨川告身》傳是其於大曆三年八月書,白麻紙本,“縱八寸、橫五尺七寸。三十行,二百三十七字。”此做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徐浩書法的主要特點是端莊秀逸、溫和淳厚。《朱巨川告身》比較鮮明的體現了徐浩書法的藝術特徵。雖然徐浩的書法最終沒能像顏氏那樣具有開創意義上的革新,但他書作中展示的線條圓渾、形體寬博、結構穩當的均衡之美,分明與顏真卿的書法有異曲同工之意。

媒體評論

《徐浩書朱巨川告身》簡介
唐代的書法從總體上來說,還是承傳著王氏一路的書風,嚴整端秀、溫潤肅穆的表現樣式主導著這一歷史時期的審美趨勢。徐浩的書法也不例外。
徐浩(七○三—七八二),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紹興)人。肅宗時曾任中書舍人,後歷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封會稽郡公,人稱『徐會稽氣徐浩工行楷書,此《朱巨川告身》傳是其於大曆三年(七六八)八月書,白麻紙本,『縱八寸、橫五尺七寸。三十行,二百三十七字』(《石渠寶笈》)。此作曾經宋紹興、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元鮮于樞、張斯立,明韓世能,清馮銓、梁清標收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端莊秀逸、溫和敦厚是徐浩書法的主要特點。這一特點源自其不俗的人格。正如宋代米芾《海岳書評》所說:『徐浩如蘊德之人,動容溫厚,舉止端正,敦尚名節,體氣純白。』而《朱巨川告身》正是比較鮮明地體現了徐浩書法藝術的特徵。對於這一點明詹景鳳在《東圖玄覽編》也說:徐浩書法『筆法圓勁,意致閒雅天成,不假雕刻而色乃溫然、蒼然,蓋既優以裕,大而能化者也』。
此帖用筆圓渾樸茂,氣機流暢,字態端方謹嚴而情趣時現,足見徐氏『八體皆備、草隸尤精』深厚的基本功。從淵源上推究,此書明顯地留有王羲之《蘭亭序》的痕跡,這同唐代崇尚王書的風尚是相吻合的。
徐浩與顏真卿生活在同一時期,徐比顏早生六年,早逝三年,生前曾互敬互重,友善相待。應當承認,兩人在藝術追求上也互有影響。儘管徐氏的書法最終沒能像顏氏那樣具有開創意義上的革新,成為整個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但他書作中所展示的那種線條圓渾、形體寬博、結構穩當的均衡之美,分明與顏真卿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徐氏書法為顏真卿書法的革新作了充分的鋪墊。
清包世臣《安吳論書》云:『《巨川官告》是書雄,健舉陳追勢並工。悟入指尖有鑪冶,轉毫猶憾墨痕豐。』其中『雄』、『健』、『工』、『豐』四個字,是對徐浩《朱巨川告身》書跡特點最概括的闡述。
張偉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