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名稱】朱巨川告身卷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唐
【作者】徐浩
【規格】全幅27x185.8公分;前隔水26.7x12.2公分;後隔水27x12.5公分;拖尾27x210.8公分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簡介
《宣和書譜》記載宋內府藏徐浩楷書三件,其中之一就是《朱巨川告身》。這件墨跡後來傳於元代鮮于樞、張斯立,有張晏跋(1303)。明代歸韓世能,傳其子韓逢禧,有董其昌跋(1604),清代藏於馮銓、宋犖、梁清標處,後入乾隆內府。《佩文齊書畫譜》卷九十三引記載南宋書畫收藏的《宋中興館閣儲藏》,有兩件《朱巨川告身》,列在「唐朝不知名者」項目下,不同於《宣和書譜》歸屬於徐浩,後來清代學者如汪中、王澍及近代有些學者也認為不是徐浩書。
藝術賞析
此書端莊規矩,一筆一畫的承接連續,寫得從容不迫,雍容大方。讓人一見,一派正式規規矩矩,做為公權的象徵是非常恰當的,另一方面,字的結體,卻不是平板而無變化,如等字下方的“寺”、早字的“十”都擺出斜偏的位置,在書法上穩定、險絕的相互關係,可從這個小例子看出來。這是一件唐代中央政府頒授官職的委任狀(派令),它是頒給原任睦州錄事參軍的朱巨川,新任的職位是大理評事併兼任豪(濠)州鍾離縣(今安徽鳳陽)令。朱巨川字德源,嘉興人,天寶年間適逢安史之亂,隱居家中,鑽研學問,後來得到朝廷幾位重臣的賞識推薦,出任公職。這件告身記明是768年(大曆三年)三月。告身就是委任官職的檔案,用現代通行的名詞,就是任用公務員的派令。講究書法的時代,一紙派令往往是央求名書法家書寫,徐浩任職中央政府,由於皇帝喜歡他文辭豐富、下筆快速、書法又好。因此,下達給四方的命令,常出於徐浩的手筆。唐代文官任命時,選擇的條例包括體貌、言詞、文理、德性、才能,所以敘述文中說明被任用的官員是氣質端和、藝理優暢,符合任官的資格。頒發派令的官員集合了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新職職位及頒發年月上,一共鈐蓋了尚書吏部告身之印四十四方。
作家簡介
徐浩(公元703-782年)字季海,受書法於父。少而清勁,隨肩褚、薛;晚益老重,潛精羲、獻。其正書可謂妙之又妙也,八分、真、行皆入能。嘗論書云:譍鷹之彩而翰飛戾天者,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翱翔百步者,肉豐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書之鳳凰矣。故浩之為書,識銳於內,振華於外,有君子之器焉。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其“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十數字,草隸相參,皆為精絕。識者評云:“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尤為司空圖所寶愛。又嘗著《書譜》一卷,恨未見之。唐之工書者多,求其三葉嗣名者,惟徐氏雲。浩擢明經,為肅宗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出浩筆,遣辭贍敏,而書法至精,帝喜之。又參太上皇誥冊,寵絕一寸。代宗時封會稽縣公,出節度嶺南,入為吏部侍郎,坐事出明州別駕。德宗初,召授彭王傅,進郡公。卒年八十,贈太子太師,溢曰定。子峴,又善工於行草。石曼卿得其石刻,屢稱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