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一說起馬金鎮高嶺村,大家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楊梅這個詞。確實,這幾年,高嶺村那酸酸甜甜的誘人楊梅在給當地村民增加不少收入的同時,也讓無數的目光吸引聚集到這個源頭小山村。然而,很多人都很難想到,這一切的背後,一位勤勤懇懇的村支書付出了多少汗水,白了多少頭髮。他就是高嶺村村支書徐接槐。
“現在想想,楊梅這步棋,是走對了!”回顧高嶺村的楊梅發展,徐接槐依然頗有感觸。他告訴記者,高嶺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村子。座落在205國道邊的它,可以說得上交通便利,距離鎮中心也只不過10公里左右的路程;但村子裡人多地少的現象比較嚴重,全村204戶,700多人,只有200多畝水田,人均三分田還不到,加上受地形限制,以前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大豆、油菜以及山上的柑橘,經濟收入十分低下。2001年,飽受貧困之苦的村民們在協商以後,決定在山上種植楊梅,增加點收入。從此,高嶺村走上了自己的“楊梅之路”。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楊梅之路”亦充滿了艱辛。“有些老百姓不支持,剛剛種下去的楊梅苗,當天就給拔了,有的農戶寧願種橘子也不種楊梅。”徐接槐告訴記者,由於楊梅需要四五年才能有收成,一些心急的村民不看好此事。直到2005年,村里那150畝楊梅成熟以後,經濟效益慢慢體現了,那些曾經拔掉楊梅苗的村民才後悔不已。嘗到甜頭以後,村民們種植楊梅的積極性日益高漲,高嶺的楊梅也迅速地發展了起來。2006年,村兩委改選,徐接槐接過了老書記的班,當年就成立了“高嶺村水果專業合作社”;2008年,村里進一步退耕還林,新發展了500畝楊梅基地,在政府支持和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修建了一條1300多米的機耕路;2009年,村子與縣嚴久紅酒廠簽訂了楊梅長期銷售契約。“現在,不光是縣裡、市裡的遊客會跑來摘楊梅,上海、江蘇等地的遊客也慕名而來。”看到日益紅火的楊梅產業,徐接槐的心裡十分高興。 隨著“高嶺楊梅”的名氣日益增大,發展“楊梅之路”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過不了幾年,這500畝楊梅基地里的楊梅都會成熟了,那時候,楊梅產量便會翻上好幾番,市場銷售怎么辦?”“楊梅基地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山路、泥路太多,採摘楊梅的遊客、村民都很不方便。”而諸多問題中,最讓徐接槐擔心的,則是楊梅的基地建設和市場銷售問題。他告訴記者,村里打算進一步加強楊梅管理,提升楊梅品質,提高附加值,切實增加農戶收入。而自己作為人大代表,也將會在此次兩會上,提交一份關於新建楊梅基地作業道的議案,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完善楊梅基地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真正打響“高嶺楊梅“這個品牌,走好這條發家致富的“楊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