轄區範圍
徐州都市區城鎮總規模及布局結構:2020年總人口約為38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300萬。形成以主城區為核心,銅山、利國、賈汪、大許、雙溝、鄭集為六個重點發展組團及柳新鎮、青山泉鎮、汴塘鎮、大吳鎮、茅村鎮、大彭鎮、漢王鎮、三堡鎮、棠張鎮、張集鎮十個鎮適度發展的“眾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間結構。
徐州都市區外圍的五個重點組團及各個城鎮根據各自的職能分工,共同發揮中心城市的整體功能。銅山城區主要發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務以及高新技術、機械、食品和化工產業;利國主要發展採掘和冶金、機械加工、鑄造業和旅遊、貿易等產業;??加工業為主,??外圍組團;大許利用其交通和用地優勢,主要承擔由徐州市主城區擴散出的二、三類工業;雙溝由觀音機場、房村和雙溝鎮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經濟成長點的主要空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航空產業及相關產業、科研服務產業等,同時利用觀音機場發展物流產業;鄭集重點發展糧食加工業和糧食市場,促進商業規模化,形成農、工、貿協調發展。
結合徐州周圍山川形勝,通過設定生態敏感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控制區,構建“兩湖、兩軸、三區、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態格局框架。利用原有的農田、河流及山體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組團之間建設組團隔離綠地,通過形成植物群落立體結構,營造一個生態效益高、景觀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離帶景觀。
構建完善的城鄉空間布局結構,整合村鎮建設用地,最佳化資源配置,改善設施條件和生態環境。嚴格按照國務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保護規劃區內基本農田。
轄區規劃
用地布局
發展方向
規劃期內主城區建設用地以向東和東南方向發展為主,控制向西北發展,嚴格限制向西南發展。
功能結構
主城區採取以老城區中心和徐州新區中心為“雙心”,分別承擔城市商業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務中心的職能;利用自然山體、河流、林地等綠色空間和鐵路為自然邊界,布局金山橋片區、壩山片區、翟山片區、九里山片區、城東新區等五個片區。
老城區是全市的商業、金融和旅遊中心區。
徐州新區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務中心區。
金山橋片區是徐州市重要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主要的工業區。
壩山片區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為主的片區。
翟山片區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為主的片區。
九里山片區是休閒旅遊、居住、對外物資集散和工業的綜合性片區。
城東新區是以發展規模工業、輕工業、出口加工業、倉儲物流和居住的綜合片區。
公共設施規劃
市級行政辦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區的大龍口水庫東側。
市級商業中心重點以老城區為主,老城區應結合舊城改造充實完善;在徐州新區建設市級商貿和金融中心,新區建設應按配套要求建設;同時在城東新區、金山橋片區、壩山片區、九里山片區各配置一處城市組團級的商業服務中心,作為城市中心的補充。
建立健全市級、區級和居住區級的三級文化設施。老城區的彭城廣場周邊和徐州新區規劃建設徐州文化中心。
建設三大教育產業基地;重視繼續再教育與成人教育,完善義務教育設施布局。
堅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最佳化增量、提高質量”的原則,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使市區從現在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改變為二級。
以滿足“全民健身計畫”為目標,完善市、區級體育場館的建設。
住宅建設規劃
住宅建設原則應注重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貫徹新區建設與老城區改造相結合的方針,實行住宅小區化和小區規模化。新區的住宅建設要確保基礎設施與商業、文化、教育、衛生等生活配套設施同步建設。
住區建設標準:以中檔住宅為主,兼顧各種不同標準的住區建設,以滿足不同居住需求,規劃期末實現每戶家庭擁有一套設施基本齊全、居住環境良好的住宅,人均居住用地面積26.80平方米以上。
工業與倉儲用地規劃
工業用地依託區位發展條件和優勢,重點形成北部工業區、東部工業區和金山橋工業區,其他依託局部優勢,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發展少量的工業用地。
金山橋工業區:以金山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託,形成綜合性工業基地,主要發展機械、醫藥、高新技術加工製造業等,同時接受主城區工業企業的轉移。
城北工業園:以現狀九里區和鼓樓區工業為依託,形成綜合性的工業基地。
城東工業園區:依託港口,鐵路和高速公路,發展以規模工業、輕工業、出口導向型和進口替代型產業為主的工業區。
倉儲用地主要依託交通優勢,結合工業用地布局規劃,形成相對集中的倉儲區。
綠地系統規劃
徐州主城區綠地系統應充分利用周邊山川形勝,以主城區邊緣的生態用地為綠環,以組團隔離綠地構成楔形綠地,作為溝通城區綠地與外圍生態環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黃河及其周邊的奎河、丁萬河、荊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為串聯主城區綠地的生態網路,形成以山體為骨架、河流道路為網路、單位附屬綠地為基礎、公園廣場為點綴,點、線、面、環相結合的城鄉—體化的綠地系統。
近期,綠化覆蓋率達到33%、綠地率達到28%、人均公園綠地達到6平方米;遠期,綠化覆蓋率達到40%、綠地率達到35%、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0平方米。
綜合交通
對外交通規劃
徐州市是國家鐵路重要樞紐。規劃建設京滬高速鐵路線,並在徐州設站,建設隴海高速鐵路線通道。規劃建設徐沛鐵路向北延伸與新兗線相連的鐵路通道;建設徐州至濟寧、棗莊和臨沂的鐵路通道。對隴海鐵路和京滬鐵路進行電氣化改造,提高線路的運行速度和運輸能力。
以國家公路運輸主通道為基礎,形成十字加放射高速公路網路,大力發展高等級公路網,構建以市區為中心的城鄉交通網路
徐州市到2020年規劃形成“一個中心、兩大通道、三片循環、四個出口”的水運格局。
徐州觀音機場規劃期內嚴格保護好機場淨空及電磁環境,從嚴控制機場周邊地區噪聲敏感建築物的建設,根據航空市場的發展需求,適時增加航線、航班。
規劃保留魯寧輸油管線通過徐州市過境。規劃徐州市使用我國西部“西氣東輸”天然氣資源。
城市交通規劃
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老城區以老城保護、雲龍風景名勝區保護為主,以公共運輸為主導交通方式;老城區與主城區各片區之間建立快速公共客運系統和快速道路系統;加強交通設施建設,採用“交通設施發展為先導”策略,促進城市新區開發和老城改造;建設與城市布局形態相協調的道路網路;在老城區向東、東南跨越鐵路、河湖和山體的交通薄弱截面,提高現有通道道路等級,增加通道,以支持城市向東、東南發展的戰略。
旅遊發展
將徐州市建設成??為主體的,發展觀光旅遊、文化旅遊為重點的,多元文化聚合型的國家優秀旅遊城市。
在規劃期內開發四大旅遊區,建成兩大旅遊服務基地和集散中心。根據旅遊資源的類型和地域組合特徵,規劃東、南、北三個不同特色的旅遊區,同時結合新區開發建設中心商務旅遊區。在發展策略上,首先發展完善北部、南部旅遊區,對東部旅遊區,有限度地進行開發建設。
規劃建成二個旅遊接待基地和集散中心,即:雲龍湖旅遊基地和城東旅遊基地。
舊城改造
強化老城區傳統商業中心職能,形成兼有旅遊、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綜合型街區。
老城區以淮海路為東西向主軸,以南北向中山路、西二環路和復興路為次軸,形成“魚骨狀”商業街區,節點位置形成徐州老城區的三大商業中心;在臨近雲龍湖北側建立旅遊商務中心。
老城區的更新改造應著力於老城區整體環境的改善和經濟活力的增強。結合外遷污染工業和改造棚戶危舊房區,提高老城區旅遊娛樂、商業金融類用地比例,增強老城區發展活力;增加公共綠地,適當減少居住用地,疏解老城區人口,改善城市環境,重點建設兩處市級公園和兩條綠化帶。調整路網布局,疏導內外交通,增加道路面積。
老城區更新改造必須保護老城區原有特色和兩漢文化特徵,保護歷史風貌,保護以戶部山傳統民居為中心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物古蹟、革命舊址與特色建築。
歷史文化保護
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要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文化氣息、提升城市藝術品位、體現歷史與未來的共融,把徐州建設成為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南北交融的文化氛圍、高品質文化氣息的現代化大都市。
保護原則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必須繼承和發揚歷史文脈,保護名城特色,保護及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應注重區域整體風貌的保持與延續,以及地區基礎設施的改善與生活環境的整治;對個體建築的保護應依據保護等級、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明確保護要求,在保護範圍內改建建築物或者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改建建築物,應當符合有關規定,不得破壞原有環境風貌。
保護的主要內容
獨具特色的兩漢文化與戰爭文化,城疊城與眾多珍貴墓葬構成的豐富的地下文物埋藏,群山環保、兩河交匯與雲龍湖山點綴的自然環境,構成徐州的特色和必須保護與發掘的文化內涵。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內容包括物質形態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前者著重保護好現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文物保護單位52處,傳統歷史城區地下文物埋藏區和戶部山歷史街區與雲龍山歷史街區。後者著重繼承和發揚優秀健康的地方傳統文化、曲藝文化、民間工藝文化、徐州傳統廟會、飲食文化、民間工藝等。
保護措施
根據國家及省市相關法律和法規,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按城市紫線規劃。嚴格依法管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在實施時,應儘快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規劃,具體落實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整治要求,進一步確定環境協調區範圍,制定對範圍內建築物的高度、容積率、建築密度、體量、體形、色彩等具體要求。研究制定歷史文化街區內的相關政策。
環境保護
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環境清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目標。
雲龍風景名勝區、大洞山風景區、馬陵山自然保護區環境空氣品質近、遠期均應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的一級標準。徐州市區和銅山縣除一類區以外的其他地區均應達到二級標準。
京杭大運河(徐州段)、丁萬河、房亭河、徐洪河、雲龍湖保持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III類水質標準;奎河、故黃河(市區段)、三八河等達到IV類水質標準,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市區內無劣於V類的水體。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確保地下水體不受污染。
環衛工程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垃圾收集容器化達100%,全面實行袋裝化收集,對居民生活垃圾逐步實行分類收集;垃圾、糞便清運機械化程度達到100%,道路清掃機械化程度達到80%;城市糞便納入城市污水系統,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公廁總數達到國家標準,水沖化率達到100%,一、二類公廁達到100%。
人均日產垃圾量規劃為1.0公斤,垃圾綜合處理廠廠址確定在規劃區西部的雁群,垃圾處理工藝近期採用衛生填埋法,遠期採用焚燒方式處理城市生活垃圾,並考慮餘熱發電。
城市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理和最終處置,由環衛部門統一管理。工業垃圾和建築垃圾的處理,採取“誰生產,誰負責清運”的原則,沒有運力的可委託環衛部門有償代運。特種垃圾(如醫院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必須單獨收集、清運和處理。
市政工程
給水工程
2010年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為400升/人·日,用水量62.4萬立方米/日;2020年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為450升/人·日,用水量90萬立方米/日。
地下水:壓縮中心老城區開採規模,今後主要開發張集水源地岩溶水,銅山新區開發三堡鎮、漢王鎮的岩溶水,並對主城區附近的新河礦、東北郊瓦莊礦井水進行綜合利用。
地表水:城市地面水廠從微山湖和駱馬湖取水,自備水源從京杭大運河、徐洪河取水。
2020年,主城區共有10座水廠,總供水規模為92萬立方米/日。其中地下水廠8座,供水規模32萬立方米/日;地面水廠2座,供水規模60萬立方米/日。
主城區供水乾管沿主要街道布置,全部連線成環,並覆蓋城市周邊的小城鎮和農村,實現區域統一供水。
排水工程規劃
老城區採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新區採用雨污分流制。
2010年,主城區及銅山新區污水量合計為53萬噸/日,2020年為81萬噸/日。
主城區劃分為5個排水分區,共設6座污水處理廠。
主城區雨水分別匯入奎河、故黃河和大運河,形成三大排水系統。根據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則布置雨水管網,部分地勢低洼地區規劃採用抬高室外地坪自排或建造泵站強排解決。
電力工程規劃
電源:徐州電廠、彭城電廠、詫城電廠、賈汪電廠在現狀基礎上根據江蘇省電力產業布局調整以大代小、進行產業升級。
規劃在徐州西北部鄭集附近新建500KV鄭集變,形成鄭集變—任莊變—三堡變—鄭集變的500KV高壓環網。規劃在邳州炮車鎮新建500KV炮車變。
規劃區共設220KV變電站15個,其中擴建、新建12個,預留用地2公頃/座。
規劃區共設110KV變電站44個,預留用地5500㎡—10000㎡/座。
通信工程規劃
主城區、五大組團的電話主線普及率:2010年分別為55—58%和50—52%,2020年分別為64—68%和60—62%。行動電話普及率,2010年達到70%,2020年達到80%。
規劃在金山橋預留用地50畝建設新郵件處理中心。在新區規劃建設郵件轉運中心處。另在銅山新區,也規劃建設郵件轉運中心處。
規劃建設廣電綜合中心大廈一處,集新聞、節目播出、有線網路、傳輸中心和行政辦公為一體。
燃氣工程規劃
規劃天然氣分輸站設在邳州;市區天然氣門站布置在金山橋。主城區布置二座天然氣儲配站,各設3隻1萬M3高壓球罐(1.0MPa),占地3萬M2。一處設在城東天然氣門站附近,另一處設在城徐州新區組團連霍高速公路南。
2010年,氣化率98%,燃氣用戶69.55萬戶;2020年,氣化率99%,燃氣用戶99萬戶。
供熱工程規劃
2010年,主城區熱負荷預測為2300—2400t/h,2020年為4880—4950t/h。
主城區規劃熱電廠12個,南區、東南區、西區、北區、萬寨(九里山北)、銅山、華美、壩山、徐州新區、城東各1個,金山橋2個。
近期,部分熱電廠聯網運行,遠期,老城區十一個供熱分區全部聯網。
防洪工程規劃
流域洪水:南四湖湖西大堤、鄭集河南堤,2010年按照防禦1957年型洪水治理,2020年維持不變。
故黃河2010年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2020年維持不變。雲龍湖水庫大壩的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標準,2000年一遇校核。山洪:2010年,山洪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2020年維持不變。排澇標準:市區骨幹排水河道的排水標準,2010年為20年一遇標規劃建成市及區兩級指揮通信工程和人防專業隊工程、醫療救護工程、人員掩蔽工程和物資儲備工程,形成現代化地下防護體系。達到戰時留城人口人均人防工程1㎡的目標。
消防規劃:適應城市發展和經濟建設對消防安全保衛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大城市消防安全保障體系。預防、遏制重大火災,龍其是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不斷提高城市全社會防禦、抗禦火災的整體能力,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